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行业开始实行的市场准入制度提高了行业门槛,避免了恶性竞争,有利于优秀企业的发展。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国家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助于优秀企业利用技术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同时,鼓励了企业投入更多资源在研发中,进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3. 税负调节将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和证券市场投资价值
中国内资企业平均税负相对较重,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不公平待遇。外资企业在中国享有优惠税率,出口为主的公司还享有出口退税,而内资企业却是高税率。中国目前推进的税制改革,将实行内外资企业的公平待遇。统一税率,对于内资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税负会大幅降低,而税率的杠杆作用将使企业盈利大幅度提高,这将构成企业价值提升的重要因素。
例如:假定企业所得税33%,每股收益元/股,则:当所得税降低到25%,每股收益将达到元/股,增长12%;当所得税降低到15%,每股收益将达到元/股,增长27%。目前沪深300指数的平均市盈率为倍,如果按25%的所得税计算,平均市盈率将降低至倍。
另外,减免20%的资本利得税将提高股东25%的分红回报率。而对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倾斜的企业实行7%的所得税,股东盈利将增加38%。
我们看到,管理层只要运用简单的税负调节手段就可以显著提高资本回报,这也是发达国家支持资本市场的基本举措,这对资本的充分流动和提高证券市场吸引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三、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机遇
2004年发布的“国九条”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总规划、总动员、总部署,是指导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国九条”发布后,中国证监会、国务院有关部门、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和市场各方参与者认真贯彻落实“国九条”,在多层次市场体系建设、证券公司融资、保险资金入市、产品创新、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资本市场税收制度等方面取得了极大的进展,市场也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很显然,对于证券市场的重要性,管理层已经站到了一个战略高度来考虑。
之一:如何把握大市(3)
未来证券市场在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优化资源配置是证券市场的重要功能,也是提高企业投资效率的最佳通道,中国的资本全球化离不开证券市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将构成经济体高速发展的重要推力;中国的金融改革中,资本市场作用不可或缺。中国目前的融资方式中,间接融资(信贷)仍然占据主要份额,这是构成金融风险的重要因素。提高直接融资(股权)比例,将成为中国金融改革必然经历的过程。因此,政府对于维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的决心不容怀疑。
四、我们面临的市场机会
2001年至今,中国股市经历了最为惨烈的熊市调整,在这个熊市调整的过程中,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的参与主体由原来的券商和中小投资者被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所取代,原来以操纵股价作为主要手段的盈利模式被基金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所取代,昔日庄家和中小散户的对垒演变成了机构间的博弈。而作为监管层,其职能也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中国证券市场“政策市”的特征正在不断弱化。有理由相信,中国证券市场已经从幼稚期走向成熟期。对于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而言,目前正面临中国股市前所未有的市场机会。
在这些年股票市场持续走低的过程中,中国经济以每年9%的速度增长,这种股价与上市公司业绩反向运动最终的结果是,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大幅降低(目前已经接近国际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中国股票市场的内在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虽然目前我们仍旧会听到中国证券应继续与国际接轨的言论,但试问,目前全球哪个国家的经济能够保持中国这样的增长速度。我们看到的是,在国外经济学家们纷纷唱空中国经济的同时,QFII却排着长队希望投资中国股市。我们不但认为目前中国股市已经被低估,而且按目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未来强劲的增长潜力,应该给予中国股票市场更高的估值水平。
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已经得到了全球资本的高度关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全球资本出现严重过剩,在中国证券市场解决股权分置的背景下,实现资本市场的真正市场化、国际化,将吸引全球资本蜂拥而至。就目前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目前按国外成熟市场的估值标准来衡量也已经极具吸引力。
诚然,目前宏观调控的持续和解决股权分置问题的不确定性仍在困扰市场,但我们认为这丝毫不会影响中国证券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在近期市场的这种非理性下跌过程中,我们应少一分恐慌多一分理性,转机往往是在所有人都绝望的时候出现!
