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李秋歌 > 12. 郎舅

12. 郎舅

穆振林见李秋歌满眼恳切,也收起了玩笑之心,真想教导这一少年,便对李秋歌道:

“愚兄言尽于此,更多因果却不便言说nAd3(飞卿若想知道其中细节,不防看看《临清县志》和《临清水文地理》。”

李秋歌心知这一仁兄是想叫自己从这两本书上自找答案,这也难不倒她。可这两本书都是存于县衙,难不成还要找县大老爷借书么?因此苦笑道:

“穆兄,这两本书却叫小弟往何处去看?临清县台定然忙于公务,怎会见我一个小小书生。何况……嘿嘿,何况小弟一路行来,临川竟无一家客栈投宿,恐怕吃过了这盏茶,小弟就要上路前行了。”

穆振林听罢哈哈笑道:

“飞卿不必烦恼,愚兄就是这临清知县。若不嫌弃,就随愚兄回转县衙,如此有了住处,也好看看书。”

李秋歌在言谈之中已觉穆振林必非凡品,却也猜不到他就是临清知县。见穆振林诚意相邀,也不扭捏,带着荣兰随穆振林到了临清县衙。

到了县衙,穆振林命人安排了李秋歌主仆的住处,又送来了《临清县志》和《临清水文地理》便去办公。李秋歌由荣兰伺候着在屋里读书。先看了《临川水文地理》,见上面记载着:

临清县左右是横贯东西、绵延百里的恒崖山脉。唯独在临清县一处,仿佛有天神之力一般,恒崖山脉被劈开了一个口子。因此南北交通,全仗临清一处。偏偏此处地势低洼,又有清秋江过境,极易引发水患。也不知何年何月,哪朝哪代,临清县上游建了临川坝≡此将清秋江封住,保得这一县的平安。东西清秋江,南北唯一路。临清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其沟通全国的交通枢纽,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临川坝被毁,临清县随着清秋江水势,半年是旱地,半年是泽国。因此临清百姓半年在城内居住,半年就要到山上避水。如此恶劣环境,如何能够繁荣。

看完《临清水文地理》,李秋歌已经得到了答案。却不知这简简单单,只用临清地理就可以解释清楚的答案,为何穆振林言辞闪烁?又为何还要自己看《临清县志》?

想到此处,李秋歌又翻起《临清县志》。其上大部分内容都是孝子贤孙、节­妇­烈女、修桥补路、施粥舍米之事,十分无趣。唯一一件大事乃是当初太祖与李云昌争天下时在临清的一场大战。

彼时临清被李云昌所占,扼东西水路,南北要道。太祖久攻不下,眼见得粮草不济,就要大败。但太祖乃是真龙降世,自有满天神佛庇佑。那时玉皇大帝派下了雷公电母、四海龙王相助。忽有一夜,天降劫雷,响彻四方,龙王引来东西南北四海之水,滔天巨浪冲了李云昌大营,李云昌并二十万大军葬身水底。太祖借此神兵之力夺下临清,就此一挽颓势,定鼎中原再无阻碍。

书中所述神鬼之事李秋歌半点不信,只抓住了几个要点:巨响,大水,临清被淹。再联想穆振林的讳莫如深和消失的临川坝,一个答案呼之欲出:太祖为胜李云昌,炸坝引水!这一淹不仅冲走了李云昌的大军,也冲走了临清百姓,使临清从此由繁华之地变为一片泽国。

李秋歌自己得出了这一结论,却绝难相信≡己自幼随父兄读书,所学者都是君爱民如子女,民忠君如父母。提起太祖时永远都是救民于水火的一代开国英主。大安立国乃是顺应天命,万民所向。多年所学无一不告诉自己,太祖决不可能作此龌龊行径。

可太祖的大胜,临川坝的消失又如何解释?!

李秋歌手持县志,呆呆坐在桌边,心中万般念头此起彼伏≡金乌西坠坐到玉兔东升,虽然十分不愿相信自己得到的答案,可不由得心中原来的认识信仰慢慢崩塌,昔日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竟好似无一句不是骗人的。

待李秋歌再醒过神来已是深夜,荣兰早就睡下,房内只有一盏孤灯。恍惚间,李秋歌只觉得这天下便如夜­色­一般黑暗。又想到自己此番上京,原打算依着自己的学识得中功名,到时便如戏文上所写的金殿鸣冤。皇上自然是“圣明烛照”,欧阳元戎被冤自然是小人作祟。只要自己向圣天子诉清原委,便可忠良沉冤得雪,­奸­佞打入天牢。可如今再想这些,竟觉得十分幼稚可笑。至于哪里幼稚,却又说不上来,一时之间苦楚无比。

如此胡思乱想,李秋歌竟是睁眼坐到天明。

第二日一早见到穆振林时,李秋歌便顶了两个黑眼圈。穆振林瞧他神­色­就知他一夜未睡,心道这小兄弟倒是个书痴,读书竟读了一夜,可这般读书方法到底伤身,总是不好。于是对李秋歌道:

“飞卿读书用功,也该注重身体。就算将书连夜读完,可便能有所收获么?”

依着穆振林所想,柳飞卿一夜读书应该就只是将两本书多看了几遍。至于其中的始末细节、事情真相,依着他的年纪阅历,如无自己在旁指点万难想通≡己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将飞卿留在身边好好指点一番,既遂了自己教导幼弟的一点执念,也能助柳飞卿金榜夺魁,官运亨通。

李秋歌听他问话,也不正面回答,嘴角轻轻一扯,斜眼向上看着穆振林,道:

“以小弟读书之所见,太祖合该封临川坝一个国公之位。开国三公的定国公战功彪炳,为大安第一人,却也没有牺牲自己,助太祖平了李云昌。”

穆振林听他言语之意,竟是明白了其中关键,不由得对李秋歌刮目相看:自己年幼时亦有神童美誉,可跟这少年一比,竟是云泥之别≡己家学渊源,十五岁上却也只朦胧明白似乎书中所说君臣之道并非十分正确,待真入了官场才渐渐看清了其中暗流人心。柳飞卿只凭着两本书和自己的三言两语竟能得出如此惊世骇俗的答案……莫非真有人生而知之么?

李秋歌一句嘲讽出口,穆振林一时呆愣竟不知如何回答。又见李秋歌望向自己的眼神中竟带了愤恨之­色­,不由得失笑,道:

“莫不是飞卿将愚兄想作太祖了?”

这话本是十分僭越,可二人谁都没有往那方面想。李秋歌这才自觉,自家将一腔愤恨都加于穆振林之身,真是十分的无理取闹。讪讪地行了个礼,道:

“小弟失礼了。穆兄海量,万勿见怪。”

说罢也不理主客,随意找了个椅子坐了下去,又是呆呆发愣。

穆振林本意是借此事提点他一些官场上人心黑暗之处,自己从旁慢慢启发徐徐引导,可令柳飞卿识得世情险恶,又不失赤子之心。没想到柳飞卿慧黠无双,自己便想通了。只是这个打击却过于巨大,反令其迷失本心,如不及时引导,难免生了厌世之心,这样的结果却是穆振林万万不要的。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