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今日何日兮 > 第18章 天际远雷(1)

第18章 天际远雷(1)

如不知无与有,即或对宇宙及其他万事万物研究得再透彻,也是枉然。

西洋是从希腊时代起就不知“无”,他们认为世界全属“有”。然而,你如不知“无”,就无从知道真正的“有”。巴特兰·罗素在其着作《西洋哲学史》中评论希腊柏拉图的哲人政治,道:“没有一个真理是具有那种普遍­性­的。”西洋确是没有具备了普遍­性­的真理。

说“佛法乃万法之法”,是因为悟得了宇宙即空与­色­的道理。

但释迦却不知空­色­之际的变化,谓为无意义的幻象。大自然始终在动,佛法却否定动。因此,佛法即无法把来当作诸般学问的准则,亦无益于文明的建设。

基督教称其上帝为万王之王,统一宇宙的神,只是这种宗教是否太过凝固而与天地万物扩展采取相反的途径?

切勿把思想云云视作玩笑置若罔闻。文明乃是以知­性­对应得大自然所造成,如若知­性­变暗或是僵化,世界就会沦为无明无常。事实上,印度在历史上已然停滞萎缩了多年。西洋则纵有好事,亦短

暂虚幻如一年生的花草。而现实里则一味以产国主义,将世界驱向毁灭。

然而,永恒且普遍的万法之法确是有的。

历史有其尽头。例如罗马帝国末期,曾经仗着希腊文明的复兴开创了近代西洋,如今要突破世界今番之绝路,单凭一个希腊文明已然不够,必须靠着中国文明的复兴,始有可能作到。换句话说,务必仰靠形诸中国的《易经》与礼乐之学的大自然原理之发现力,来给生活样式重新造形,以及在人身美的修行上重新来过,才是最重要的。

而在实践这桩大事之前,首先必须来一番思想运动。这思想运动乃是将《易经》与礼乐之学,借着今世纪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的发现,予以新的印证,且以新的言词来予以诠释,进而创建一种新的政治制度和产业制度,来替代产国主义。

公准,先是无与物质生灭

“无”与物质生灭

我曾在熊本县的细川邸接受过饮茶的款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的事情。那位中年女主人高雅优美的气质,很是动人。女主人取出一把折扇,要我在上面写字。我亦请求她书字,她于是写了一个“无”字给我。

西洋人不知“无”。到了近世,抽掉了空气的真空令他们迷惑,尤其是光穿过真空这事,更令他们感到困惑。这绝不是真空,一定是某种什么为光作了传导的角­色­,正当他们如此百思不解的时候,有人利用古印度一本《奥义书》上所用“以太”这个名词作了番解释,算是邀天之幸。以太是充满在宇宙空间的一种极其稀薄微

小的物质,他们认为仗着一个以太,便解释了光波产生的原因。而马克魏尔电磁场理论的成功,亦是根据以太说而来。

然而,后来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里并没有以太。爱因斯坦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他认为如属物质,即使再稀薄再微小,亦可以用物理学的方法予以解说,但作为物质,以太的存在却无法解说,因此以太是不可能存在的。

不久之后,以太的存在再度被肯定。因为物理界后来发现素粒子既是点,亦属云状;而电子轨道亦是云状,它们迤逦于轨道与核之间。诸如此类素粒子领域里的种种现象,若无以太的存在,便无从解说。

纵然如此,以太仍不被认为是物质,因为根据西洋人的宇宙观,非属物质的存在,是非常令人头痛的。然而,印度《奥义书》

上所谓的以太,并非物质。空即非空,无并非什么都没有,大自然里总存在着某种什么,说得明白些,庄子所说的无,具有息的存在。息并非指着呼吸空气而言,空气是物质的一种,呼吸乃是物质的运动。息尚未成物质,亦不构成物质的运动。然而,息是存在的,有若云絮之弥漫迤逦于大自然之中。于物质之外,之内亦复如此。在无一物的空间里存在着某种什么。佛教所谓的涅盘里存在着

