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草根皇帝 > 6.误于偏执(1)

6.误于偏执(1)

刘备的失败令人遗憾,若非偶然气盛,一意孤行,或许不至于命殇晚年。也许年龄增长强化了刘备的某些不明智心态,也许是功成名就模糊了他的睿智之心,仁义之主,惨遭大败,我们应该从中领悟到什么呢?

刘备一生大小征战无数,最终谋得三分天下,也算是功德圆满。但是,他却在做了君主之后,武断起来,最终酿成了晚年的灾祸,落下一辈子的遗憾。刘备栽在哪里?夷陵之战。这是刘备的最后一场战争,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爆发于公元222年,是刘备和孙权为争夺战略要地荆州八郡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夷陵之战的结果是刘备大败,他逃回永安城中(又叫白帝城,今四川奉节东),元气大损,一病不起,第二年春天病故。夷陵之战时刘备已经60多岁,刘备为何还会在花甲年纪进行这样一场规模强大的持久战争?

在战争中,凭着刘备昂扬的战斗士气和有利的地形,充足的军资,完全可以打赢这场战争。但是,刘备却败在了孙权的一个小将陆逊手中,这又是为什么?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年号章武。一个月后,刘备就决定大举攻吴,企图为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初,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将东征,秋七月,遂帅诸军伐吴。”刘备伐吴的借口是孙权背叛联盟,杀关羽夺荆州,严重违反了道义,所以以正义之师伐之。不过这毕竟只是一个口号而已,究竟刘备伐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古以来就是众说纷纭,难下定论。

有人说刘备伤痛关羽之亡,为义气出动举国之师伐吴,为关羽复仇。只是刘备素来以天下枭雄著称,从他破黄巾军开始,一直都是忍辱负重,善于以柔克刚,并非意气用事的人,看他几次在关键时候抛妻弃子的行为,足以证明他的为人做事风格,因此,刘备是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群臣苦谏,以身犯险,亲自率兵东攻的说法不够令人信服。也有人说刘备想一举打败东吴,强硬地夺回荆州。还有种观点是刘备建立蜀汉帝国,自称是正统汉朝的继承者,那么势必要树立威信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所以###孙权。

对于这场战争,魏国是非常欢喜的,欢喜的是孙刘联合终于瓦解。为了促进这场战争尽快爆发,魏不失时机地煽风点火,多次寻找机会加剧吴蜀之间的矛盾冲突,好坐收渔人之利。

至于吴国孙权方面,是极其不愿意开战的,在夺得了荆州之后,为了巩固既得利益,也不愿再加剧吴蜀之间的冲突,让蜀国有机可乘。但是刘备要打仗的心意很坚决,一意孤行向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

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蜀汉军队十多万人进兵吴国。孙权在面临蜀军战略进攻的情况下,奋起应战。陆逊上任后,通过仔细分析,他知道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于是陆逊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那里停止退却,转入防守,遏制蜀军继续进兵,并集中兵力,准备相机决战。

从正月到六月,两军仍然相持不决。刘备为了迅速同吴军进行决战,曾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挑战,但是陆逊均沉住气不予理睬。后来刘备又派遣吴班率数千人在平地立营,另外又在山谷中埋伏了8000人马,企图引诱吴军出战,伺机加以聚歼。但是此计依然未能奏效。陆逊坚守不战,破坏了刘备凭借优势兵力,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蜀军将士逐渐斗志涣散松懈,失去了主动优势地位。

六月的江南,正值酷暑时节,暑气逼人,蜀军将士不胜其苦。刘备无可奈何,只好命水军舍舟转移到陆地上,在树林里安营扎寨,屯兵休整,准备等待到秋后再发动进攻。营寨一个挨一个,连续好几百里,刘备手下大将马良认为这样会遭到火攻,就对刘备说:“这样安营是不是要征求丞相的意见?”刘备不满地说:“我打了很多仗了,很懂兵法,何必问孔明。”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