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世界三部曲之一国色 > 翼王剑(2)

翼王剑(2)

好在,我和伊嘎不用介绍就交上了朋友。伊嘎说,我看得出来,你对这里的一切,感情很深。

我说是的,差不多魂牵梦绕了我半辈子。二十年前,我画过它,可是,我没有亲自来过。伊嘎热情地当我的导游。他说他乐于把这一切告诉远方来的客人。他说,我爱我的家乡,我爱我家乡这片山水上发生的一切。

“据传,石达开并没有死,他的一个王娘,骑着白马,带着他的儿子,从太平军进入安顺场的那个山垭口,飞驰远去,化作一朵白云。”

想象多么美丽!

“据传,月明星稀的夜晚,大渡河上打渔的渔民,翻船落水,被穿一身白衣服的高大汉子,救上来了。那个高大白衣汉子,就是石达开。”

传说多么神奇!

瘦高的伊嘎,披一头长发,黑红脸膛儿,小亮的眼睛,说话生动热情。他不停地抽着烟,和我走在当年老街的石板小道上,两旁的街面已经破旧。老墙上还写着“某某某万岁”、“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和“斗私批修”等标语。墨迹已经斑驳,但还很顽强地宣示着标语的意义。他说,这里的老百姓不肯抹掉那些标语。在安顺场百姓心中,石达开是悲剧的神话,红军是英雄的神话。而神话总是不容随便修饰和修改的。我们在悲剧和英雄的神话氛围中徜徉。他带我走进一堆错落的平房。野核桃树丛中挺立着当年指挥所。那是一幢结实暗黄的炮楼。透过炮楼顶端望过去,远远地望见对面远山山腰守军的炮台,他说:

“历史,有时,还是很充满人­性­的。”

在如此诗情画意的历史风景中神游,青年诗人伊嘎点石成金,诗意横生,好像和他的年龄不太相称。他说,炮楼本来是民团守军的据点。红军来了,据点做了炮楼。每年春天,炮楼前面都有一丛杜鹃花开。这里的杜鹃,是来自井冈山的种子。炮楼旁边那排低矮的木板房,是当年民团的厨房。红军来那天晚上,民团团长从厨房里翻出来逃跑,摔断了双腿,后来被他的部下背过了河。占领安顺场这座小镇,红军没有费一枪一弹。那时,朱德总司令已经很累了,他还到厨房里来坐在桐油灯下,给红军厨师们讲石达开的故事。故事讲到一半,红军老厨师从外面屠宰场捡回了一副猪肚和肠子。朱德高兴地站起来,抓过猪肚肠子说,好玩意儿,好玩意儿哩!你这江西老表一定不会炒。赶快把它洗好,用盐和石灰多搓几遍,然后由我来炒,还要放辣椒。边说边往肚子里吞着口水。然后再接着讲石达开的故事。那晚的猪肚子,“朱毛”吃得津津有味。他们边吃边说,吃了这副猪肚子,明天过河就有望了。果然第二天,红军先遣队成功渡过河,猪肚子的作用可大啊。可现在谁还看得起猪肚子?伊嘎一席话,给了我惊人的启发。我也觉得创造历史的人,尽管惊天动地,也还是人啊!我想可能“朱毛”是一个神话,但是,神话也有它的人­性­基因。我记起了那个戴耳环的小伙子,出租司机阿果,他说朱德从泸定桥上走过来,已经很饿了。泸定城中,一个九十多岁的老太太,把饥饿的朱德叫进她的家门,炒了一碗蛋炒饭给他吃,于是,朱德­精­神大振,决定,老人家,我们就把你这里作为指挥所。于是,老太太的那几间平房,就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纪念地。我想,这些传说不可能进入历史。不能进入历史的,我相信它们确是一种鲜活的历史真实。正如大渡河里的鱼腹中,能够剖出一把“翼王剑”一样,看似荒唐,却闪耀着心灵与历史,甚至万能的上帝,儿童般的率真。

掩映在山核桃林中葡萄藤架下的“大渡园”,设备简单,一池碧水。伊嘎抓起一条四五斤重的大渡河鲢鱼。我凑过去看,果然,鲢鱼又白又亮,青青背脊上的翅刺十分扎手。眼睛鲜亮,头部有块黄黄的­色­斑。伊嘎­操­刀在木盆里剖鱼。我蹲下来,准备验证伊嘎的话。剖开鲢鱼白白的肚子,从坚硬的头部和两腮之间,伊嘎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根丁字形的长长的鱼骨,扬在手中。我接过鱼骨看了,硬硬的,似乎还有剑把。阳光透过葡萄藤架­射­下来,剑一样的鱼骨闪着亮光。我的心猛地一颤,低头望着盆里的鲢鱼,真是又肥又白,而眼睛依然很鲜亮。我想,那是不是石达开的某个王娘、小妾的化身?刘王娘、佘三娘、吴三妹的­祼­影……随着我手中的那根鱼骨,在空中挥舞……中午,坐在雕花的餐桌上,我喝了一碗土酒,吃过热气腾腾的牦牛­肉­,品尝了香气四溢的荞粑,望着那盆又白又­嫩­的鲢鱼,我举起的黑­色­竹筷,始终没有放下。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