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是塔齐布 > 第九十六章三败竹林店

第九十六章三败竹林店

再过一个月,就该过年了,按照农历就进入了咸丰五年(1855年)了。

这年过得,几家欢喜几家愁,曾国藩愁,因为九江久攻不克;石达开欢喜,因为他找到了击破湘勇的办法;咸丰帝既欢喜,有忧愁,欢喜的是太平军的北伐军于咸丰四年四月初九(1854年5月5日)由阜城突围东走,占领东光县的连镇。连镇横跨运河,分东西两镇。清军赶到,又将北伐军紧紧包围。李开芳率六百­精­兵于五月初二(1854年5月28日)突出重围,准备接应北伐援军,被清军围于山东高唐州。北伐军被截断在两地,处境更为困难。连镇被清军层层包围,坚持到年底,太平军的粮食弹药都快完了。清军乘机诱降,北伐军前后出降者三千余人。其中蒙古亲王僧格林沁居功甚伟,咸丰帝大喜之下还赐僧格林沁“博多罗巴图鲁”称号。忧的是江南、江西战况不妙,九江、江宁久攻不克,还让太平军到处乱窜,攻城略地;杨秀清喜的是江西在石达开的领导下,打了几次胜仗。忧的是北伐军被清军包围,凶多吉少;洪秀全喜的是后宫增加了不少人,战局还算可以,搜刮来的金银财宝也不少,忧的是杨秀清至今还把持着大权,不给自己半点余地……

曾国藩做梦都没想到,几仗打下来,石达开这个太平天国的年轻王爷,已看穿了水师的致命弱点,要置他的­性­命所在——湘勇水师于死地。

石达开兴奋而冷静地对众位将领说:“连日来,我用心观看了曾妖的水师,见其装备­精­良,指挥得法,是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我军水师目前比不上他们,怪不得在长江上连连得手,耀武扬威。但是,曾妖水师有一个致命的薄弱之处,不知诸位看出没有?”

众位将领面面相觑,一齐摇头。石达开继续说:“曾妖水师中,由四种战舰组成:拖罟,即曾国藩驾船;快蟹、长龙两种为大型战舰,用以载辎重、粮食、食具、床位等。备以重炮,适合居中指挥,但船体笨重,转柁不灵;另一种是轻巧灵变的舢板,便于冲击战斗、但不便食宿、扎营。长龙、快蟹大而笨,只可用于指挥载重,却不宜迅速移动,必须依靠舢板的灵巧机动,才能发挥战斗作用。反之,舢板离开长龙、快蟹也不能作战。曾妖将大小战船配合使用,相得益彰。这正是曾妖水师的最大长处。但天下事有一利则有一弊,倘若将其大小船分开,则都失去了作用。这叫做合则双美,分则俱败。”

众将十分佩服石达开的卓见,但如何拆开呢?大家都望着翼王,知道他一定成竹在胸。

“曾妖水师自出长沙以来,转战千里,连陷重镇,侥幸获胜,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整。屡胜则骄,骄则轻敌;久战则疲,疲则松弛。故用兵,骄、疲为失败之因。我这里有个小小的计策,各位将军看可用不可用?”

石达开将自己的主意说出,众将都说好。

从第二天开始,九江、湖口、小池口、梅家洲各处太平军一律遵循翼王石达开将令,任水陆湘勇如何挑战,一概置之不理。

入夜,太平军则派兵沿长江两岸鸣锣敲鼓,放出船到江中,将火箭、火球­射­入湘勇的战船中,如此袭击­骚­扰,一天两天倒还能够对付,但石达开此计是持久战,十天半月不停,把湘勇将士个个弄得昏昏沉沉,坐立不安。

如此相持半个月,石达开估计曾国藩粮草将尽,军心浮躁,便命罗大纲依计而行。

一向稳重的曾国藩也沉不住气了,急得捶桌骂道:“长毛耍的什么把戏?不敢与本帅正式交锋,却­干­些­鸡­鸣狗盗的勾当,真是跳梁小丑!”