此时,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因为我们意识到:长期牛市的来临将成为必然!同时我们也看到,一批优秀的上市公司,在这个冰冷的冬天,依旧春意盎然。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导言:探索者刘宏
稍稍泛白的鬓角,孩子式的笑容,在T恤衫的映衬下更显热情,这是刘宏平日喜欢和习惯的装束。
整整17年,刘宏与证券市场在恩怨中不断纠缠,也可以说,刘宏以投资者、学者、企业家等不同角度见证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诞生与发展。
现在的刘宏,是博弘投资的创始人和董事总经理,南开大学化学硕士出身的他,没有延续他本来可能安稳平静的大学教师职业,从1994年开始,刘宏先后在深圳和上海创办了深圳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润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博弘投资有限公司。
也许是曾经大学教师的职业背景,现在的刘宏看上去仍然像一位学者:他表情生动丰富,语速控制得当,语调亲切而不乏抑扬顿挫,配合手势、间或爽朗的笑声,与他交流,让人如坐春风,仿佛回到大学时代与师者交流的场合。
正是这样一个亲切、坦诚、快乐而且有着师者风范的刘宏,是证券市场资讯信息化行业标准的建立者,是电子商务最早的领航者,是市场中性数量化对冲基金在中国市场运作的探索者。
现在,刘宏带领他的“火箭科学家”团队,每天都在他们的交易大厅里,用他们的数量化交易模型和自主开发的程序化交易系统,实时扫描着各个市场的行情,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各种市场中性型的数量化交易。
这是一个43岁的成熟男人,一个总在不断挑战创新的男人,一个仍旧有着激扬梦想的男人,他的故事令人充满探索的欲望,但他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提曾经的丰富经历,他说,从生活的角度,他就是个普通的在生活着的人。
在他身上,我们能强烈地感到:一个人只有执著于新事物,执著于实践,才能适时地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及时发现或者创造市场中的机会,将知识转换为财富,转换成一份事业。
第一篇:一路走来
之一:股评家
之二:投身证券IT业
之三:起落
之四:创建博弘
之五:ETF上市
之六:英雄初成
之七:“火箭科学家”团队
之八:谋求阳光化
之九:走向国际
之十:喜欢怎么过就怎么过
之一:股评家
在1989年到1994年期间,他是一个股评家——一个非常为人熟知的股评家。
1989年,深圳刚刚开始改革开放,刘宏辞去了大学教师的工作携家带口到了深圳。由于当时深圳更青睐中专学历的报单员,更需要各种生产线上机械操作的熟练工,身为南开大学化学硕士的刘宏却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但是,刘宏身上一直暗暗涌动着创业者的激|情和天赋,他很难甘心成为一个平凡的小职员,在艰苦的工作之余,他已经开始尝试外汇、股票和期货等投机交易。
1990年,对中国的老股民来说,都是个不得不书写的时间段。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1月26日成立,但在深沪交易所成立前,国内股票市场属于场外交易时期,股市是“黑市”交易,即场外交易。
1990年以后,许多地区设立了柜台交易场所,现有的沪深证券交易所就是原来的柜台交易场所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1990年5月17日,政府禁止场外交易过户。同年8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颁布了更为严厉的新措施,规定凡是私下成交或指定卖出对象的股票,证券机构一律不准办理过户手续。
在禁止令实施之前,深圳证券市场上只有万科、深发展等 “老四股”,当时做股票交易的人劲头虽然很疯狂,但多数人并不真正了解和懂得证券市场,只是带着一种懵懂的兴奋和些许的茫然参与到市场中。
为了相互交流经验和学习,交易的人群慢慢地、自发地形成了一些沙龙,刘宏凭着他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新事物的研究能力,不久就成为各沙龙的主讲,远近闻名。
1990年11月26日,上海交易所成立。12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随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证券类专业媒体风起云涌。
此时,刘宏已经成为一个赫赫有名的股评家了,按他的话,成了“卖字”的,《股市动态分析》、《证券市场周刊》、《中国证券报》、《深圳商报》、《金融早报》,以及香港的《中国股市追踪》都定时向他约稿,而且他的稿件,几乎都是一字不改地完全刊登。
正是这段艰难而又笔耕不辍的日子,让刘宏具备了坚实的证券市场理论和实践基础。
书包 网 想看书来
之二:投身证券IT业
1994年,刘宏开始投身到与证券市场相关的IT行业,IT行业的爆炸式发展让满身创新激|情的他毫不犹豫地投入,加之几年与证券行业的缘分,他选择了证券IT业。
1994年,他创办了深圳新德利财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由此开创中国证券业资讯服务电子化的行业先河。
后来,深圳新德利通过与台湾钱龙公司合作,最早推出了现在所有证券市场投资者耳熟能详的F10证券资讯服务,并以此确立了事实上的证券行业服务标准。
1995年,刘宏来到上海,将其软件业务和硬件业务分别整合成原上海润金软件有限公司和上海尚宇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期间,公司业务涉及柜台分析系统、电话委托、网上交易、系统集成、金融工程、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等工具软件的开发。
2002年2月,上海尚宇计算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上海润金软件有限公司又重组合并,成为目前的上海润金软件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为证券行业和政府开发高端决策支持应用软件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公司的开发工作致力于更体现证券专业需求的领域,为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以及经纪业务提供决策支持工具。
虽然已经被归类为IT产业的企业家,但刘宏从来没有离开过证券市场,因为在做IT行业的同时,他的大部分资金运作还是在证券市场。
如果非要说1994年后这个阶段与以前有什么区别的话,用刘宏自己的话说,在1994年前自己就是股民加股评家;而1994年之后刘宏开始做自己的企业,开始了自己的企业家生涯。
之三:起落
2001年,上证综合指数突破2100点时,国内关于股票市场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论开始白热化,此时股市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50倍,而成熟股市的平均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股市的年换手率达到600%以上,是美国的10倍之多,投机气氛太浓。
当时,营业部里融资气氛浓厚,不少投资者向营业部或通过营业部融了资,由于融资,很多人在2001年底就爆仓了。
2001年6月,一项影响国内证券市场的重大政策出台了,6月14日,媒体刊登国务院的《坚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这份文件是在财政部主导下产生的,当时财政部部长项怀诚表示:“国有股减持有利于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对证券市场来说是一个利好因素。”
但实际上,国有股减持政策出台意味着长达5年左右熊市的开始,2001年6月中旬,沪市大盘在2245点见了顶,此后一路走低,踏上绵长的熊途。
在熊市中,由于融资做方向性的投机交易,刘宏2001年底爆了仓。
回忆起这段爆仓经历时,刘宏早已波澜不惊,对于他来说,这是人生的起落,但也是人生的转折,新的起点也正在这里。
之四:创建博弘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