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草根皇帝 > 2.蓄势待发(1)

2.蓄势待发(1)

读书识字,明理立业。贫穷的刘备幸得善人相助,名师教诲,终于脱离了务农的命运。以仁义之德,招来兄弟百姓们的厚爱,刘备渐显主人风范。茅屋藏不住冲天的大志,刘备如何鲲鹏展翅,一览天下?

“贩履织席”铁定了刘备的穷人出身,出身卑下,志向是否就低贱?答案是否定的。大志往往出贫少。少年刘备无论在历史学家的资料中,还是在小说家笔下,都是一个“人穷志不短”的好榜样。

在可信度比较高的《三国志》中,我们看到了惜墨如金的陈寿用了一个类似司马迁写高祖刘邦的手法。陈寿用一百来字来叙述一个被后人争议的传奇故事。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汉晋春秋曰: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陈寿笔下的这段刘备史传,很容易让人想起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汉高祖刘邦的内容,两者在描述皇帝手法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处。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高祖常繇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刘邦和刘备年少时都是平民,刘邦的境况稍好些,他尚有父母健在。值得关注的是,两个有志青年身边都发生了一些奇异的事情。刘备孤儿寡母住的破茅屋边上长了一棵罕见的大桑树,桑树枝叶繁茂,远看就像是皇帝坐的华丽车盖。看到此树的人都说这是一棵奇树,并且猜测奇树下必出贵人。

刘邦的身世更奇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是母亲与神龙交合而生的。司马迁作为第一个写纪传体通史的人,这种将皇帝神圣化的笔法深得后世史官喜爱,并且被发扬光大。陈寿写刘备家边的大桑树,就是这一笔法的承袭。古人好隐喻,而隐喻皇帝的事物多不胜数,显然陈寿不可能继续用“龙”来比喻刘备,他很巧妙地用“羽葆盖车”比拟皇位。龙也好,羽葆盖车的桑树也罢,这两者都是古代帝王的象征。

一个是身世独特,一个是家居奇树下,似乎有所不同,但是两个人的帝王志向倒是很一致。两位皇帝年少时都口出“狂言”。刘邦看到带着随从浩浩荡荡出巡的秦始皇,大发感叹:“啊,大丈夫就应当像这样!”这句感慨的意思很明显:做人就要当万人之上的皇帝。作为刘邦的后代,刘备也不逊­色­,当别人说自己家门前的桑树像皇帝坐的车盖时,他就骑到桑树上说:“我长大了必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可以看出,刘备的野心与刘邦同出一辙。虽然那时候的他们,无论资历和条件距离王位都还很远,但是心多大,天空就有多辽阔。思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往往影响了人一生的命运。

被称为“非常人”的刘备,要实现鲲鹏大志,借助了哪些风力?

山立在地上,人立在志上。有志固行天下,无志寸步难行。儿时刘备能说出这样大气的话来,无异于一个少年英雄立下了大志。刘备的叔父刘子敬在听到刘备说的话之后,却认为这只不过是刘备的年幼无知口出狂言,他吓唬刘备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但是,宗族里一个叫刘元起的人,却认为一个小孩子能说这样的话,“非常人也”。于是他就资助刘备去读书,从小以卖草鞋为生的刘备就在十五岁时去上学读书了。

古时候,能养得起一个先生,来传授子女知识的家庭,应该是非富即贵的一群人。刘备母亲卖草鞋的钱,在当时只够娘儿俩生活需要的柴米油盐花费,哪里还有钱交给学堂的先生。所以,刘备的母亲怎么会同意刘备去读书,这是个猜不透的话题。一个贫困的家庭,只有母亲一个人支撑生活,在那个不大重视教育的时代,贫穷的刘备居然有机会读书,还真是幸之又幸。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