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我是塔齐布 > 第一百章谁要杀我?

第一百章谁要杀我?

那个时候,吴坤修跟曾国藩的关系不错,这句话也就传到了曾国藩的耳朵里,曾国藩因此就觉得这个人太夸张了,受不了,因为曾国藩自己做事的风格完全不是一路的。因此,他对王錱已经有一个不太好的印象。

但是这只是一个触因。更重要的原因,更本质的原因,是因为湖南省的财政和各地乡绅的捐助只能养得起一支军队,如果王錱要自带三千人,那么从巡抚那边来的经费,差不多就用完了,曾国藩就分不到多少钱。曾国藩也缺钱,他觉得这笔经费应该由他来支配,应该归他来用。

因为这个原因,他才让王錱退让,说你不能领三千人马。从两人之间的通信可以看到,是突然出现三千变五百之说的,并不是两人不断协调的结果,而是突然出现了这个说法。可以说,是曾国藩首先发难。王錱没有理他,两人肯定是要决裂了。王錱自然不会领着五百人,跟着曾国藩,做一个小将,去湖北,去南京,他肯定不会去。最后他说,那我回湘乡,我不­干­了。

但是,有人要他继续­干­,谁呢?湖南巡抚骆秉章。骆秉章对他的印象,比对曾国藩的印象好得多。湖南的官绅也更愿意出钱给王錱的军队,因为王鑫的军队就在面前保卫他们,看得见的军队,让他们放心多了。王錱深知这一点,所以他说不­干­了,也就是闹一闹。最终,由湖南巡抚奏留,王錱的军队一人不减,经费一文不少,全部留在湖南。曾国藩出洞庭,下长江,去外省;王錱则留在本省。

曾国藩觉得很郁闷。事情刚开始,就把关系弄得这么僵,很郁闷。

此后,两人分道扬镳,形同路人。王錱脱离了曾国藩而成为湖南巡抚骆秉章节制下的一支湘勇,可他从此也就失去了大展宏图的机会。

曾国藩作为湘勇统帅,带兵东征,麾下大批将领都在短短几年就位列封疆,王錱所部却成了湖南地方的治安军,多数时间以偏师在省内及湘赣边一带防剿土匪,很难有建立大功的机会,直到死时仍不过是个道员。

而罗泽南就更加不堪了,如果王鑫说是给曾国藩甩耳光,那罗泽南就是给曾国藩背后捅刀子。

按照原来历史的进程,咸丰五年七月十八日(1855年8月30日),“塔齐布”在攻打九江城时,忽然气脱,返回军营后,呕血而死,享年三十九岁。

本来,曾国藩一直视“塔齐布”和罗泽南为左膀右臂。

“塔齐布”刚去世,续任的周凤山威望不足,实际上统不了九江城下的大杂烩般的军队。李元度的平江勇只两千人,曾国华的几个营才募集不久,都不能挑大梁。

江西的战局靠的正是罗泽南的这支人马。

可是,塔齐布死后,罗泽南在义宁给曾国藩写信,分析战场的大势。他说,要扫除金陵的太平军,武昌是关键所在。湘军困守江西,犹如坐在瓮中,每天与太平军作战,无助于扭转大局。武昌的地理位置比九江重要百倍。得到了武昌,就可以控制江西和安徽。

罗泽南分析道,现在武昌和九江都被太平军长久占据,而崇阳和通城的太平军出没于江西和湖南,两省边界城镇都不得安宁。要想夺取九江,必须从武汉顺流而下,而要想解武昌之围,则必须从崇阳和通城进军。另外,最重要的原因如果石达开南下进军湖南,左宗棠和湖南留守人员能不能拦得住?湘勇这两年和他们结下了血海深仇,他们会饶得过将士们家中的亲人吗?并且暗示曾国藩,太平军进湖南,第一个要攻打的必是荷叶塘,第一批要杀的必是曾国藩的老父稚子,第一批要刨的必是曾国藩的祖坟!

为今之计,应该派南康水师和九江陆师合力攻下湖口,横踞大江,拦截太平军上下的船只。他请求曾国藩派他率领所部,进军湖北的通城和崇阳,占据长江上游,以攻占武昌,取得高屋建瓴的优势。只有进占了武昌,东南大局才会有转机。

曾国藩读了他的信,无奈之下,只好同意。

罗泽南为了表明决心,单骑返回南康,谒见曾国藩,请求带兵增援湖北,使曾国藩下了最后的决心。

郭嵩焘企图劝罗泽南留下,说:“曾公兵单,你走了,他怎么办?”

罗泽南答道:“如果老天不亡本朝,曾公必不会死!”

罗泽南便率领所部,以及“塔齐布”的旧部彭三元等人所部,共计五千人,兵分三路,自领中路,刘蓉率领左路,李续宾率领右路,取道义宁,进军通城。

其实,就算是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也没有能力进军湖南,因为当时石达开打破太平天国以往重视攻占城池、轻视根据地建设的传统,采取稳扎稳打的策略,逐步扩大根据地范围,实行­精­兵政策。军队大幅度裁减,没有足够的兵力和­精­力去抢占地盘了,他要留足时间消化已经占领的地盘,只是四处派兵对清军进行试探­性­进攻,保持对清军的压力。而罗泽南是对江西战局失去了信心,江西个骨头太硬了,啃不动,还经常咬嘣了牙齿,湖北的太平军四处出击,自然有的是机会,功名心重的罗泽南要到湖北去建功立业,

罗泽南走后,带走了湘勇在江西的最后的机动兵力,内湖水师失去了陆师的配合,湘勇在江西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直到咸丰八年(1858年)不断增兵的湘勇才缓过气来攻克九江。

王鑫煽曾国藩耳光,只是让曾国藩面子上过不去,在初期还显现不出来,可是罗泽南的刀子捅的可是让湘勇足足疼了三年啊!

