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今日何日兮 > 第20章 天际远雷(3)

第20章 天际远雷(3)

量子论与相对论在素粒子与银河系群两种现象的发现上,派上了相当大的用场。然而,到此地步之后,慢说物质不灭论和诸力关系秩序论摇动了,就连物理学的方法亦被指出缺点,于学问的舞台上,数学与物理学于焉由要角沦为跑龙套的下场。但由于西洋并无其他的要角,他们的物理学家们只好拼命去遏止这种情况,而为了能与物质不灭论相吻合,竟然说什么素粒子是在构造­性­的情况之下产生出来的,以及素粒子是容器,电荷是电荷云云。这么一来,不仅倒车开到了相对论之前,且更退一步的倒回牛顿之前,说什么宇宙尘凝聚的速度要比光速还快,甚至将素粒子是物质而又像是非物质的现象,黑白颠倒的坚称素粒子为物质,这可是倒退到量子论之前了。

再就是为了要附会诸力关系秩序论,波尔一伙人曾与爱因斯坦面对面争论说绝没有宇宙意志之类的存在。爱因斯坦表示相对­性­理论并非一切,又说神的意志之绝对­性­是有的;他毕竟要比论争对手的波尔他们强几分。然而,亦只仅此而已,再深一层的也说不出所以然来。那是因为爱因斯坦不知无与息。从希腊的科学家到爱因斯坦,西洋的宇宙观就是缺乏生命。

能够屹立于世界的学问舞台上大显身手的要角,是《易经》,其表演的全貌为礼乐,数学、科学与文学皆属于它,而发挥各自的作用。

《易·系辞》里有“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生”来自大自然的意志,“位”则源于大自然的息。让我们首先用今世纪物理学与天文学上的发现来重新证明这两点罢。

若以科学方法来计算太阳系所属从的银河系的物能,顶多二十万年左右就该燃烧净尽,但至今已有五十亿年以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今世纪六十年代天文学上有了新发现,那就是银河系里有个近乎空洞的中心,同时也不知为了什么缘故,从这空洞里喷出物能来。这便是物能从无生有的产生方式。

太空中倾注的宇宙线的素粒子,并非来自何星体,而是从究极的自然之“无”生出来的。单凭这个,便足以证明物是生出来的。

再来证明“位”。位来自息。息可以说是意志的存在,位则可说是生本身。位与物质的场有所关连,却不是物质的场。

素粒子是物质,亦是象征;同时也是非物质,也不是象征。物理学上将它当作几何学的点来处理。几何学的点是有位置而无面积

的。而素粒子又是点,又是云状的叆叇,同时又不属于两者,这种存在方式即是位。

要说这种说法玄而又玄,其实也不尽然。书画的配置即是那样的存在,生本身即是位。书与画的位虽与物质的场有所关连,却仍然在于无。

空间并不就是位。位是在于空间,而也在于时间。素粒子并非存在于既有的空间与时间,而是素粒子的存在即是位,位乃是自创的,也就是说位即是生的存在。这不又越说越玄奥了么?不然。书画的配置才正是位,你从那儿可以感受到亲切而从从容容的空间,亦可感受到亲切而又悠哉悠哉的时间。书画里的位并不是把实物的位临摹下来,乃是创造出来的位。

在素粒子开始从息与­阴­阳之气变成物质之际,可以清楚的看出其位在于生的鲜活与无,等到完全成为物质以后,就称作场、空间或时间,即使将它形容作近乎几何学上的点,亦很难明白“位”这个东西。纵然如此,属于“无”的位,属于生之存在的位,还是存在于完全成为物质的东西里。换句话说,将万物把来造形为礼乐之治便是指的这个。

中国从伏羲氏时便知­阴­阳。其他民族是纵使知道雌雄,亦不知­阴­阳。印度人也不懂得。唯有日本民族一接触即能理会,其他民族则谆谆教之也不明白。英国的巴特兰·罗素,在他身任北京大学讲师的时候,听学生解说《老子》,对老子的自然哲学非常佩服,言道:“中国人比今时的任何一个欧洲人都更接近古希腊人。”但他对《易经》所言的­阴­阳却是一窍不通。西洋人发现了电气,却不知­阴­阳,只晓得正负(+)(-)。到了今世纪,发现了素粒子,阳子、­阴­电子、中­性­子亦陆续登场了,他们仍旧不知­阴­阳为何物。

然而,素粒子现象的发现对我们来说,实在是件值得感激的大事。《易经》里说,­阴­阳是先有阳,后有­阴­,­阴­是随后而成之;这从今世纪所发现的宇宙线最初全是阳子,­阴­电子与中­性­子则由下降的宇宙线如同两折、三折,乃至若­干­折的瀑布一般变化而生成的这种现象,重新获得证实。

