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都认定世界的统一是不可能的。然而,即使渺小如一粒砂子,也是受到统一的。分子如果没有统一,纵是一粒砂子亦无法成立。拥有无数银河系的大自然尚且能够统一,何以非认准唯有人类世界无法统一不可?要是不被统一的话,会不会被摒弃于大自然之外,而无以存在呢?
民族的精神统一与世界的思想统一
一
美俄对立是不好的。很多人担心美俄对立结果可能演变成一场战争。既然如此,总该有什么上好的对应之策吧,却又没有。国际间有人发起组织世界联盟的运动,也设有诺贝尔和平奖,但实际上还是一片空洞。纵或世界联盟果真实现了,世人仍不认为美俄对立的情势会因而消除,亦不以为日本的大量输出因而就不会遭致任何国家的物议。
人之都认定世界的统一是不可能的。然而,即使渺小如一粒砂子,也是受到统一的。分子如果没有统一,纵是一粒砂子亦无法成立。拥有无数银河系的大自然尚且能够统一,何以非认准唯有人类世界无法统一不可?要是不被统一的话,会不会被摒弃于大自然之外,而无以存在呢?西洋本无世界统一的思想。亚历山大大帝亦不曾有过。世界统一乃基于人类对应大自然的共通精神与思想而成立,并非
仰靠武力征服世界,抑或源自民主主义的世界联盟而成立。
西洋人并不认为世界可以统一,东洋则认为可以,因为只要对应大自然,便能有共通的精神和思想。
数学与物理学即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国家的人对数学和物理学都没有不同的意见,唯单靠数学与物理学并不能对应大自然,亦不能统一全世界。
二
精神统一与思想统一可说是一,亦可说是二。
数学大家冈洁常言道:“我一起立,身上的好几百根筋骨就在瞬息之间获得了统一。”以我的解释是,并非大脑所下的命令透过神经使然,而是心中的那个“无”所牵动的。只要是出诸无的意志,便可统一一切,这叫做精神。精神可以通天。
思想亦该通天,由而思想与精神得以统一。思想与情绪、理论相搦缠,因为情绪乃是将精神把来着色,理论则取名于大自然。
日本民族之精神为神道,因而得以和佛教、儒教、数学乃至物理学相调和。只因精神与天相通,尽管因人、因民族而异其色彩,却仍能以对方互相了解的中国精神,遂与日本精神与印度精神无丝毫冲
突。如果精神无法与天相通,便属动物性,慢说民族与民族之间势必对立,即或夫妻之间亦会同床异梦而离心离德。思想亦是能够与天相通,学问与学问始能得到统一。无法与天相通的思想只合乎动物的情绪。动物是斗争性的。又,学问亦是各行其是,纵然付出再大的努力,也无能得到其有中心的统一体系。
世界和平始于人人都有天之子的自觉。而世界一统则始自学问的统一。
民族的精神统一问题在于中心
民族的精神统一始于中心的统一。凡人皆属天之子这种自觉,其意义不在宗教,而在于自觉置身于大自然的“有”“无”之际上面。中国人与日本人本都识得“无”,他们在待人处事上不太在意戒备和保护自己,他们用不着民主主义所谓的尊重人权。而在物质本位的人际关系里,则需要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是斗争性的,因此,本乎民主主义的世界联盟,就达不到和平的目的。
调和与统一同义。是故,日本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的第一句为“以和为贵”。而“承诏必谨”则指着统一需要一个中心而言。统
一的个体,例如银河系群中的宇宙必有一个中心,全体有全体的中心,部分亦有部分的中心。那并非力学性的形成,乃是出自“无”
的意志。整个体系如果是“息”,其中心即为意志;本世纪五十年代之后所发现的天文学上的诸般现象,已经证实了这一点。世界一统亦只在于王道的无为政治,以日本来说,民族的精神统一在于天皇是这个中心。
大自然的法则决定世界
一
学问是思想的基础,因而最要紧的是首先得将诸般学问把来统一。大自然是一切学问的依据所在,大自然既已受到了统一,诸般学问理该也受到统一才对,但目前的情况是各自为政。
或有人认为昔时的学问比较单纯,得以统一,今日的却是日益繁杂,想使其统一也无能作到,其实不然。眼前,美国和西欧得过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当中,就有若干位正在试着演算宇宙的最终方程式之类的问题,当然以西洋人那种程度,结果势必归于失败,不过,青年们总也明白吾人应该去寻求统一的宇宙原理、统一的学问
原理。
然则,凭借西洋哲学来统一诸般学问如何?答案是还是不行。
哲学由本体论、认识论以及实践论所构成,唯西洋的本体论缺乏一个“无”,又其认识论没有“悟”,实践论则缺乏修行,因而一无所成。
那末,以科学作准则,将诸般学问把来统一如何?现实里是正在这么作,但还是完全不行。“万物即是数”,古希腊人相信可以用数学统一万物,毕达格拉斯却是面对了无理数,方始感受数学的虚妄,而慨叹数学并非全能。物理学亦是,满以为小自一粒砂子,大至整个的天体,都可以凭着牛顿力学去对应,却因为素粒子的发现,遭遇了究极的自然的“无”,终成突破不了的疑难。数学上所使用的自然数“一”,和几何学上的点、线、圆,原出自“无”,但仗着数学方法是无法把这个道理说清楚的。至于物理学上的“理”字,亦源自“无”,却也同样无法以物理学的方法解释那个道理。这与人类无能举起自己的身体那种情况同理。
纵然如此,人类依然仰靠电子计算器掌握万事万物,他们可是认为以物理学作基础的自然科学,乃是统一一切的准则?果如是,则只能称之为无知了。
而西洋哲学尽由这一类的数学和物理学,外加若干宗教拼凑而成,也就对人类毫无益处。
二
在这种无可如何的情形之下,只好试着采用一种权宜之计:以物理学来对应物,以人理学来对应人事,各行其是的和平共存了。
事实上,目前大学教授和专家学者们,都以其良好的风格窝居在各自的学问领域里,很民主的和平共存着。然而,正如古希腊的名言“几何学上无国王”所云,学问是无所谓民主和共存的。
宇宙是统一的,因而依据宇宙的学问亦该统一,这原是人类有史以来智慧方面一桩悲壮的宏愿。马克思曾经努力试过以唯物论来统一诸学问。尽管所循的途径错误,但其气魄倒是予人心以相当的影响。然则,世界上没有足以对应大自然,可以统一一切,而又能够以其独特的个性发展下去的一种学问?答案是有。那种学问便是中国的《易经》与“礼乐”之学。
三
“无”“有”之际的变化推移,乃是大自然的法姿,因此,老
子从开始就提出无与有,是了不起的。于印度,则使用空与色这个字眼儿,只因这点,释迦亦可算得是伟大的。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