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富人经济学"存在的地方,喀布尔写道:"虽然富有的消费者的数量不多,但无论在收入还是消费额度上所占的巨大比重,都与他们的人数极不成比例。而剩下的那些人,人数占绝大多数的"非富有者"却只分到了蛋糕上可怜的一小角。"
因此,喀布尔并没有试图分析为什么普通美国人在油价上涨的情况下仍然持续消费,而是把焦点放在了富翁阶层这个群体上。他发现因为富翁们占有了如此多的可支配收入,以至于他们对油价的上涨毫不关心,当然油价上涨也丝毫未能影响他们的生活。富人们的持续消费实际上对整个经济起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当我问一位游艇主他是否担心燃油价格时,他的回答颇具代表性:"现在我加满一船油要60 000美元,以前是40 000美元,这点差价对一艘每年光维护费都高达500万美元的船来说实在不算什么!"
在这种新的"富人经济体"中,既有富有的消费者,又有平民大众,因此专门为富有阶层服务的公司就蓬勃发展。从百货公司到酒店,从汽车制造商到房产开发商,每个行当都开始调整成愈发明显的"计时沙漏形"的经济模式-服务于金字塔的两头:要么是那些追求地位的富裕阶层,要么是节俭度日的中产和低收入家庭。所以我们有沃尔玛也有内曼·马卡斯;有La Quinta(著名经济型酒店)也有四季酒店;有捷蓝(廉价航空公司)也有福来捷(庞巴迪旗下高端航空公司)。
那些在富有人群的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公司在未来几年中很可能成为最大的赢家,获得更高的增长率、更丰厚的利润和更出色的股票业绩。处在顶端的消费链的定价权在加大,甚至沃尔玛和塔基特都在为了保住市场而降价。"在这个市场中,定价就像推开一扇已经打开的门一样-毫无阻力。"娜塔莎·佩尔,纽约阿斯顿·佩尔"金钥匙服务"集团的女主人说:"有一些新贵担心谈钱有点庸俗或粗鲁,他们比他们的前辈经验少得多。"
目标客户为富裕阶层的成功企业,其盈利表现已经远远好于大众市场。喀布尔在其股票研究中创造了一个"公司份额指数",所选公司全部是服务富裕阶层的,包括瑞士私人银行宝盛银行、宝格丽(Bulgari)、远高于卡地亚、登喜路和其他品牌的顶级品牌历峰集团(Richemont)、高级旅行社瑞士旅业集团以及豪宅建筑商托尔兄弟公司oll Brothers)。从1985年以来,富人经济指数以每年17.8%的增幅增长,远高于世界其他指数。
换句话说,想要富一点,可以投资那些专门以富人为目标客户的公司。随着富有人群人数的迅速增长,富有消费者也从一个极小的顶尖市场发展为一个基数较大的消费群体。那句古老的经济学格言-"卖东西给富有阶级的人往往是跟劳苦大众住在一起的。"-已经不合时宜了,如今那些卖东西给富有阶层的人也在大挣富有阶层的钱呢。
然而,富翁们为全国消费总量作贡献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国家外债。今日的超级富翁们虽然身家显赫,但似乎仍然不能达到收支平衡。1995~2004年之间,全美最富有的1%人口负债总额达3 830亿美元,这些债务大部分体现在抵押贷款和分期付款上。1989~2004年,他们的欠债增加了235%,而他们的财富增长只是债务增长速度的一半。美国最富有的5%人口要对美国总债务的20%负责。所有他们享受的那些物质:游艇、美酒、汽车、艺术品、家政服务人员和鳄鱼皮的马桶椅都在开始慢慢吞噬"富人国"的财富-尤其是当熊市来临,他们的投资回报逐渐减少的时候。"富人国"的大手笔支出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们的收入在美国总收入中的份额在上涨,而他们的财富数额在总财富中的比例却基本维持原状。简而言之,"富人国"的国民花钱太快,以至于他们无法积累起更多永久性的财富。
←红←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