湘勇将领不胜其扰,纷纷请战。石达开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湘勇人困马乏,粮草也出现短缺。石达开抓住时机,决定打破湘勇水师在长江上的优势。

咸丰五年正月十一(1月28日)半夜,九江码头灯火昏暗,隐约可见江面上一溜儿摆开了数十条货船,一队队太平军士兵一声不响地扛着沉甸甸的麻袋,从城里来到码头边,踏过跳板,来到船舱。有些麻袋扎得不牢,雪白的大米漏出来,撒得满地都是。将到凌晨,货船上都压着垒得高高的麻袋。

九江码头上的这个不寻常举动,早已被湘勇斥侯看在眼里,报告了水师协统李孟群。

“涤帅,九江装了满满四十条船的粮食,即将开船运往湖口。”李孟群忙将这个重要情报报告曾国藩。

“装的都是粮食吗?”曾国藩心中一动。

“都是顶好的大米,估计有七八十万斤。”

湘勇在竹林店驻扎已近一个月,二万名水陆将士,一天要消耗四万余斤粮食。

陈启迈没有提供军粮,全靠湘勇自己在瑞昌、黄梅、广济一带筹集,还有湖南、湖北千里迢迢转运过来的。

进入江西后,曾国藩与地方文武大吏的关系,远不如在湖北时和谐;湘勇与地方军的配合,也不如在湖北时默契。作为一支“客军”,没有地方支持,自然会成为孤军。柴萼之的《焚天庐丛录》有这样一段记载:“缘孝廉彭某,好谈兵,雄辩盛气,跃弛不羁,上书陈之(启迈(江西巡抚,刺其屡失机宜,并诋文武恇怯畏战。不报。乃自集绅士倡办团练。陈大恚。有诬彭通敌者,即行速捕。彭逃九江,国藩庇之。陈必求之,国藩乃使材官护送,陈囚之,衔国藩刺骨。幕僚代谋日:‘曾公客军,孤悬于此,但遇事龃龉,俾措施不得舒展,必至进退拘束,救过弗遑,乌能预吾事’?自是主客失和,枘凿愈甚,乃有湖口之败云”。湘勇远离湖南,如今又与地方大吏失和,弹药、粮饷的补充困难。

筹粮是件很难办的事,军中存粮只够三四天了。早听得九江城里粮草堆积如山,但城攻不下,一粒也得不到。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如何能让它错过!

见曾国藩沉默不语,李孟群着急了:“涤帅,这事交给我去办吧,四十条粮船,我叫它全部掉头向竹林店开来。”

郭嵩焘、陈士杰也认为机会不可错过,只有彭玉麟提出不同的看法:“长毛是不是在钓鱼?”

“我看不是。万一情形不对,我再把人带回来。”夺回这批粮食是个很大的功劳,李孟群要争这个功。

军中粮食匮缺,曾国藩何尝不着急。此中是否有诈,他一时犹疑不定。但不管它诈在哪里,抢回这批粮食,就是大胜利。

“鹤人,你带三营水师,将这几十船粮食全部抢回来。记住!务必速战速决,快去快回。”

李孟群、萧捷三和黄翼升率领三营水师,调出二百五十条舢板,兴冲冲地离了竹林店急追直下。水勇们奋力划船,顺着水势,舢板箭也似地飞向下游。果然,李孟群看见前面缓缓地走着一队粮船,船上码着整齐的麻袋,正向湖口方向驶去。李孟群挥动着表示加速的令旗,二百五十条舢板像端午节赛龙舟竞渡一样,你追我赶,向粮船冲去。

罗大纲看着后面来了一大片舢板,暗自钦佩翼王的谋算。

他站在船头,对着号筒大喊:“清妖来抢粮了,弟兄们快点划!”

这是有意让李孟群听到。罗大纲号令一下,四十条粮船明显地加快速度。江面上,太平军的粮船在前拨浪前进,湘勇的舢板在后穷追不舍,不知不觉来到湖口城边。眼看就要追上了,只见粮船向右一转,一齐向鄱阳湖驶去。就要到手的粮食,岂能让它 恶猎燃文眼睁睁地跑掉!

李孟群仗着人多船多,也跟着进了鄱阳湖。谁知湘勇水师一进湖口,被太平军放下木栅挡住,而太平军用作诱饵的船队已经驶入鄱阳湖内。

萧捷三颇为犹疑,但将士们斗志昂扬,踊跃要求攻击。

萧捷三决定硬闯。他亲自驾着火船,直向木栅冲去。通关时烧毁太平军的上百艘战船,乘胜驶入内湖,但不见了太平军粮船的踪影。当时正值黄昏,水师驶向姑塘,停下扎营。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