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和田一夫首次远涉重洋赴美考察零售业。他当时预感到超级市场将是未来日本百货业的主流,便混入一家超级市场打工,偷师取经。回国后,未到退休年龄的父亲和田良平竟把八佰伴社长之职禅让给他,33岁的和田一夫担当重任,成为家庭事业的掌门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对美国的态度极其复杂。而又非常实际。
二战结束前夕,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日本投降的当月,麦克阿瑟将军就率领十几万美军占领日本,对日本实行军事管制。日本内阁成为虚设,麦克阿瑟成了日本的“太上皇”。
日本对美国既仇恨,又惧怕。
美国对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又起了关键性的作用。美国结束其军事占领是1951年“美日安全条约”的签订,从次年起,日本恢复主权国家地位。在军事占领期间,美国以“占领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区经济复兴基金”的名义,向日本提供了大量的救济物资、援助、借款等。日本国民印象最深的,是美国的救济面粉、罐头、防寒衣物及日常品。
日本不能不对美国心存感激之情。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向日本下派了大量的战争特需物资订单,将充作战争赔偿的850家军火工厂全部归还日本,这之中相当部分是战时转为军工生产的大型民用企业。这一举动,为日本工业的复苏和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此外,美国还向日本提供先进的设备及技术,今日本的工业很快走到亚洲的前列。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仍大力扶植日本,美国认为,日本的强大有利于遏制亚洲社会主义国家,尤其是红色中国的势力。
尽管,日本有亡国耻辱和蒙受核武器巨大灾难的仇恨,崇美之风仍在日本上空氤氲。日本是个善于模仿、虚心好学的民族,古代学中国,明治维新后学西洋,二战后集中学美国。美国向日本敞开国门,不仅允许日货源源不断销往本国,还不持戒备地接待日本形形色色的访问团、考察团。
跟得最紧的是日本的工业界,它们由模仿到创造,最后在许多领域打败它们的老师美国。
崇美、学美之风在日本的零售业亦很盛行。日本零售业也经历了由赴美考察,到跻身美国零售业的过程。
1961年,32岁的和田一夫,参加了一个名为“美国西部百货业视察团”的商业界组织,赴美考察。考察的项目主要是当时在美国零售业十分流行的超级市场,向他们学习管理技术和经营策略。
那位后来被誉为“日本超级市场之父”的中内功也在其列,他当时只是视察团的一名不起眼的普通成员。
中内功是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毕业于神户高等商科学校,二战期间被征入伍,曾在菲律宾罗逊岛与美军作战。200多日本士兵,只有10人死里逃生,中内功是其中之一。他回到日本,唯一的财产就是身上褴褛的军服。因长期未吃蔬菜之类的食物,严重的败血症使他的牙齿脱落得一颗不剩。战争培养了他坚韧不屈的性格。
1957年,中内功兄弟在神户三宫开办第一间兄弟小店,店名叫“主妇之店大荣”,商店主要为家庭主妇提供蔬菜、水果等杂货,以廉价向顾客出售。为在强手如林的零售业求生存,中内功绞尽脑汁,别出心裁地打出“自我服务”的口号。他把所有的货品全部分量包装,摆上货架,由顾客自由挑选,最后统一结算。大荣在神户大受顾客欢迎。
他的这种经营方式与美国超级市场的“自选”不谋而合,可见他是个具有超前意识、感悟敏锐的商界奇人。
当时,美国超级市场的概念,要具备三大要素:一是场地大,不仅店铺场地大,店外还要有大型停车场;二是综合性强,货品齐全,相当于百货商店;三是顾客自选。在当今世界,超级市场的概念有很大的变化,在地皮紧张,又未普及私家车的国家和地区,超级市场的规模很小,甚至没有停车场。并且,综合性的超级市场在其发源地美国仍有顽强的生命力——这就是经营单—门类商品的自选专卖店。中内功的第一间大荣,正是这样的商店。
当时,中内功的大荣只有“自选”一项符合美国超级市场的概念,加之大荣历史短、资产薄、规模小,在理论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中内功在关西的商业界小有名气,在日本企业界还是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
