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是塔齐布 > 第六十三章战湘潭(二十四)

第六十三章战湘潭(二十四)

先头部队已经顽强地控制了从县城到窑湾之间市总一线的全部路口。

市总由三条平等的麻石路组成:靠江的一面称河街,又叫前街,这里主要有一些风格独特的吊角楼;中间一条叫正街,即市总,湘潭的商业街;靠西边的称后街,有一些店面,但稀少。

到突围时,前街大部分 四洲最新章节在太平军手中,部分在湘军水师手中。正街还全部在太平军控制的手中。后街则大部分在湘勇手中。

湘勇与太平军在正街与后街之间的路口形成对峙状态,每天都有大量的太平军倒下。他们以他们的生命确保城中与窑湾一线的畅通,这是太平军的生命线了。

由于主力从正街而行,在没有夜视镜、侦查卫星等监视手段的情况下,湘勇还是难于发觉的,对于今晚太平军的出城攻击,其他将领只是从并不猛烈的炮火中判断只是常规­性­的­骚­扰或者是盲目的报复­性­­射­击,而我这半吊子的作战水平又怎么能分辨出来,不过幸亏前面都差不多估计到了这种情况。

太平军主力很轻松地穿过县城至唐兴寺一段。但到达唐兴桥时,情况就严峻了。

唐兴桥是两军争夺的要点。此处是总市往窑湾的唯一通道。几天前,太平军可以从水路乘船到窑湾,现在,县城到壶山到窑湾一线的江面被湘军水师全面控制了。太平军分两路到窑湾,一路通过硕果仅存的船只抵达,一路从唐兴桥冲过去。这无论从那一条线都存在极大的风险。

事到如今,这也算是生死抉择了,林绍璋小声骂道:“他娘的,老子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了,还从未遇到如此窘逼的场面,生不如死,我­操­湘潭人的娘!”真是过奈何桥一般。

这么多人又如何上船呢?若被湘军水师侦知前来扑杀,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太平军在窑湾搜集木头,快速搭建了一座望楼,以便纵观全局。

到这个时候,探马才侦知此消息,迅速报告。我立即派人去叫其他将领,要他们开始按照原计划行动,并且派人与水师联络,向上推进,水陆攻击窑湾。

得到消息的伍宏鉴、魏崇德、郭鸿翥、江忠淑立即领兵从砂子岭、唐兴寺、十万垅方面分兵四路向唐兴桥窑湾一线进攻。

太平军原计划全部从窑湾撤上船的方案遇到问题:一半到达窑湾,一半以上的太平军被湘勇的炮火压制在唐兴寺以北的市总正街内,突围部队被截成两节。

林绍璋的中央纵队被逼回市总。他­干­脆放弃了从窑湾上船的计划,退回城中,寻找新的机会。而已经到达窑湾的那一部分太平军的境况却非常堪忧,就像是放进了湘勇嘴里的­肉­,就差牙齿嚼了。

唐兴桥与唐兴寺是湘勇阻击计划中需要拦腰截断的地方。

对于太平军而言,唐兴桥附近民舍的巷战进行得非常艰苦。双方都是寸土之争。沿街的麻石被太平军作为滞障。太平军在这里建立了火炮阵地。不管是打消耗战也好,还是为保住窑湾下面的剩下船只也好,这一场战打得非常艰难。

双方炮轰不绝,街坊成火海一片。烧的目的也是为了阻止湘勇。“贼将过路之唐兴桥用石砌断,于桥边排筑炮台,又取沿途石板拦途横架,为阻截援兵来路。”“又烧窑湾至唐兴桥等处。”

一伙太平军长发躲进唐兴寺,准备纵火。寺中一名和尚­操­起一根木棍,劈脸过去,纵火者立仆,一滩血涌出。同伴见和尚袭击天兵,怒而以剑刺去,和尚负伤而遁。

一长老出来止纵火者:“佛门圣地,阿弥陀佛!请义军以不妄杀为怀。”

准备放火的太平军士兵犹豫了一阵,另一个伍长冲了过来,骂道:“混账东西,我们信的是上帝,烧!”

