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谁认识马云 > 第五章

第五章

35.我们不能企求于灵感。灵感说来就来,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阿里巴巴的“六脉神剑”就是阿里巴巴的价值观:诚信,敬业,激|情,拥抱变化,团队合作,客户第一。

36.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绝对大部分事业是死在明天晚上,所以每个人不要放弃今天。

37.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企业家必须有创新的­精­神。

38.3年以前我送一个同事去读MBA,我跟他说,如果毕业以后你忘了所学的东西,那你已经毕业了。如果你天天还想着所学的东西,那你就还没有毕业。学习MBA的知识,但要跳出MBA的局限。

39.对所有创业者来说,永远告诉自己一句话:从创业的第一天起,你每天要面对的是困难和失败,而不是成功。我最困难的时候还没有到,但有一天一定会到。困难不是不能躲避,不能让别人替你去扛。9年创业的经验告诉我,任何困难都必须你自己去面对。创业者就要去面对困难。

40.一个公司在两种情况下最容易犯错误,第一是有太多钱的时候,第二是面对太多机会的时候,一个CEO看到的不应该是机会,因为机会无处不在,一个CEO更应该看到灾难,并把灾难扼杀在摇篮里。

41.20世纪80年代挣钱靠勇气,90年代靠关系,现在必须靠知识和能力!

42.“Ifnotnow,when?Ifnotme,who?”(如果不是现在,是何时?如果不是我,那又是谁?)

43.阿里巴巴不是计划出来的,而是“现在、立刻、马上”­干­出来的。

44.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阿里巴巴有一个使命,那就是要把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

阿里巴巴大事记(1)

附录二

阿里巴巴大事记

1998年12月:

马云和其他17位创建人在中国杭州发布了首个网上贸易市场,名为“阿里巴巴在线”。

1999年3月:

阿里巴巴网站推出,团队领袖马云正式回杭州创业。

1999年7月:

阿里巴巴中国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1999年9月:

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香港和杭州分别作为阿里巴巴公司总部和中国区总部所在地。

1999年10月:

由高盛公司牵头,联合美国、亚洲、欧洲一流的基金公司,阿里巴巴引入500万美元风险投资基金。

2000年1月:

日本互联网投资公司“软银”注入第二笔投资,入股2000万美元。

2001年12月:

冲破收支平衡线,赢利达几万美元。它标志着中国互联网公司冲出了烧钱岁月!

2001年12月:

注册商人会员突破100万家,成为全球首家超过百万会员的商务网站。

2002年10月:

发布日文网站(http://),全面进军日本市场。

2002年年底:

全面实现赢利。

2003年5月:

投资4.5亿创办个人交易网上平台淘宝网(http://)。

2003年7月:

阿里巴巴正式在北京宣布投资1亿元发展淘宝网,马云试图打破国内C2C的市场格局。

2003年8月:

8月17日是淘宝网诞生“百日”,截至8月16日,淘宝网站已拥有会员50147人,上网展示商品达9万余件,日浏览量155万人次,每日新增产品7000余件,每日新增会员达2500人。同时马云宣布:从8月18日起,前10万名经过身份认证,并在淘宝上有过一次买卖经历的会员,将享受3年之内不收取交易服务费的优惠。

2003年10月:

阿里巴巴创建独立的网上交易安全支付产品—支付宝。

2003年年底:

实现日收入100万。推出全面免费的国内在线C2C网站—淘宝网。

2004年2月:

获国内互联网界史上额度最大的国际资本投资。

阿里巴巴大事记(2)

2004年4月:

淘宝网和《天下无贼》合作,在影视副产品网络合作开发和网络增值方面建立伙伴关系。明星道具拍卖成为个人电子商务的时尚亮点。淘宝网与中国最新锐的互联网娱乐综合门户网站结盟签约,宣布双方将强势联手,推出强力购物拍卖网站。双方的合作标志着,淘宝网为抢占国内个人交易市场的领先位置布下了一颗极为重要的棋子。

2004年5月:

淘宝网创造­性­地推出了“支付宝”产品,将网络交易的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化,同时淘宝网积极完善中国个人网上交易的支付平台,与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进行全方位的合作。

2004年7月:

淘宝网宣布自己成为国内C2C市场的领军企业,有效在线商品数量达到近200万件,交易成功率的增长速度是年初的3.57倍。另据调查显示,淘宝网在全球已经排至18名,并且宣布“将免费继续进行下去”。

2004年7月:

阿里巴巴宣布在1年前投入1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之上,对中国领先的C2C个人网上交易市场淘宝网再次追加投资3.5亿元人民币。

