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一个叫王强的战士:“你们是几连的?怎么自发到工地来了?”
王强说:“报告首长!我们是基建班的,是林少华班长让我们过来的,班长说保护部队的财产不分内外。林少华班长在最上边可能冻坏了,好长时间没听他说话了。”
3号首长突然间大声地喊到:“同志们!赶快把基建班的战士换下来,别让他们冻坏了。”
这时林少华也大声地喊到:“不用换,人上来多了就会把塑料布踩坏,你们就在下边围着就行,等雨停了我们就下来。”
这种大无畏精神,仿佛感动了苍天,一会儿的工夫风雨骤停。林少华和学林也顺着塑料布滑了下来。
3号首长看着两个落汤鸡似的战士问道:“你俩谁是班长?”
林少华说:“报告首长,我是基建班班长林少华。”
后勤处长赶忙对林少华说:“这是咱们3号首长。”
林少华说:“要不是光线暗,我能认出首长,因为我在团警务排工作时听过您的讲话,谢谢首长的关心!”
3号首长说:“我应该感谢你们才是,看来我官僚了,你认识我,我却不记得战士,今后我得改,我得改,我们的战士太好了,太了不起了,值得我这个老兵学习。”说话间,乔助理把大衣拿了过来。
3号首长说:“同志们快点把衣服脱下来,把大衣穿上,千万别感冒了,你们太辛苦了。”说着3号首长从乔助理手中接过一瓶酒,他对大家说:“这瓶酒是我的一个老战友从北京给我带过来的,是真正的北京二锅头,两年了我都没舍得喝,今天我就咬牙大方一次,先从你们班长开始,每人一口,别忘了给我剩一口呀,让我也尝尝沉积了两年的二锅头的香醇。”3号首长说完话就把酒递给了林少华,并借着暗淡的灯光打量着林少华。
林少华接过酒幽默地说:“有首长这口酒垫底,什么样的寒冷我们都能对付,我代表基建班的全体战士谢谢首长。”
战友们也跟着说:“谢谢首长的关心!”
大家喝完一轮酒后,3号首长对大家说:“基建班的同志们好样的!明天我向团党委汇报,给你们班记功或表彰。部队有你们这些爱护集体奉献青春的好同志,有你们这些无私无畏的好兵,何愁我们的军队不强大?还是毛主席他老人家说得好呀,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看到了你们,也就看到了部队的未来和希望,我这个老兵呀也就放心了。今天时间太晚了,现在已是后半夜了我就不多说了,不然我真想和你们多说几句,太冷了,大家早点回去休息吧。”
于是大家穿着棉大衣,怀抱湿漉漉的衣服,带着二锅头的余香,跑步回到了宿舍。
秋去冬来,林少华在强化劳作中磨炼着自己,终于圆满的超额完成了基建备料任务。这期间管基建的乔助理也对林少华彻底了解了,并把团5号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林少华,同时还把基建班超额完成任务的事迹以文字形式上报到团里,积极为林少华争取嘉奖指标。本来3号首长建议给基建班集体记功的,但是由于基建班是一个临时班,战士们的行政关系都在原连队,因此党委决定在年终表彰会上给予基建班通报表扬,给予林少华全团通报嘉奖。林少华得到这个消息后,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亲自到后勤处找到了处长,决意用自己的嘉奖指标,换取对大家的回报。
林少华对李处长说:“我们一个班完成了一个排的工作任务,每一个战士都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上级给口头嘉奖,名副其实。我知道奖励指标是有限的,处长能不能这么办,我的嘉奖就不要了,毕竟我是班长,吃苦是应该的。我的想法是:后勤处出具一个书面证明,建议他们回各自连队进行口头嘉奖,这样即不占指标,也能给这些老战士一个鼓励,起码让他们觉得汗水没有白流。”
没等林少华说完,李处长就打断了他的话说:“好主意!一会我就向3号首长汇报,我想肯定没有问题,这份建议书还是以政治处的名义写最好,你们的工作量,充分说明了问题,就是立功都够了,不过你的嘉奖不能少,毕竟你付出的比别人都多。”
林少华赶紧说:“请处长放心,我既然是用自己的嘉奖指标换取口头嘉奖给大家分享,就说明我能拿得起放得下,我对这件事看得很淡。因此,我真诚的希望首长考虑我的建议,我认为我得之是负担,不得却很坦然。”林少华说完向李处长敬了个军礼,转身离开了处长的办公室。
最后基建班解散时,每个被抽调人员都获得了一份回连队口头嘉奖的建议书,尽管这个建议书是用血汗换来的,但这些老兵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从未享受过这样的殊荣。
这不仅是他们回连队后的一张思想进步证明,更是他们将来退伍时的一个荣耀。他们带着愉悦,带着对林少华的感激和对基建班的留恋回到了各自的连队。他们走的那一天和林少华在一起落下了难舍的泪水。
尽管林少华多次推辞,最后还是获得了一个团口头嘉奖令。虽说这是一份荣耀,但他并不觉得快乐,因为他始终被一个阴影笼罩着。林少华心里明白,自己越是进步就和5号首长积怨越深,这次自己能闯过这一关,完全是3号首长的威慑,毕竟3号首长是主管后勤的,他只不过没有机会Сhā手罢了。当然这也是林少华凭着自己的智慧和付出的艰辛的结果。
转眼到了1977年的春天,随着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伟大胜利的热潮正浓时,5号首长又把“四人帮”的政治污水泼到林少华的头上。
..t--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