以太,中国的说法即是太极有息。在物质未成的天地之始,便有着息的存在。以出自名师之手的一件陶器来说,一无所有中自有其意思,看似毫无意义中自有他的含意。芭蕉批评门人的诗句说:坏就坏在它有好的地方。具有无所思之思,才是短诗之无。

既知以太即大自然的无之息,光波、电磁波、乃至素粒子迤逦成云絮状的理由亦可以明白了。原来这些都是从“无”之息即将生出“有”之物质之际所产生的现象。

中国人和日本人向来就知道“无”,且较诸印度人懂得更透彻。

日本人原已透过和服、日本建筑、陶器、能乐、茶道等日常生活的造形懂得“无”,到了今世纪,复又得以借着物理学上所发现的素粒子等等现象,对“无”加以新的解说,这是可喜而又可感念的。

大自然从“无”的意志与息产生“有”的物质。是故自然界的万物皆有生。草履虫与动植物乃是生本身演绎而成了命。水和石只有生,草木、昆虫与人类却是生以上尚有命。

但西洋人不知无,他们全然无从想到石头亦是有息、有生的。

在数学上,他们因为一个无理数,面临了“无限”这个问题,而困

惑万分。在物理学上,更由于素粒子的现象,面对了究极的自然之“无”,而走进了无以解说的死胡同。素粒子自无而生,然后分为两种。其中的一种极其短命,其生后以百亿分之一秒左右的速度消灭,另一种的寿命则较长,随着它的变化而成了原子与物质。因此,西洋一向所持的观念——宇宙是“有”的,物质是不灭不生的——遂给推翻了。物质不灭的观念既遭否定,西洋人的日常生活势必作一番全面­性­的变化,原有的想法与情­操­亦将作一番根底上的改变。如此,素粒子领域里的此种发现未免太岂有此理了,几经困惑,西洋人于是开始致力于推翻物质生灭论的工作,他们宁愿将一些搪塞­性­的解说加在好不容易获得的这桩新发现上,企图维持原先那种论说。

所谓搪塞­性­的解说,乃是他们认为新产生的素粒子,原是由消失的老素粒子转化而来。今世纪五十年代后半的物理学者们,一方面一径的仰赖大加速器,另一方面则费尽了苦心作成素粒子表,以向来的常识——物质不灭为准则,估计着崩坏了的素粒子与转化了的素粒子具有同等的物能(energy),而作了一番计算。日本的物理学家阪田昌一也在这件事上Сhā了一脚,偏偏两者所具有的物能,在数量上很难吻合到一起去。其实,吻合不到一起才是理所当然,何况他们一开始

就不把消灭了的大量短命而不安定的素粒子算进去。

天文学上亦复如此。星体的结果是老死,它们爆炸而崩坏,然后自物质的世界永久消灭。而与这无关的,另一个新的星体又从一无所有的究极的自然里偶然诞生了。此种现象已透过今时的望远镜、数学与原子物理学观察而察明。但此种现象与物质不灭论的旧说不符,西洋的天文学家们于是牵强附会的搬出了一套歪理,以便与物质不灭论相符合。这套歪理言道,崩坏了的星体并没有消灭,只是如雨点一般散播于大宇宙之间,而散播的方式也只等于太平洋大小的空间里存在着那么一颗素粒子而已,稀疏的程度,简直无从想象,因此,物质不灭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新星体的出现,乃是乱散了的上述那些物质,以较诸光速更快的速度,忽然之间凝聚而成。它们所以采用快过了光速的凝聚法,是由于爆炸了的星体的残骸,太过稀疏的散播于太过浩瀚的宇宙的空间里,要它们在瞬息之间凝聚起来,若用与光速相当的速度,是万万来不及的。

然而,这种现象先就不符合“没有比光更快速的物质”这个定理。

汤川秀树毕竟是了不起的,他坦诚的承认了素粒子消灭的现象。又说究极的自然是无,是庄子所谓的混沌。但他仍不知大自然具有息与意志,毕竟无从悟得这无与生的真义。

lzuoWEN.COM O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