2004年9月:

淘宝网自2003年7月成立以来首次正式对外公布,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其220万用户和5000万人次浏览量的基础上,淘宝网8月的总交易额为1.2亿元,9月单日交易额更是突破了700万元。

2004年年底:

推出独立的支付宝公司。

2005年1月:

淘宝网正式进军香港电子商务市场,开通“香港街”,香港卖家将由此直接同内地400多万电子商务消费者进行网上交易。内地网民可以直接在“香港街”上的店铺里买一手的东西。

2005年2月:

网络交易支付工具“支付宝”升级。“支付宝”推出“全额赔付”制度。主动全额赔付以保障用户利益,开国内电子商务网站的先河。

2005年3月:

阿里巴巴公司与中国工商银行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淘宝网首度披露“支付宝”产品经营数据,2月在淘宝网,每天仅通过“支付宝”达成交易的成交金额,平均在350万元。

2005年4月:

淘宝网和搜狐宣布成为战略联盟。双方将共享各自活跃而庞大的用户群体,线上、线下共同合作,推动中国网上购物和网上拍卖的进步。淘宝网公布2005年第一季度经营业绩,第一季度商品交易金额超过10亿元,稳居国内个人电子商务网站的第一位。这也是中国个人交易电子商务网站第一次单个季度成交量突破10亿量级。

2005年6月:

阿里巴巴与招商银行在深圳隆重举行“银企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此举标志着双方的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阿里巴巴总裁马云代表双方在协议上签字。

2005年7月:

阿里巴巴旗下支付宝公司对外正式公开“你敢用,我敢赔”的支付联盟计划,并且宣布截至目前,超过上千家购物平台已经加盟,支付宝作为国内最安全的电子商务支付产品,成为千家网上购物平台和网站的首选支付工具,并且有“全额赔付”的保障,彻底解决安全支付的业界难题,推动中国网上购物的进一步发展。

2005年8月:

阿里巴巴大事记(3)

阿里巴巴联姻雅虎中国,获得雅虎中国10亿美元投资。

2005年11月:

阿里巴巴旗下的雅虎中国发布了全新的搜索引擎,马云表示,阿里巴巴在搜索领域既有决心更有信心,从今天起,在中国,“雅虎就是搜索,搜索就是雅虎”。

2005年年底:

阿里巴巴被选为“2005CCTV中国年度雇主调查”最佳雇主,并实现日纳税100万元。

2006年3月:

中国农业银行和阿里巴巴公司共同举行新闻发布会,双方在B2B电子支付和个人网上支付领域携手,共同开拓电子商务时代的网上支付新时代。

2006年5月:

阿里巴巴宣布以淘宝网为平台,正式进入B2C领域。同月,淘宝网和支付宝公司一同宣布的最新的成交数据显示,淘宝网第一季度的成交总额达到30亿元,单天突破4000万元。以此类推,2006年全年,淘宝网完全有望突破140亿元的总成交额,相对2005年80.2亿元的总成交额增长75%。同时支付宝6月每天在淘宝网的交易额超过3100万元,这两个数据也创造了国内C2C市场和第三方支付市场的最新纪录。

2006年6月:

美国权威财经杂志《Business2.0》公布其“全球50最具影响力商界人士排行榜”,阿里巴巴网站创始人马云作为中国大陆地区唯一的企业家入选,排名第15位,比盖茨还要高出6名。

2006年7月19日:

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日本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9月20日:

在英属维京群岛注册成立阿里巴巴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2006年10月5日:

在香港注册成立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7日:

杭州阿里巴巴广告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2007年1月8日:

阿里巴巴集团在上海宣布阿里巴巴(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全面进入企业商务软件领域。

2007年4月:

推出香港“中国供应商”服务,促进出口贸易。

2007年5月19日:

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阿里巴巴集团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网络工程师侠客行大会暨中国互联网技术­精­英论坛在杭州举行,来自国内外的2000多名网络技术­精­英出席了大会。

2007年6月9日:

“e贷通”贷款发放仪式在杭州举行。国内第一批企业—阿里巴巴4家网商,依靠网络诚信度,破天荒地顺利获得了建行“e贷通”共计120万元贷款。

2007年6月29日:

中国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签订合作协议。

2007年7月17日:

淘宝网发布了《2007年上半年淘宝网购物报告》。淘宝网2007年上半年总成交额突破157亿元人民币,接近2006年淘宝网全年成交额(169亿元人民币);和2006年上半年相比,淘宝成交额增长了近200%。

