お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入主克里姆林宫,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度里建设社 会主义。在人民通常的概念里,社会主义意味着一种更富足的生活,它建立在充裕的财富的 基础上,有着日益扩大的自由和日益提高的文化。但是,沙皇俄国并没有现代的生产机器, 也没有充裕的财富,而是一个文盲充斥的愚昧落后的国家。
当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垮台时,既没有多少工业品,也很缺少粮食。同时也没有什么熟练 工人;农民还过着中世纪的生活。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取得了政权,这并非由于人民 广泛要求社会主义,而是由于布尔什维克党代表了人民对"和平、土地和面包"的强烈要求 。那时整个国家处在动荡混乱中,农民纷纷起来夺取地主和贵族的土地;工人由于工厂停工 待料而挨饿;前线士兵开小差。这些工人和士兵选举了苏维埃来表达他们的要求。列宁说这 些苏维埃是人民民主政权的基础。"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就是当时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口 号。
接管政权是简单的;这在一天内就完成了,士兵和工人占领了电话局、电报局和政府机关, 并攻下了冬宫。但保持政权就比较困难了,这经过了多年的你死我活的斗争。被剥夺的贵族 和前政府高级官员组织武装叛乱,帝国主义国家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干涉。德国帝国主义夺 取 了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各国,派军队到芬兰帮助曼纳海姆男爵建立了一个反动政权,并派兵 到乌克兰和北高加索去抢夺粮食、煤、铁和石油。英、法、日、美派兵到北冰洋各港,从海 参崴进入西伯利亚、并进入高加索和中亚细亚。武装干涉一直延续到1920年甚至1921年。当 武装干涉最后结束时,芬兰、波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和立陶宛都已作为单独的国家分离 了出去。俄国其余的地方则属于苏维埃国家的版图。
这个俄国已经破产了,没有粮食,没有原料,也没有机器。农民的牲畜被宰杀了,农具在7 年战争期间遭到很大的破坏。1920和1921年两个饥荒的年头,百万人死亡,加上7年战争, 俄国有上千万的人被夺去了生命。美国著名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1921年她曾到伏 尔加河流域的乡村进行采访,即使当时有学校,也没有一个农民的儿童能够上学,因为农家 儿童既没有鞋子也没有衣服;他们穿得单薄褴褛,整个冬天蜷伏在炉灶旁,出不了门。为了 刺激经济的恢复,列宁提出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各种各样的经济成分共存,有 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的,甚至是资本主义的。国家保留了矿山、铁路和重工业,这些大企业 在战争中破坏得很惨。小工厂和商店绝大部分在私人资本家手中。到1924年1月列宁逝世时 ,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低于战前沙皇统治下的那种贫困状况。工农业生产还没有从7年战争 的灾难性的减产中恢复过来。而且在党内外、国内外还面临着强大的反对势力。帝国主义国 家不仅对新生的共和国实行经济封锁,而且随时有武装侵犯的威胁。要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 建设社会主义,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大多数布尔什维克理论家都认为那是不可能的。
是斯大林在1924年8月提出了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的新思想。其实,斯 大林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是经过反复思考的。几个月之前,他还曾说:"为了组织社会主义 生产,单靠一个国家的努力,特别是像俄国这样一个农民国家的努力是不够的;为了达到这 个目的,就必须有几个先进国家中的无产阶级的共同努力。"然而,在8月份,在同托洛茨 基争论时,斯大林则说,即使没有任何外国工人阶级的援助,苏维埃政府也能够开发俄国, 并建成社会主义,因为它将得到包括工人农民在内的绝大多数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的支持。
当时斯大林提出的,虽然还不是一套完整的理论,却表达了俄国人民对于建设自己国家的日 益强烈的要求,以及他们对于即使没有外援也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日益增长的信心。十月革命 7年来,斯大林从切身的经历中已经树立了工人阶级管理国家的自信心。那种认为俄国建成 社会主义的希望应该寄托在革命迟迟不发的欧洲工人身上的想法,已经开始使他们感到不现 实了。因而当斯大林宣布俄国人能够自立,能够建成他们所选择的社会经济制度时,这就使 革命取得了一个继续前进的目标,而且能够鼓舞人们进行爱国的努力。
斯大林决心在困难的条件下去探索、去实践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斯大林不同于大多数布尔 什维克领导人,他出身于一个被压迫民族中的被压迫阶级。他的父亲是鞋匠,生来就是农奴 。苦难的童年和革命生活的磨炼培养了他的坚毅性格。
在白色恐怖下,他使用过许多不同的名字,过着危险的生活。"斯大林"--钢铁的人-- 是同伴们给他起的并保留下来的一个名字。在革命生涯中,他时常被捕,先后4次被流放到 北极圈内的一些地方,但每次他都逃掉了。第五次流放是在1913年,这次他被送到西伯利亚 最北部,叶尼塞河流入北冰洋的地方;从那里,他无法逃出,直到二月革命才把他解放了出 来。长期的革命斗争,把他锻炼成一位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