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朱元璋几个人束手无策时,刘继德的哥哥刘继祖发了善心,给了他们一块地,用来埋葬朱元璋的长兄和父母。尽管如此,埋葬的条件仍然简陋得可怜:“殡无棺椁,被体恶裳,浮掩之尺,奠何肴浆。”
前往坟地的路上,怪事再次出现。因为天降大雨,朱元璋几人不得已将棺材停放在地里,想等第二天再处理。天亮后,朱元璋再去看时,却发现地上裂开一道缝,他父母和大哥的尸身已经被掩埋了(“冢累累自地出”)。据说这块地,就是现在凤阳皇陵。
从那时开始,朱元璋的心底就埋下了对地主和富人的刻骨仇恨,这也是他登上皇帝宝座后,使用手段让天下富户破产的原因之一吧。父母去世后,生计已然断绝,残存下来的几个人只好各谋出路。大嫂带着孩子回了娘家,二哥只好出外逃荒。“予亦何有,心惊若狂。乃与兄计,如何是常。兄云去此,各度凶荒。兄为我哭,我为兄伤。皇天白日,泣断心肠。兄弟并路,哀动遥苍。”当年九月,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为僧。
做了和尚的朱元璋仍然异事连连。入寺后,朱元璋的任务是替寺里高僧养鹅。传说朱元璋将那些鹅赶在一处,用尿围了一个圈后,就出去玩了。结果,这些鹅一整天都不敢踏出这个圈。这段故事见于《国榷》,与《西游记》里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情节倒是很像。
乱世之中,佛门也不能幸免。入寺仅五十天,皇觉寺就面临绝粮的危机,住持不得不封仓,打发寺内弟子外出化缘。所谓化缘,其实与行乞并无二样,外出化缘就相当于逃荒。朱元璋开始了逃荒乞讨的生涯。近代乞丐供奉朱元璋的愈来愈多,传说敲打牛骨头就是从他开始的。
后来,为恢复家乡凤阳的元气,做了皇帝的朱元璋不惜迁徙江南富户十四万至凤阳,并严律私归者有罪。由于连年征战,田地荒芜,凤阳地方流离失所沦为乞丐的人很多。于是移居于此的江南富户每至冬季必扮成乞丐,借行乞潜归原籍,久而久之竟以行乞为业。
乞丐们称牛骨头为“太平鼓”,上面有十三个小铜铃,相传一个铜铃可吃一省,十三个铜铃可吃遍全国十三个省份。当年朱元璋曾北上进京赶考,未中功名,途中忽患伤寒,幸亏有沿途乞丐救助病才好。当上皇帝后的朱元璋就传旨:从此乞丐使用装有十三个铜铃的太平鼓。
朱元璋在外面流浪了三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三年中,朱元璋走过了光、固、汝、颖诸州,备尝艰辛,世间人情冷暖在他心上留下的阴影,影响了朱元璋一生。“一浮云乎三载,年方二十而强。”行乞也让他开阔了视野,增加了人生经验,磨砺出在逆境中生存的本领。
至正七年,朱元璋回到了皇觉寺,五年后朱元璋又投奔郭子兴。在此期间,据《皇朝本纪》上说:“朱元璋复入皇觉寺,始知立志勤学。”另据《明实录》中记载,朱元璋居住的地方晚上经常会出现红光,“僧皆惊异”。又有传说,有一天,朱元璋在扫地,扫到佛像脚下的时候,他嫌伸出的佛脚碍事,就随口说了句:“缩回去!”不料,佛像的脚真的乖乖缩回去了。当然,这些说法的真实性还是很值得怀疑的。
关于朱元璋的出生,更有奇特无比的说法。
《明史》堂而皇之地记载着朱元璋出生时的异象:“母陈氏,方娠,梦神授药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气。及产,红光满室。自是夜数有光起,邻里望见,惊以为火,辄奔救,至则无有。”《明实录》中的说法与《明史》基本相同,只是异事更多,又有和尚,又有道士,更加热闹。
谈迁在《国榷》中的记载则稍有不同:“白气贯空,异香经宿”,将朱元璋出生的地点改在了土地庙,有一道白气自天而降,异香经久不散,把庙里的土地神吓坏了,躲到了几里外的地方。
后来陈氏在河里给孩子洗澡时,上游漂下一块红罗,本着勤俭持家的优良品德,陈氏就用捡来的这块红罗把朱元璋包了起来,这个地方就叫做红罗嶂。其他的民间传说多与《国榷》大同小异,只不过换了人物地点而已,就不必多说。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