2007年8月28日:

支付宝在香港正式宣布将联合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全面拓展海外业务。超过4700万的支付宝会员可使用人民币在支付宝合作境外网上商家的网站上购买外币标价的商品。

2007年9月15~16日:

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阿里巴巴集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网商大会暨第二届网商节在杭州成功举办。

2007年10月10日:

中国工商银行与阿里巴巴联合推出的网商融资新产品“易融通”正式宣布上线。首批4家企业通过阿里巴巴从中国工商银行浙江省分行获得贷款,共计75万元人民币。

2007年11月6日:

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股份代号:1688)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全球发售集资总额为131亿港元(17亿美元),其中包括收市后行使的超额配股权的集资额,这使得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第二大规模的互联网公司首次公开发售。

2007年12月5日:

阿里巴巴集团正式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它的发布,意味着国内互联网企业开始自觉、有序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2008年3月:

阿里巴巴成为恒生综合指数及恒生流通指数成分股。

读者点评《谁认识马云》节选(1)

附录三

读者点评《谁认识马云》节选

2006年11月,《谁认识马云》面世,短短一个月内便蹿上财经人物畅销书排行榜首位,这是我们欣喜却又始料未及的。欣喜的是我们的努力让读者认识了马云这样一个人物,却又未料到读者对马云的关注居然如此密切。以下选取部分读者的评论,对于他们的支持,我们深表感谢!

《谁认识马云》带给我的思考

第一次接触马云是因为《赢在中国》,除去阿里巴巴的因素,仅就赛事本身而言,这个评委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他妙语连珠的点评,极实在也极诚恳,对案例本身和生活都有很强的指导­性­。

感谢刘世英老师,用了一周的时间,使我重新认识了马云。

纵观马云的人生历程,从童年时代身材瘦小却爱打架的顽童,到青年时代永不言弃参加了三次高考,以及之后多次艰苦创业却又历经多次失败,而最终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成功企业家,一个坚守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企业领袖,他扬言要带领全球网民进入“网商时代”—这一切都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这就是出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出现在民间、出现在草根阶层的“马云现象”。

从马云身上,我看到了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创业的激|情,奋斗的豪情,成功的信心,创新的­精­神。

用马云的话讲,在创办阿里巴巴的时候,他有一种强烈的感觉告诉自己,可以用各种各样创新的手法,但是不能用各种各样流氓的手法做事情,做不被容忍的事情。否则有一天会有人说:“马云,你当年打天下是用了流氓的招数。”所以,我提醒自己,提醒以前的各位同事,这才是应该具有的创业­精­神。

我很欣赏他的一句话:“心中无敌者,无敌于天下”,说的是心中不要把别人当对手,只有你心中不把别人当对手,你才能学习他、超越他。人,最大的对手应该是自己。

人,需要永远保持零的温度状态。

从马云的身上,我学到了怎么去做事情,怎么去做一个做事情的人。

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做事情的人,并把事情做好。

(李云飞,2007年2月5日)

倒立者马云

我认识的CEO中,有两位CEO身处不同行业,却有着一些共­性­,就是马云和潘石屹,他们都信奉这样的理念:永远不做大多数。

在《谁认识马云》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马云的特立独行之道。逆向思维可以构成核心竞争力。马云有句口头禅:倒立看世界一切皆有可能。为了强化逆向思维,马云甚至把倒立写进公司的企业文化里。每位员工在转正之前,需要通过一项特殊考核—倒立,男­性­需保持倒立姿势超过三十秒才算过关,对女­性­的要求稍低些,十秒即可。

马云的理念是:“倒立看世界是我们的一种文化,网站每个员工都必须学会倒立,双手撑着。我们从正面一定打不过eBay,倒过来看呢……”仅靠倒立显然远远不够,但是,马云的逆向思维有着互联网时代的法则:学会站在客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而不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

作为互联网界的标志­性­人物,以及一个喜欢打破常规的CEO,《谁认识马云》无疑选择了一个好的切入点,也提供了一个发现马云的角度。

读者点评《谁认识马云》节选(2)

(金错刀,2007年1月13日新京报)

天下谁人不识君

我不认识马云,当然马云也不认识我,是刘世英的《谁认识马云》一书让我有幸认识了马云。《中国企业家》杂志社社长兼《经济日报》出版社社长刘东华先生在序中感叹:“我们这些中国老乡,真的认识马云、认识阿里巴巴了吗?”是呀!日本人孙正义因为真正认识了马云,率先给阿里巴巴做了“舅舅”,美国人杨致远因为真正认识了马云,急急忙忙让雅虎做了阿里巴巴的“岳父”。而我们这些中国老乡难道只能通过日本人、美国人、欧洲人,只能通过全世界外国人的眼光间接地、将信将疑地认识我们中国的优秀儿女,承认自己骨­肉­兄弟的出类拔萃和伟大创造吗?

