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东侧,紧邻湘江。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个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岳麓院占地面积21000平方米,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明清遗物,主体建筑有头门、二门、讲堂、半学斋、教学斋、百泉轩、御楼、湘水校经堂、文庙等,分为讲学、藏、供祀三大部分,各部分互相连接,完整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气势恢宏的壮阔景象。除建筑文物外,岳麓院还以保存大量的碑匾文物闻名于世,如唐刻“麓山寺碑”、明刻宋真宗手“岳麓院”石碑坊、“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清刻朱熹“忠孝廉洁碑”、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王文清“岳麓院学规碑”等等。
现在的长沙城还没有扩展到湘江西岸,岳麓院就是为了这里环境优美,远离城市,能使学生安心读才建在这里。
院外不远的地方,新修了一间茶楼。
这天,四个生饭后相邀去山散散步,就一起出了院的门。
“咦,奇怪,这怎么修了栋茶楼啊?”
“是啊!”
“要不然我们过?”
“好啊!”
走近一看,茶楼挂着一副牌匾,面写着“笔贴楼”。
“这楼的名字怎么如此不雅?”一个生说:“叫笔贴楼?不会就是笔贴式的茶楼。”
笔贴式清官名。掌翻译满、汉章奏文字等事,置于京师各部、院,盛京五部,外省将军、都统、副都统官署。以满族、蒙古族、汉军旗人充任,宗人府则专用宗室。有翻译笔帖式、缮本笔贴式、贴写笔帖式等名目,为满员进身之阶。后来泛指清政府文。
“兄台这话说得可不中听,等我们高中之时,不知道还能不能混一个笔贴式了?”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四大冲击:
第一、门人。到了清朝,八旗的贝勒、贝子、王公大臣哪个没有几个门人?门人服务他这么久,怎么能没有点表示了?给银子?这玩意太俗,最重要的是自己舍不得!给产业?这不是让自己挖肉吗?比给银子还难受!最好的当然是给官了!当官了之后能搜刮,搜刮之后的孝敬少不了自己一份。而且还能当做自己的助力,何乐而不为?
第二、捐官。中国历史也只有清朝是把捐纳作为国家制度下的正常升官途径的,其他朝代虽然有,但是都不如清朝这样成系统,而且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财源来组织经营。康熙征讨准噶尔费用不足,下诏鼓励富户捐纳,因此仅仅山西一省当年一年内捐县丞一万二千人,甘肃半年鼓捣了一万七千人;雍正年间督考国子监,就是考察那些纳过捐,但还没有正式到任正在等缺的候补官们,结果一万多监生里面九千五百余人不及格,甚至接近六成人交白卷,这不是我随便编个数字危言耸听,八股文是非常难得,不会就是不会,四五经里面拿句话出来让你破题发议论,没点真功夫也就只能交白卷了;乾隆时期规定白米二十石可捐县丞一个,北京城几乎所有的旗人都拿发给的老米换了个官;嘉庆晚年间国库空虚,捐生人数捐到了二十二万……可怕啊,当时全国只有一千三百个县,竟有二十多万候补知县在虎视眈眈。如果每个知县都任期坐满,到后世也排布完。
第三、军功。从咸丰元年太平军造反,到江忠源招募“楚勇”蓑衣渡伏击太平军、援长沙,转战湖北、江西、安徽等地,官也从浙江秀水知县升为湖北按察使、陕西候补知府、帮办江南大营军务,最后到安徽巡抚。为广大投笔从戎的读人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第四、扩招。和后世大学扩招之后大学生不值钱一样,清朝后期为了收拢读人的心,也开始对录取的人员扩大。但是因为前三项的冲击,朝廷手中能分配给科举的顶戴花翎就没有多少了,其他没有门路的人只好一直候补了。
所以,才有了这样的感叹。
“这茶楼的名字不怎么样,可这对联写得好啊!”
四个学子这才看看对联。
联是: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下联是:及铎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四个学子读了几遍之后,有人想起来了:“这对联好像是在曾大人写的啊!”
“那确实!我想起来,是曾大人在长沙剿匪的时候写的!”
突然,于哲文指着对联的一角说:“是曾大人的真迹!”
几个学子急忙凑前一看,果真左下角落款就是“曾国藩”的大名,还盖了“兵部侍郎衔帮办湖南团练事务大臣曾”的大印。
四个学子相当激动,那个热血青年不崇拜英雄,特别是他们岳麓院出身的学长!
四个学子小声的商量几句之后,进了“笔贴楼”。
进了楼,一个小二迎了来:“几位公子!里面请!”
四个学子一边观察着店里的情况,一边问:“小二,这店的东家是谁啊?”
“哦,这店的东家,就是那湘勇子弟学院,这店开在这,就是为了供学子休闲之用。”
“哦!”
四个学子一边看着,一边习惯性的朝楼梯走去。读人么,都喜欢
“几位公子留步!几位公子留步!”小二急忙拦着四个学子。
“怎么了?”李洪浩不解的问小二。
小二赔笑着回答:“不是小的不让几位楼,而是这笔贴楼的规矩!”
“什么规矩?难道这规矩就是让我们不能楼坐吗?或者是要收银子?”于哲文愤怒的问。
“不是!不是!”小二指了指楼楼下的牌匾说:“这楼是解惑之地,楼下是问道之处!”
