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章邯带领的秦军攻打赵国,被困的赵王急忙四处求救。为了显示楚军的大气以及领袖的地位,楚怀王也愿意派军去救援赵王,于是他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率军北上援救赵国。楚国诸长老主张此次军事行动不仅仅是救援赵国,而且要夺回主动权,直接攻击秦王朝的大本营———关中地区。于是就有了著名的约定:“先入关中者为关中之王。”
关中是渭水、径河、洛河等冲积而成的黄土盆地,土地肥沃,生产力发达,水利建设完整,是众多野心家们都想占有的地方。不过,这里地势险恶,四周都是崇山峻岭,只有通过西方的函谷关、西南的武关和南方的散关可以进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关,是易守难攻的军事重镇,想进关中,谈何容易。更何况,在通往函谷关的路途中,还有章邯大军的大本营———洛阳及荥阳等地,除非先击败章邯大军,否则,就无法进入关中。因而,由谁来入关,也是个难题。
宋义同意项羽担当此重任。然而章邯狡猾老道,只有项羽一支军队,怕是难以招架,所以必须有一支人马由武关进入,来分散秦军力量,支援辅助项羽。
谁来做?刘邦。刘邦虽属于“项家军”派系,但是到底不是项家人,楚国长老们拉拢他来对抗项羽,是个上策。何况刘邦个性温和,协调能力出色,在军中声望还不错,用他来辅助项羽攻关,既增加了胜利的筹码,又给项羽带来牵制,对于宋义来说,是个两全其美的事情。当然,表面上必须寻找一个合适的理由,让刘邦正式出面。
那么,找什么理由抬出刘邦,让他代替项羽去做西征的将领?只能从人品性格入手。项羽在打击敌人方面的确有自己的过人之处,但是他就完美无瑕吗?不是。对内部而言,项羽的领导魅力是绝对足够的,工作效率又高,这样的将领的确找不到什么缺点。但是,项羽经常毫无顾忌地残杀敌军,在处理襄城降兵事件时,严重损害了楚军形象,增强了秦军的抵抗之心。这就是楚国长老们所说“剽悍滑贼,不可遣”的主要原因。
刘邦正好相反,出身农家,使他不大注重“繁文缛节”。这种“无效”式管理,反而不会给人太大压力。夏侯婴就认为刘邦那种“无为”的领导方式,更让别人觉得他需要帮助,从而产生一股让人喜欢接近的领导魅力。另一方面,对敌人来说,别人总觉得刘邦是个温和而较容易协调的对手。因为刘邦没有强烈的主见,总摆出一副“可以谈”的姿态,这就很合乎兵法上所说的“无智名,无勇功”,所以楚国长老们觉得“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但刘邦也绝不软弱无力。他无视困难,平常表现颇为大胆,加入项梁阵营后,也相当有“成绩”,所以才会被视为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将领。只是他的领导方式和项羽完全不同,在别人心目中反而成了“旗鼓相当”的对手。
这个事件让刘邦异军突起,在楚军中和项羽拥有平起平坐的地位。
一切看起来都很合理,于是楚怀王正式下令,项羽随同宋义北上去对抗章邯,解除巨鹿之围,刘邦则出任西征军总司令,向西收编陈胜和项梁失败后残留在各地的军团,并汇集力量,准备入侵关中。
究竟谁为关中王,还要看刘邦与项羽各自的造化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