一把油撒上去,一个太平军士兵将手上的火把扔过去,唐兴寺立即火起。

众僧人慌忙提水救火,太平军兵卒笑了。

从唐兴寺冲过来的湘勇将寺中几名来不及逃跑的太平军士兵全部捉住,在寺外砍死。

没有了太平军的放火和阻碍,僧人终于可以安心救火,唐兴寺只烧了一部分,终于熄火了。

新的更严峻的场面又出现了——一群赤身**的“娘子军”被推上了战场。

所谓的“娘子军”就是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取消了家庭制度,将男女单独编排,因而也随之出现了女军的编制。女营一军,没有师、旅等编制,军下直接设卒,一军按编制辖二十五个卒长。卒以下和男营编制相同,一军官卒共计三千六百耳饰五人。女营一共编制了四十个军,按前后左右中和一到八的编制编排。每军以监军和统制统之,其上还设有将军、检点、指挥等官职,分归四个女军师掌管。女营一般不参加战斗,主要负责清理营房,洗衣做饭等后勤事务。当战斗激烈时,有时也会被分发兵器,参加战斗。

实际上这些女兵也就是太平军的慰安­妇­,太平军掳掠来的­妇­女,先被太平军士兵先行**,每天用四两米养着,打仗之后按照军功,由军官分发号牌,去女兵营中领一个女兵,一般第二天缴牌交还,亦有与两三日后始交还者。而战况危机的时候又可以作为炮灰拉上前线。这些生不逢时的­妇­女们在遭受弓虽暴之后,现在又被耻辱地褪去衣服,只允许穿条短裤,握着长矛走在太平军冲锋的前沿,哭喊着冲向湘勇的防线。

湘勇的勇丁因为曾国藩的招兵制度,都是来自农村,一生也就有能力守着一个女人。

今天,如此众多的**上身的­妇­女出现在他们的­射­杀范围,把他们都惊呆得腿根发热。纷纷“停枪注目,指指点点”,连军官都看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战场上倒是安静了。

湘勇勇丁甲狂笑道:“哇,你看那个女的**好大呀,跟我家喂的猪母娘一样!”

湘勇勇丁乙道:“**大是大,但皮沓沓的,难看死了!”

湘勇勇丁丙说:“比我老婆的大。我那婆娘,胸脯跟这砂子路一样,可以马车通过。

湘勇勇丁丁说:“过瘾!我长这么大还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祼­女!”

一名什长终于醒过闷来,大声喝道:“这是长毛的美人计!不要上当,开枪!快开枪!”

湘勇们很不情愿地朝压过来的女人开枪。但是,也许是他们看花了眼,也许是不愿­射­杀这些跟自己老婆或者与自己妹妹年龄差不多的**女人,枪声劈劈,但就是没有­射­中一个!

不过,效果还是有的。平时这些女兵在城里听着枪声、炮响,只是担惊受怕。现在阵地前直接感受,娘子军被枪声吓得哇哇大哭,要么趴倒在阵地前,要么四散逃逸。后面的太平军立即举起鸟铳、抬枪,一齐­射­击,刚刚那些停枪注目,又没有防备的湘勇勇丁顿时成为石榴裙下的怨鬼。

湘军阵脚大乱,以往同进同退的兵律现在全见鬼了,湘勇们只恨爹娘少生了腿,一阵旋风似地向后涌退!

太平军利用这个空隙,将易俗河河口、下摄司等地辎重船悉数向窑湾靠拢。

窑湾,又称锦湾,形成于元代,此段为湘江观潮的好处去,尤其是春夏,雨水陡涨,江面宽阔,气象宏伟。对面杨梅洲即为湘军水师的船厂。

元人燮理溥化有诗云:雄风入座披襟好,静看渔舟上锦湾。清初有《竹枝词》颂锦湾:不使城喧接市喧,生湘门静锦湾繁。此处繁闹清初即已具规模,它又被称为十九总和正十九总,俨然市总的延长线。以农土产品集散为主。此处由于烧窑多,又称窑湾。窑湾的渡口为湘江内河道,盖湘水从上流来,杨梅洲突凸其中,湘水一分为二。内河道只有春夏涨水时才能进大船。在下游受到湘军威胁的危急时刻,窑湾成了最好的撤退之所。此时太平军还牢牢地控制着窑湾渡口。

后退的湘军重新结集进行后扑。但是,天又下猛雨了。大雨如注,“官兵绳药俱湿”。鸟枪、抬枪、火炮又成了哑吧。

周凤山不管这些,亮着寒人心胆的战刀,喊道:“给老子硬冲!”此时硬冲软冲都不能解决问题,首先要解决的是阵地前面扰乱军心的**女兵。

其他人除了强令勇丁大开杀戒,还真没有其他的好办法,但是我有啊,像地雷战中,日本鬼子强逼着老百姓开路,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放过老百姓,直接打后面的小鬼子。

平时避险不出的我,现在骑着马,飞奔向前线,亲自告诉前线的军官这一方法。当然,我只是想告诉他们方法,绝对不是为了来观看这一奇观来的。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