四个学子随着小二的手,看见楼挂着块牌匾:“解惑”,楼下相反方向挂着“问道”。
“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这笔贴楼的规矩就是:先在楼下问道之地问道,东家每个月派人来看看,如果你和东家的道暗合,就可以楼去解惑。如果不合……”小二没有说下去,答案大家也都清楚。
“哦?”听小二这么说,四个学子都感兴趣了。
“不知道,这问道,怎么问啊?”李洪浩当代表发问。
“诸位公子请看!”小二又是一指。
四个学子望过去,只见那边摆着一排架,架正面放着百部。
小二解释说:“这些帖有了名字的才是已经写过了问题的。没有名字的就是没有写的,可以自己出题。在帖回答问题,我们东家看了,就可以楼去解惑!”
“哦!”
四个学子走前去,看见架分着几块,一个架面写着“经”,一个面写着“世”,一个面写着“治”,一个面写着“国”,还有几个架面大量的白板,都是没有写的。
李洪浩从“经”的架抽出一本,翻开第一页,面写着:“何为钱?何为利?”署名:云中云。
其他三个学子看了之后,沉默不语,刚刚小二说了,这店的东家是来问道。如果随便乱答,指不定就成了笑话。
翻开第二页,面写着:“圣人云:君子不言利!此题有辱斯文!吾虽贫贱,不屑与之为伍!”署名:君子。接着后面一句批语:“狗屁不通。蠢材!”署名:云中云。
众学子捂着嘴巴笑了。
“小二!”李洪浩又招手呼唤小二。
“来叻!”小二满脸笑容的凑前问:“诸位公子有何吩咐?”
李洪浩指着句号和感叹号问:“面的这东西是什么?”
“哦,这是标点符号,是荆州将军塔将军规定的。”小二说着,又从架拿出一本《康熙字典》说:“这字典的第一页写了的!”
“哦!”于哲文接过《康熙字典》翻开第一页,果然在封面后面发现了标点符号的介绍和解释。
小二又说:“诸位公子若是想作答,桌有笔墨砚台,都是店里准备的,若是诸位公子不喜欢,也可以自备。若公子还有吩咐,尽管使唤小的。”
“恩。先四盏银峰!”于哲文一边看,一边说。
“好叻!四盏银峰!”小二疾步回柜台去了,四个学子也找了张桌子,坐下看。
看完标点符号的介绍,于哲文又翻看第三页,面写着:“冶铜为钱,易货也。古之爲市,所有易所无,布币金刀龟贝之法穷,钱始行。周制以商通货,太公望立九府圜法,钱外圆而内孔方,轻重以铢。圜者爲均通也。九府者,掌财帛之官也。历代便之。周景王铸大钱,曰宝货,肉好有轮郭,以劝农赡不足,百姓蒙其利。钱形似璧,故亦称肉好。或谓肉爲边,不知钱边曰郭,肉在边之中也。汉以后,大小轻重不一,名称各殊,国家攺元必更钱,以年号爲文,轮郭如旧。纪钱制者,唐张台封演有泉谱,陶岳有货泉录,宋洪遵有泉志,马端临有钱币考,彼此异同。”署名:仲升。
后面的批语是:“通了狗屁,庸才!”署名:云中云。
众学子捂着肚子笑了。
“这云中云的通了狗屁还真是妙啊!”
“是啊,我说这些话怎么这么眼熟,原来是抄的《康熙字典》啊!”
“这个仲升更有意思!仲升乃定远侯班超的字,这班超不就是是照搬照抄吗?”
四个学子又是一爽朗的笑声。
“哲文兄,这题,你任何答?”拿着的李洪浩问。
“嗯……”于哲文想了想,将桌的砚台拿近,慢吞吞的向砚台里面添点水,拿起墨慢慢的磨起来。这也是读人的习惯,要写东西,但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就慢慢的研磨,有些人还抽烟,一边研磨一边心里打着腹稿,等研磨一停,就是腹稿打好了,接着写下去就行云流水了。
其余三个学子也盯着不停移动的墨,心里也暗暗打着腹稿,想要比个高低。
这时,于哲文放下墨,拿起一支毛笔,沾点墨水,就在写,写完之后,吹了吹未干的墨迹,递给其他三人问:“如何?”
众学子一看,面写着:“古人造字,曰六,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钱、利皆为会意。钱,金戈也;利,禾刀也。百姓手中之金、地中之禾,没有武人手中的戈、刀 东汉霸业燃文,何以为存焉?今长毛反逆指企图推翻朝政。这历来都被视为十恶之首。,广西、湖北、江西、江南指江南省,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海市和安徽省。生灵涂炭,唯湖南兵灾不多,和解?团练,江常孺江忠源帅楚勇,战蓑衣、守长沙,处处破敌!长毛不敢久留湖南之地。再有曾涤生,统湘勇,复湘潭、收岳州,城城克复!长毛不敢轻近。此武人之刀、戈,守三湘百姓手中之金、地中之禾。”
“好!写得好!与你相比,相形见拙啊!我就不献丑了!”
四个学子又讨论了一会儿,添改了几句,将此放回了原处。
又从“世”架拿起一本,翻开一看,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