我被“马云”这个名字所吸引,相信很多读者和我一样。没有办法,中国是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想从13亿人中脱颖而出,吸引大家的眼球确非一件易事。

马云的丑

对于马云的酷丑,大家是共识的。也有人委婉表达为“酷”,“酷”得有点像天外来客,演外星人基本不用化妆。其实COOL,对于一个长着小老头一样娃娃脸的马云来说,也不准确,他的长相与冷峻不搭界,也并非很爷们儿。因此准确的描述还是丑。不过我是挺羡慕马云的,他长了一张让人过目不忘的脸,相信大家登陆阿里巴巴、淘宝网和雅虎中国的时候,眼前总是浮现出他那张“酷脸”。马云旗下公司的最佳形象代言无疑就是马云那张脸。

马云的倔

马云是少年时期动手,青年时期动口。幼年的他和许多同龄的男孩一样,在人们的眼中都是典型的差生:叛逆、倔强、爱打架、逞强、顽皮淘气、屡教不改。因为打架,马云受过多次处分。最严重的一次打架,年幼的马云受伤被送进医院,缝了许多针。也因为打架,受过多次处分的马云被迫转学,进了杭州八中。

这位老先生不单爱打架,而且从来不避讳自己的身单力薄,不论敌人多么强大,只要惹恼了他,他就硬碰硬地和对方“单练”。打架从来不哭。赢就是赢,输就是输,不骂娘,更不向家人告状。一个小小少年骨子里却有一点倔强,可贵的是他把这种不屈不挠的倔强淋漓尽致、不折不扣发挥到商战中,许多年以后的淘宝与eBay的PK之战,马云麾下的一小撮流寇一举击溃美式装备的王牌军,就是马云的痞和倔的真实写照。

马云的傻

喜欢打抱不平,经常帮别人打架,少年马云坚定不移地践行他在武侠小说中看到的“侠骨仁心”。到了小学四年级,他在学校又帮人打架,伤得白骨都露出来了。没有麻药,只好直接缝针。“虽然很疼,但我当时眼泪都没掉一滴。”

在高考中数学考1分,还有勇气参加3次高考,是马云的第一傻。

1999年夏末秋初,马云的阿里巴巴得到软银投资的总裁孙正义的认可。计划给阿里巴巴投资,于谈判的过程十分艰辛,3000万美元投资基金的获得实属不易。回国后,马云却反悔了—一向不贪心的马云不是嫌钱少了,而是嫌钱太多了。他对孙正义的助手说:“我们只需要足够的钱,2000万美元,太多的钱是坏事。”孙正义的助手立刻跳了起来,这简直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谁会嫌孙正义的投资太多?这是马云的第二傻。庆幸的是孙正义看重马云的傻,他的回复是:“谢谢您给了我一个商业机会。我们一定会使阿里巴巴名扬世界,变成像雅虎一样的网站。”

马云的狂

“男人的长相往往与他的才华成反比。”“我就是拿着望远镜也找不到对手。”从此番言语中足见马云的“狂”。

马云“狂”不是没道理的。他左手是阿里巴巴,右手是淘宝网,口袋里还放着支付宝。

马云所提出来的这种由网民到网友进而到网商以及整个网商时代的概念,其产生的基本前提就是2004年互联网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在这一年中,中国互联网用户增长了1000多万,总数突破了9000万,这个数字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绝对数量,而且已经占到中国总人口比例的7%以上,这意味着“互联网”这个概念已经受到全社会广泛的关注。一向眼光独到的马云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命题:“今年电子商务最大的成果就是‘网商’群体的诞生,电子商务正在让互联网走进‘网商’时代。”

读者点评《谁认识马云》节选(3)

阿里巴巴的目标是要改变全球生意人做生意的方式,是要将全球网民带入网商时代。这样,阿里巴巴注定属于整个世界。

感谢这个­精­英辈出的时代让我们品味­精­彩!感谢马云振聋发聩,激发起我们激|情创业的梦想!记住马云的话:“只要有激|情和勇气,人生在零度也能沸腾!”

(独钓寒江雪,2007年12月14日)

谁又能读懂马云?

《谁认识马云》也许能够让你认识马云,然而谁又能读懂马云?

