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草根皇帝 > 3.荡尽群雄(2)

3.荡尽群雄(2)

随后,朱元璋和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此次战役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海战”,双方共投入兵力八十万,成败在此一举。结果,陈友谅彻底败了。

陈友谅解决了,下一个障碍就是张士诚。张士诚,小名九四,贩私盐出身。至正十三年占据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张士诚做事优柔寡断,当初陈友谅约他一起进攻朱元璋,他却在一边乐滋滋地做了一回看客,好像与他无关。但是张士诚对百姓很宽厚,他起事后,开库济民,兴修水利,减免赋税,发展农桑,所以深得民心。

朱元璋降服张士诚后,曾有意大肆屠杀他的百姓,后来才勉强改为加重该地区赋税,少则为原赋税的十几倍,最高达到三十三倍之多。朱元璋为什么那么痛恨张士诚和他的子民?这其中应该有妒忌的成分。虽然是敌人的领土和百姓,但是同为天下苍生,也不至于不给他们留条活路。朱元璋却想“屠其民”,­性­情暴虐是其一,心理不平衡是其二。朱元璋是一介武夫,不大懂得玩弄手腕赢取民心,如今见张士诚的百姓甚为拥戴他,难免心生嫉恨,最痛快的办法是眼不见心不烦,一屠了之。

张士诚当然不是朱元璋的对手。他的手下大都耽于享乐,每有战事就谎称生病,一定要张士诚给足了官爵和田宅才肯动身。更为荒唐的是,即使打了败仗,张士诚也不过问,一副无所谓的模样。难怪朱元璋打败陈友谅后就兴奋地说:“友谅亡,天下不难定矣。”

张士诚兵败自缢,被人救下,随后被俘。此后他不食不语,被押到应天,终究还是自缢身亡,年仅四十七岁。

至此,朱元璋的两个障碍都被解决掉了。他今后的任务就是北伐,统一中国。

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刚刚打败陈友谅,在李善长等人的“固请”之下,朱元璋“勉强答应”承继吴王位。这种推让王位的例子,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汉高祖刘邦在登位之前,也是做足了谦逊的架势,其实内心早就迫不及待。朱元璋来此一举,恰好反映了中国人某些不甚光鲜的脾­性­,当然也是为了给自己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朱元璋称吴王后,设立百官,李善长为右相国,徐达为左相国,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立朱标为世子。这其实就是一个小朝廷,只是缺皇帝的称号罢了。

可是还有个真正的皇帝存在着,他就是小明王韩林儿。当初是朱元璋救了他,如今他也成为朱元璋的一块心病。因为一般“闹革命”时,都会寻找一个主子作为旗号。“小明王”就是朱元璋当时选择的表面目标,想要告诉大家“闹革命”是为了扶持小明王上台掌天下。如今朱元璋想称帝的话,韩林儿便是障碍。

如何处置?当然可以直接除掉韩林儿。但想到当年楚汉相争西楚霸王项羽毫不掩饰地杀死义帝,给刘邦一个吊民伐罪的口实,还落了个千秋骂名,就觉得不可太露骨,太鲁莽。朱元璋认为最好的办法是­干­得­干­净利索,掩人耳目。

至正二十六年十二月,朱元璋命廖永忠迎接韩林儿南下。行至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时,韩林儿座船倾覆,韩林儿溺毙。这件事是当时的一件疑案,很多人都相信朱元璋就是幕后黑手。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召集诸将商议北伐事宜,在这次商议会上,诸将对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再一次佩服得五体投地。按照常遇春的意思,还用讲什么策略吗?直接进攻大都就是了,还不是手到擒来?这是常遇春的一贯风格。但是朱元璋认为不可,进攻大都不是几次战斗就能解决的。大元建国已近百年,大都也十分坚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冒冒失失直接进攻大都,急切之间很难攻下,一旦被人截断后路和粮道,就会腹背受敌。

朱元璋认为如今之计,不如先取山东,打破大都的屏障,再攻河南河北,随后夺取潼关。取潼关后,出其不意,直奔大都,让关内的李思齐和张思道继续互相猜忌,这时大都已是一座孤城,就可以不战自克。取得大都后,残余的元军必然惊慌失措,这时由山西进攻陕西,天下何愁不定?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