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 第5章 李秀满(1)

第5章 李秀满(1)

劲头儿真不小呵!可是一见她背上的“包袱”,我不由皱了皱眉头,心里怪这位社长太固执,不同意办个托儿组。恰好这时有个老大娘丁丁拐拐来到田边,大声叫着:“秀满啦!早起我就叫你别把娃娃背下田,你硬是犟!快解给我吧!”李社长在田里答道:“张幺娘,你也有你的事呵!不麻烦你老人家。”老大娘命令着:“我坐在板凳上选棉子种,顺便抱抱娃娃,哪点不行?快拿来!”说着话,拉犁的人已到了田边,该转档头了。扶犁的汉子把犁头往泥里一Сhā,两手抱在胸前,笑道:“我不动,看你咋个拉?我说,社长,你就把娃娃解下来吧!”这一来,李秀满才答应了。她坐在田埂上抱着娃娃喂了­奶­,又在那小红脸蛋上亲了一亲才递给张幺娘。我看了看那胖小子,挺逗人喜欢的。我乘势再进行动员:“你们应该把托儿组办起来。”可是李秀满却反问道:“叫我这个社长派一个人专门给我带娃娃?”这倒把我问住了。我只好说:“这问题不解决,­妇­女同志的负担就太大了。”可她却说:“累一点没啥关系,想想看,如今吃­奶­这批娃娃,是革命的接班人呀!二十年后,一个个都成了小伙子、大姑娘,那时候,他们开的开拖拉机,管的管水电站。到那时候,我们再对他们说说创业的艰苦,叫他们知道我们当初组织起来的时候是怎样背着他们犁田的……他们才不会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忘记了,他们才会继续革命、永远前进!……”

说完后,她便招呼着两个­妇­女,各自把背绳往肩上一挂,向扶犁的汉子打个招呼,便继续拉着犁转过弯儿去了。霎时田里又是水花四溅,一片欢笑声。

不过,往后的日子,我仍看见她背上背着那娃娃。

在一次闲谈中,我问老陈:“那位女社长家里好像没多的人口吧?为什么老是背着个娃娃?”

不问还没啥,一问竟使我大吃一惊。老陈看了看我,眼里闪着泪花,愤愤地说:“她的双亲早在解放前就死了,死在地主的长工屋里。她是一个孤女,她和小伙子们一样,打短工过日子,门门活儿都能­干­,粗细全来。可是,不瞒你说,临解放那阵子,她已是一个大姑娘了,穿的一条裤子也是补了又补的!解放后,她跟邓新春结了婚。邓新春也是个孤儿出身,解放后参加了民兵队。”

老陈突然低下头,沉痛地说道:“可是,土改那年,邓新春同志遭反动地主暗害……牺牲了。”

我心里猛地一惊,呆住了,热泪从眼眶涌出,沾湿了衣襟。她的遭遇引起我的深切同情。可是,她却丝毫没有沉浸在个人的悲哀里,而是一个心眼奔社会主义,这种­精­神,更引起我无限尊敬。当春耕生产告一段落以后,我被调到另外的地方去了……。

老方的话音刚落,老赵急忙赶上几步,问道:“你说她的丈夫叫邓新春?”

“是呀!是叫邓新春。”老方点头答道。

老赵自语道:“哦,是她!……”

老方奇怪地问:“怎么,你们也认识?”

“土改那阵,我在这个区里工作。在一次追剿土匪的战斗中,配合部队作战的一个民兵同志,就是邓新春,英勇牺牲了。”老赵回忆着,继续说下去:“老邓同志的勇敢和牺牲,换来了那次战斗的胜利,全歼了土匪和逃亡的反动地主。……记得,那时,我们区里为老邓同志办了一个很大的追悼会,上万的群众和­干­部参加……区里专门派人把老邓同志的爱人也接来了。那是一个很年轻的女子,她一来,领导和同志们对她进行了亲切地慰问。开始,她的确伤伤心心哭了一场。随后,她不哭了,老是拧着眉毛、咬着嘴­唇­想事情。在追悼大会上,她勇敢地走到台前发言,表示要化悲痛为力量,积极参加土地改革和党的一切工作,为新春同志报仇!……她的发言很有力,听的人没有不感动的。会后,她在区里住了两天,就要求回村去。当时的区公所按政策规定把一笔抚恤金交给她,可她说啥也不要,区里只好把那笔钱寄给她所在的乡上去了。临行时,我们派了武装护送她,区委书记和区里的­干­部们也一道送她一程。她走一阵,回头望望,再走几步,又回头望望,现出心事重重的样子。我们以为她是怀念邓新春,忙赶上去安慰她。可是,她却一把抓住区委书记的手,斩钉截铁地提出了一个令人感到意外而崇高的要求……”

“什么要求?”

“她紧紧抓着区委书记的手,昂着头,坚决地说:‘新春哥牺牲了,党又少了一个党员。书记同志,请党组织收下我吧!……我一定要像新春哥那样保卫这穷人的江山!’她一口气说出了她的决心。区委书记听了,非常激动,停一停,对她说:‘好!你回去以后,坚强地生活,好好­干­工作!入党的事我一定马上和你们乡的党支部交换意见!’这样的回答,显然没有满足她那急于参加战斗的要求,她仍忽闪着大眼睛盯住区委书记不放。书记同志便又说道:‘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接下新春同志的担子,完成他还没有完成的伟大事业——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生!……’”

“这么说,你说的那个女同志就是李秀满啰?”老方激动地问道。

老赵没有回答,显然他还沉浸在那久远的、激动人心的回忆里。

这时,夕阳的余晖,把前面那高高的半边山顶烧得通红。一会儿又渐渐变成了一抹金黄。清凉清凉的晚风吹起,­干­枯的禾苗、棉苗开始苏醒转来,轻盈地、快乐地荡起微微波澜。玉米腰杆上挂着的红缨,红得更鲜艳了。

天­色­快要黑下来了。我们不觉都加快了步伐。

当我们摸着小路走,突然发现脚下有一道新开的水渠支线的时候,我通知他们说:“到了。”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