后来,中内功成为日本超级市场巨头,人们才正视中内功的这段历史,重新评价中内功及他创办的大荣集团。
这次赴美考察,是中内功、和田一夫等人事业大发展的一次契机。视察团的好些人士,日后都成为日本乃至国际零售业的著名人物。
这是和田一夫第一次出国,并且是出访美国。在日本工商界人士眼中,美国是繁荣、先进、强大的代名词,和田一夫早就心驰神往。
在洛杉矶国际机场通往市区的路上,沿途尽是葱绿的树林,织锦般的草坪,漂亮精致的住宅。一切是这么宽敞、洁净、美丽,恍若人间仙境一般。不像日本人住得那么拥挤、狭窄,仿佛生活在鸟笼子里。
洛杉矶是美国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还有举世闻名的国际影城好莱坞。整个视察团却无一人观光旅游,在低档旅店安顿好后,他们马上展开忙碌的参观、访问、考察、座谈。
美国人对纷至沓来的日本访问团屡见不鲜,他们对日本人卑恭的态度习以为常。美国的同业乐于充当导师,毫无保留地任这批日本“小学生”参观考察,并将自已的经营经验和盘托出。
这个视察团有50余人之多,几乎囊括了日本零售业的半数精英。他们分成几路参观访问,中内功与和田一夫没有共同行动,他们不在一个组。中内功是个低调人物,和田一夫对当时的神户小店主中内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60年代,美国的超级市场已相当繁盛。大凡人口较集中的市镇都有超级市场,规模宏大,店内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绝大部分生活必须品都能在一间超级市场购齐。
超级市场外的停车场更令和田一夫叹为观止。美国是汽车上的民族,当时平均每两个半人就拥有一部汽车。在美国,驱车十多里乃至几十里购物是常见的事。和田一夫想,日本市区寸土寸金,在市区内肯定不可能建这么宏大的附带停车场的超级市场。郊区土地较低廉,但日本私家车的普及率还很低,市区的人去郊区超级市场购物不现实。日本国土狭窄、公路的车流量大,居民住宅拥挤,不可能另建车房,种种条件限制了日本私家车的发展,日本将来也不可能成为像美国那样的汽车上的民族。这样,较适宜建超级市场的地方,是土地稍为低廉的城乡结合处。当然,也不能放弃市区的这块领地。
和田一夫了解到,美国30年代就出现自选商店这种销售形式,但长期得不到发展。二战期间美国经济进入辉煌鼎盛期,工资也不断上涨。到50年代中期,美国的百货公司对高昂的人事开支已不堪重荷,才普遍接受自选这种形式。目前的发展方兴未艾。
和田一夫看到,超级市场对买卖双方有两大好处。对顾客来说,自由挑选货品,一次性付款,获得很大的便利;对店主来说,可节省大笔人事开支。和田一夫把未实施自选的百货商店,与超级市场的店员数作比较,二者大约是1:5的悬殊。这就是说,营业员的开支可节省五分之一。其他管理人员及仓储人员的人数大体相等,整个人事费用大约可节省六成左右,甚至更高。
6o年代初,日本产业工人的工资是美国的五分之一。美国是个女权运动兴盛的国家,职业妇女与男士的工资相差幅度不大,而日本普遍要低4—5成。零售业是女工占有比重最大的行业之一,和田一夫作了对比,日本女店员比美国同行的工资要少8倍。
日本的零售业还没有陷入人事费不堪重荷的地步,只是为求得更大的利润,觉得人事费开销沉重。但日本的工资水平上涨幅度惊人,战后初期与美国悬殊100多倍以上,到50年代末已下降到10倍以内。和田一夫认为,要不了太长的时间,日本的零售业也会为高昂的人事费而叫苦连天。
超级市场在日本无疑是最具潜力的零售形式,它将代表日本百货业的主流。
和田一夫决定把超级市场作为八佰伴今后的主营方向。
视察团马不停蹄在美国西海岸的几个主要城市参观考察,两个星期的日程匆匆而过。和田一夫觉得,走马观花式的考察,还不足以应付日后开办超级市场。他等视察团解散后,便留了下来。
视察团有好几位像和田一夫那样的痴心人。中内功去了美国第一大都市纽约,并深入东部的小镇考察。这为他日后广开超级市场,并在60年代后期大举进军东京提供了直接的经验。
这次视察团配备了专职翻译,所以,单独留下来的人,都懂得英语。和田一夫中学时代幻想做外交家,他的外交家的愿望未能实现,却打下扎实的英语底子。他这次访美,无拘无束,没有语言障碍。
和田一夫通过一位朋友的帮忙,在洛杉矶的一户美国人家里住下。
学做生意,最好是先做顾客。女主人天天要去超级市场,和田一夫就殷勤地尾随她,帮女主人推车,抱大大小小的购物袋。眼睛如照相机似地忙个不停,还不时向女主人请教相关的问题。女主人常在超级市场与相熟的家庭主妇邂逅,和田一夫像女主人忠实的仆人,站在旁边,留心听她们有关购物的话题。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