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曲
长孙皇后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妾动瑃情。
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
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
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她死后,她的丈夫,千古一帝的唐太宗痛哭,说他失去的不仅是一个妻子,更是一个良佐,并在皇宫花园中建观望台,以便能常常看到她的陵墓。她到底是以什么样的姿态长久地活在了这位英勇盖世的帝王心中,让他如此地眷恋呢?
帝之良佐
历史上,很多人都知道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极一时,称为“贞观之治”。这个盛世的得来,除了唐太宗英明地依靠一大批谋臣武将外,还得力于贤淑温良的妻子长孙皇后的大力辅佐,所以有人说,“贞观之治”有唐太宗的功劳,也有长孙皇后的功劳。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对于自己这位结发妻子的逝世,唐太宗悲恸万分,并向左右劝解他的人说:“我不是不通天命,割舍不下感情,只是从此以后回宫再也听不到规劝我的话,再也没有人为我弥补缺欠,失去了一个良佐,叫我不能不悲痛!”
武德九年八月,唐高祖李渊把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就是后来的唐太宗。原来的长孙王妃也随即立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十分信任和欣赏,一些军国大事及赏罚细节等事,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听取她的意见,对则坚持,不对则不采纳;长孙皇后虽然是一个很有见地的女人,但她不愿以自己特殊的身份干预朝政,总是非常谨慎,小心翼翼。她认为男女有别,应各尽各的责任,尤其是女人不要干政。她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妇人预闻政事,亦为不祥。”可是,唐太宗有时却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皇后拗不过,说出八个字:“居安思危,任贤纳谏。”
这八个字虽然是长孙皇后脱口而出,其实是已经过深思熟虑,是长孙皇后长期以来,跟随太宗、观察太宗、分析太宗的结果。至今一些政要人物常常把这八字方针作为座右铭,贴在办公室的墙壁上或自己的床头上,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名言出自一个女人之口,出于长孙皇后之口,这八个字既给唐太宗指明了方向,又没有细枝末节的建议和束缚。
魏徵就是长孙皇后从唐太宗手中救下的一个谏臣,魏徵爱挑唐太宗毛病,他对国家大事常常直言不讳,敢于坚持自己的真知灼见,不看皇帝的脸色行事,是什么事,就怎么说。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也是直截了当地正面指出,并力劝他改正,唐太宗对他又敬又怕,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在一些小事上魏徵也不放过,甚至小题大做,让唐太宗常常觉得面子上过不去。一次,唐太宗心血来潮,带了一大群护卫近臣,要到郊外狩猎。正要出宫门时,迎面遇上了魏徵,魏徵问明了情况,当即对唐太宗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
唐太宗当时兴趣正浓,心想:一个富拥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时间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兽又怎么样呢?于是请魏徵让到一旁,自己仍坚持出游。魏徵却不肯妥协,站在路中央坚决拦住唐太宗的去路,唐太宗气愤至极,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
唐太宗回宫见到了长孙皇后,还念叨不休。他说:“一定要杀掉魏徵这个老顽固,才能一泄我心头之恨!”
长孙皇后柔声细语问明了原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悄悄地回到内室穿戴上礼服,然后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口中直称:“恭祝陛下,贺喜陛下!
她这一举动弄得唐太宗满头雾水,成了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因而吃惊地问:“何事如此慎重?”长孙皇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徵直言,由此可见陛下英明,妾故恭祝陛下!”唐太宗听了心中一怔,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满天阴云随之而消。
txt小说上传分享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