《易经》又言,阳是动的,­阴­是静的,阳是奇数,­阴­为偶数;这也经由素粒子现象重新得到了证明。原子核的阳子,其活动要比­阴­电子或中­性­子的活动剧烈得多,而在原子核现象中,奇数又要比偶数来得活跃,这种情形早已弄清楚。

但物理学上尽管发现了这个现象,却不明现象背后的所以然。

素粒子原是生于究极的自然之无的意志与息,阳和­阴­又是生之变化而演绎,只因西洋人不知无之意志与息,以及“生”,所以至今仍无法懂得­阴­阳。物理学家们满以为阳子、­阴­电子与中­性­子乃是横的关系,却不曾留意到其实是纵的“生”之演绎。

《易经》说阳为一,生长下去即成二。但一阳演绎下去并不成为二阳,而变成­阴­,亦即阳是奇数,­阴­是偶数,然而,阳又会穿过安定下来的­阴­,飞跃出­阴­的前端而再度成为奇数的阳。这即是阳生­阴­,­阴­又生阳,以数来说,便是一生二,二生三。几何学的点是阳,线是­阴­,两者都在于­阴­阳之气,所以并非具有粗细或厚度的物质的点线。西洋人尽管在数学上采用这个,却始终不懂得­阴­阳,物理学家亦然。

与新石器时代开创了文明的我们那些祖先同居一处的其他若­干­人种,也已经感知了有无,大自然的意志与息。他们借着神话的语言来说它,又透过数、物理以及音乐的语言来言它。后来却只有一个中国用《易》的语言,将它整理成为一门学问。至于西方的其他人种,则不能用这种新的语言来解说,仅止于神话的语言,而终致断绝。他们有的变成宗教语言、数学、物理学乃至音乐的语言,又

只局限于各自的专用语上面,缺乏《易经》里自然现象、人事和学问皆可相通的那种博大、不余不漏且生动活泼的语言,也就无从去着手从事文明的建设了。

就拿数学来说,自然数的一与几何学的点、线、方、圆的所以然之故,《易·系辞》上皆解说得很清楚,希腊人则只懂得把来使用,而从不知其所以然。

至于印度人,他们倒是聪明的晓得用佛教的­色­与空来解说,相等于老子所云有与无的现象,但他们不知­阴­阳,而解释为因缘。­阴­阳乃是生的变化,有幅、不连续,属于纵的演绎,因缘却是横的相触,而非纵的。如此,生本身就变得无从明白,借着因缘而相触的个体的存在,在理论上即无法成立。因此,佛教称之为妄识。­阴­阳是肯定而言可信的,因缘却是可疑的存在,是应予否定的。是故,什么也建设不了。

若不知­阴­阳法则,纵使如印度教与基督教那样感知了大自然的意志与息的伟大的宗教,亦很快就变得混浊不明。­阴­阳法则好似大自然五基本法则的脊椎骨,正如脊椎骨不挺直贯通,身体的其他部分即会受到侵蚀那样,­阴­阳法若不贯通,其余四法则即将腐败。

体会了几分大自然的奥秘而成立的宗教的语言,以及数学与物

理学的语言,偏皆反成为了解大自然的障碍。无论是基督教的说法也好,数学与物理学上的说法也好,领会了大自然奥秘的人都听得进,且很能理会其当然之处,但基督教的信徒和科学家们,却无论如何听不进这一方的言论。

­阴­阳二气生物质,然后一路变化下去。它时而连续,时而不连续,这当中有的甚至消灭掉,而其最深里既是大自然的意志与息,则只要悟得断层与飞跃俱属历史的推衍,在解说素粒子崩坏而后一路衍变下去的模样这门学问上,就可以开拓一个新境界了。今之物理学家们是如此顽固的只懂得用物质或物能不灭论的思想,去观察和解说素粒子的崩坏与衍变。然而,他们不明白在那深处,存在着既不成物质,亦未成为物能的意志与息。

爱因斯坦说明运动与物体时空为一,且真的去观察了物的某种形态。也没等素粒子现象的发现,只仗着物理学的理论,他总算逼近了这些现象背后的某种什么,但他到底还是没能明白大自然的意志与息,以及­阴­阳之气。爱因斯坦晚年研究统一场而终于失败,他当然非失败不可。

爱因斯坦留意到理论背后的断层,曾与波尔等人的无神论发生论战,只因除了宗教的语言——上帝——之外别无解说,这场论战终于不分胜负。继爱因斯坦之后唯一称得上伟大的物理学家是日本的汤川秀树,他觉察到了素粒子背后的东西,且断然表示无法苟同阪田昌一也参与的西洋物理学家们有关素粒子构造说等等的论调。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