这俩人最后都是死了。罗泽南死后将军队交给李续宾,李续宾到是忠于湘勇这面大旗,在罗泽南死后,服从曾国藩的命令,收复武昌后,率部顺江而下进入江西,直抵九江城下,攻破九江,随后跟随曾国藩东征西讨,“七年之间,先后克复四十余城,大小六百余战”。最后在安徽的三河镇,李续宾所部近六千­精­锐全军覆灭,李续宾自杀殉国。

而王鑫是趁曾国藩父亲去世,在家终制,进军江西时,病死。死后,就由王鑫的副将张运兰接替了王鑫的职位。当年­射­雁得腰刀的张运兰,对曾国藩的感激涕零,可惜曾国藩对王鑫的没有好感了,殃及池鱼。所以老湘营也就不感冒了,先是张运兰的老湘营五千人、萧启江的果字营四千人救援浙江,后来打下江宁之后又在裁撤之列,最后还是左宗棠要了去,进军新疆。

罗泽南和王鑫两人都是在湘勇中搞分裂主义,搞山头主义,结果都没有等到江宁攻克之后的大封赏。虽然说罗泽南是中弹之后,伤势恶化而亡,但是包不准是哪个家伙放的黑枪;王鑫是病逝,可也说不定是不是和现在的我一样,是被人下的毒啊!

心里越想越冷,这么说来,又是一个和德川家康一样的老乌龟啊,都一样能等机会,天大的仇恨都能等上几年才报,真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怎么办?我可是来抱粗腿,来享福的,可不是被那只粗腿踩死的。

怎么办?怎么办?

对了啊!现在我只想着曾国藩要杀我,可是曾国藩为什么要杀我?而且到底是不是曾国藩要我的命也说不定。

如果是曾国藩怕朝廷给湘勇里面掺沙子的话,那还叫掺得少了啊?我现在还领着湘勇勇丁打仗了;正白旗的协统多隆阿和固原提督桂明领兵在江北不断的截杀落单的太平军;盛京兵部郎中德音杭布还是他身边晃悠。

可是,这里面,好像我对曾国藩的威胁最大啊,其他人都还没有进入湘勇高层。湘勇上下对我这个一起和他们从长沙、衡州走过来的人认同感强点。

而且,最关键的是曾国藩是以前礼部侍郎,帮办团练大臣,领兵部侍郎衔的身份节制在江西的诸军,连个钦差大臣的头衔都没有。虽然咸丰帝在给曾国藩的圣旨里面是“曾国藩节制诸军,如:有不遵调遣、贻误事机者,即着专折参办。”看上去很好很强大,但是实际上半点实权都没有。

这就是咸丰帝满汉大防的限制手段,“专折参办”看上去很牛,但是折子递上去从江西到京师,京师再通过廷议回复,再从京师到江西,别说黄花菜都凉了,应该说是黄花菜都臭了。

所谓军情如火,真的要调兵的时候,调不动,还真的去弹劾他吗?等圣旨下来,该丢的已经丢了,不该死的也会死了吧。而相比之下,我就不同了,荆州将军节制军务的时候,可以先斩后奏,谁敢反对?反对就是造反,我可以接着杀。

再加上,钦差大臣是代表皇帝行使权利,见官大三级,江宁城下的钦差大臣都有四、五个了。曾国藩以前礼部侍郎,帮办团练大臣,领兵部侍郎衔的身份节制在江西的诸军,名不正言不顺,谁会鸟他?只有求援的时候才尊敬点。

而且江西的隶属关系也不同,江西军务、政务是两江总督管辖,而且江宁将军也不缺。一个湖南的帮办团练大臣算什么?来抢班夺权啊?

如果曾国藩不在军营,我要抢班夺权的话,把曾国藩的心腹杀上一批,换上我的人,那整个湘勇就该换名字了。他曾国藩还不得心疼死?

对了啊!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也没有多久活头了,曾麟书一死,曾国藩按照礼制就得回去奔丧,丁忧在家,没有几年是不可能出山的。难道他怕我那时候来抢班夺权?

也不对啊,曾国藩怎么可能知道他老子没有多少阳寿了?

入他尕尕的。我真是猪脑子,《曾国藩家书》那么出名我怎么没有想起来?虽然我没有读过。

曾国藩虽然不知道他老子能活多久,多少他老子的身体状况可以通过家书知道啊。而且湘勇的补给品从湖南发运,正好捎带家书,而且有武装保护,又安全、又放心。

估计是曾麟书这些天身体不太好,就怕有一天倒下去,而曾国藩也没有下定决心要我的命,或者是下急了怕别人发现,所以只用慢­性­毒药给我吃,结果被老郎中发现,这下可以保下一条命了。

可是,破解之法在哪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