除了马云自己,我不知道还有没有其他答案!

如果按照马云的话说:互联网将由“网民”和“网友”时代进入“网商”时代。那就从某种意义上讲,致力于将互联网带入网商时代的阿里巴巴就势必成为一个变革者和弄潮儿。

我常开玩笑,马云有两大贡献:一是给了所有出身低微(非名校)的土鳖们信心,因为环境不重要,有心最重要;二是给身材矮小、相貌平凡的青蛙以动力,因为可以通过培养内心的强大,历练智慧和胸怀来增强男人的魅力。

这未免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男人靠征服世界征服女人,女人靠征服男人来征服世界。

知识经济时代,梦想年代,一切皆有可能。马云是一个充满梦想和激|情的人。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关键是他还是一个能够为他人创造梦想和实现梦想的人。

我个人认为,别看他狂言狂语,殊不知这是高调做人低调做事,不战而屈人之兵,借用言论起到广告作用的营销方式。关键是他能名实双向进行。

他敢说:“投资者最多是舅舅,主人是我们自己。”

在很多中国人心中,马云丑得可爱,丑得有魅力,有马云这样的标杆我甚至怀疑以后我们的审美观会不会改变。至少我觉得他非常帅。

书中­精­彩很多,也是因为马云的­精­彩太多,有太多马云语录可以供人咀嚼。

最后有意思的是结尾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借由书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交融沟通,这种互动对书的推广又进一步加强,更多人会了解作者,作者也会通过这本书额外提供的平台使得更多草根呼声传递给更多的人。

我一直认为书的半部空间开放,缩短再版周期,增加互动反馈会成为一个趋势。总之,个人比较喜欢看刘世英的书。

总体上讲《谁认识马云》是本不错的书。尽管很多人知道马云,但是这本书可以让你更加认识马云。能否读懂马云就看自己领悟了。

借用马云经常说的一句话,给所有需要自我激励的朋友。不要眼红人家成就,多问自己如下问题:“Ifnotnow,when?Ifnotme,who?”(如果不是现在,是何时?如果不是我,那又是谁?)

(菩提树丫枝,2008年1月21日)

“马云现象”留给我们的思考

后记

“马云现象”留给我们的思考

纵观马云的人生历程,从童年时代身形瘦小却爱打架的顽童,到青年时代永不言弃参加了三次高考,以及之后多次艰苦创业却又历经多次失败,而最终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成功企业家、一个坚守自己核心价值观和有着强烈使命感的企业领袖,他扬言要带领全球网民进入“网商时代”……这一切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这就是出现在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出现在民间、出现在草根阶层的“马云现象”。

“马云现象”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战胜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还是创业的激|情、奋斗的豪情、成功的信心、创新的­精­神?我想更有许多反逻辑的思考:

1.为什么“差学生”也能成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最好的txt下

马云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一所可以被认为是“名不见经传”的二流学校,比起出身名校的张朝阳、丁磊、陈天桥,马云的求学经历可谓是一路坎坷。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创建了一个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这是为什么?这对于每一个教育者、教育管理者、家庭、学校和每一个有着成功梦想的创业者,都是值得思考的。

2.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成功?成功者的素质是什么?

马云说过:“马云能够成功,80%的人都能成功。”但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成功了?马云成功的案例揭示了什么?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3.企业要想成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管理?马云管理的魅力到底何在?

马云,一点都没有领导派头,很多人都说他长得像顽童,像坏人,可是,他却能构建一支无坚不摧的­精­英团队,秘诀是什么?马云高超的管理领导才能是如何形成的?

阿里巴巴的口号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网商时代”是真正全民经商的时代,只要有互联网,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人都可以利用淘宝和阿里巴巴获得信息和生意。我想本书也为网商和未来的网商们交流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做生意塔建了一个平台。以下问题大家可以共同探讨:

1.如何利用阿里巴巴和淘宝获取更多的客户和订单?如果您已经是成功的网商,能否让大家分享您的体会和心得?

2.电子商务的未来就是网商们的未来,未来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您认为会是怎样的?

3.阿里巴巴和淘宝网与其他类似网站相比,有什么优缺点?您有什么改进意见?

4.您认为网商时代的到来将带给网商们何种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若读者对以上问题有任何看法、观点和想法,请发送邮件到1sying7966@。对文字优美、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的文章,我们将在本书再版时以附录形式刊登。同时笔者在新浪网开通了博客,希望能与读者交流互动。再次感谢您,亲爱的读者,恳请提出宝贵意见!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