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隆唐宋”,这是数百年后康熙皇帝对朱元璋的评价。
在中国所有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是出身最为卑下的一个,他的身份是农民、流民、和尚,地位低微甚至不如刘邦。但是朱元璋徒手取天下,也是古今第一人。在他手中,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和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
登基后,朱元璋奖励垦荒,重视农桑,兴修水利,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朱元璋功不可没。
当然,他的重刑治国政策也让许多人望而生畏,虽然肃清了吏治,也牵连无辜甚多。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大多不得善终,成为他权力欲望的牺牲品,所以对朱元璋的残忍暴虐,世人多有诟病。
朱元璋是个多面体,善恶俱存。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说:“盖明祖一人,圣贤、豪杰、盗贼之性,实兼而有之者也。”
朱元璋有许多功绩,也有许多缺点,就他的功绩和缺点来看,还是功大于过的。他是对社会生产的发展,社会的前进起了推动作用的,是应该肯定的历史人物。
———吴晗
朱元璋不是如此,他一辈子花最大力气的是荡尽群雄,不是赶元人出去,他像一个穷孩子,有点产业后便抓在手上不肯放,所以要“高筑墙,广积粮,不称王”,不做“出头鸟”,就算打不了第一,也可有粮可吃、有城可守。
———许倬云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朱元璋自幼遭受生活的磨难,漂离四方,无以为家。然史料记载尽是神奇特异的传说,渲染其真命天子身份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其因生活艰辛而立大志的因素。乱世出豪杰,古来是真理。我们应该从重重传说中,发现点什么呢?
13世纪崛起的蒙古,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用它的铁骑建立了炫目的蒙古帝国,1279年,蒙古人灭掉了南宋,最终统一中国。但是很快,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元朝开始从最高点滑落下来,而且速度越来越快。到朱元璋出生的1328年时,整个大元帝国都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朱元璋,幼名重八,又名兴宗,字国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人。
朱元璋自己作的《朱氏世德碑》碑文上面是这样记载的:朱元璋这一朱姓宗族出自金陵之句容,家住朱家巷,地属通德乡,也就是现在江苏省南京市境内,朱元璋以上几代人都以农业为生。
对于一个封建皇帝来说,难能可贵的是朱元璋并不想掩饰他卑微的身世,他在《御制皇陵碑》中关于自己身世的坦白叙述,正显现了他的胸襟,而这也是他留给子孙最宝贵的财富。尽管朱元璋的子孙中出了很多不肖之人,明朝国祚还是延续了二百七十七年。至于其中的原因,我们不难从朱元璋当年的叙述中找到蛛丝马迹。
中国人崇拜祖先,重视家世,喜欢把祖先的荣耀当作自己的荣耀,喜欢从祖先辉煌的历史中寻找成功的原因。因此,中国人有修家谱的传统,而且喜欢在家谱中把自己的家族历史说得很久远辉煌。历史上,许多血统并不高贵的皇帝在获得天下以后,也常常要拉一个显赫的古人作为自己的祖宗———隋文帝获取皇位后,拉来汉代太尉杨震做祖宗;唐高祖定鼎后,把自己的李姓扯到了春秋时的老子身上。
朱元璋做了皇帝后,也要追忆自己的祖上。于是,有人揣摩朱元璋的心理,一定要为朱元璋找一个了不起的先祖,以示其出身高贵。他们找来找去,七拐八拐,找到了南宋大儒朱熹。
朱熹是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按照那时候的地域划分,与朱元璋算是同乡了。他在南宋历事四朝,曾任秘阁修撰,著有《四书集注》———有这样的大学问家兼高官作为祖上,朱氏家族就很有面子了。但是,朱元璋对此很不以为然,他不愿意借别人来荣耀自己,也用不着找一个古代名人来往自己脸上贴金,想来,朱元璋还是有一定自知的。
种种故事传说,都反映了朱元璋小时候经受的磨难,它们究竟给朱元璋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