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27. 明夷
==
秀外慧中贤内助
体恤圣心栋梁臣
==
曹后薨逝对成宗打击颇大,接连休朝一个月。穆太师见此情景,觉得不可让成宗再沉沦下去,于是带着李秋歌进宫劝慰。好容易将他劝得正常上朝了,成宗却时时要宣李秋歌入宫伴驾,对其诉说对曹后的感情。
听成宗说起跟曹后过往的点点滴滴,李秋歌初时还颇为感动。待听了几日之后才发现,成宗对曹后思念的原因,竟然是曹后可以治理好内宫,让他不用操心,可以一心一意玩乐。按说皇后治理好内宫,为皇帝分忧,的确是大功德。可哪有丈夫思念妻子,只思念妻子能干的!至于曹后爱吃什么、爱玩什么、两人一起经历的细小甜蜜之事,竟是一丝也没有!自己与幼娘只是假夫妻,却也有许多趣事值得回忆。可这真丈夫思念真妻子怎会都是公事?莫非这就是男子的情爱么?
成宗缅怀曹后了三个月,李秋歌便陪了成宗三个月。
三个月后,上翠微山剿匪的二路大军消息传回:兵败!
好在此次的领军大将没有被擒,还在回朝时带来了兰永贞的书信:一天不为东征将领平反昭雪,一天不放曹仲玉;只要欧阳敏德仍在暹罗,翠微山永与朝廷为敌!
曹飞见信只气得胡子直抖,一把把信甩在兵部大堂上,要求李秋歌发三路大军剿匪。
李秋歌见时机成熟,佯装紧锁眉头,道:
“侯爷,曹公子被困翠微山,下官也是十分焦急。怎奈连派两路大军都不能剿灭兰永贞,可见其兵雄势大,恐怕再派第三路也是无济于事,反而有可能激怒反贼,对令公子不利。依下官所见,此事还需从长计议。”
曹飞发怒,就要反驳,李秋歌却虚按了他一把,道:
“侯爷且慢动怒,此事下官心中已有腹稿,正要奏禀陛下nAd1(不如侯爷请随下官进宫,共同商议商议可好?”
曹飞心中其实早已承认李秋歌的计谋心智,于是冷哼一声,随她进宫。
到了宫门口,户部尚书王琦也在候旨。三人互见一礼,又过了片刻有小太监来宣三人进宫。三人直接进了成宗的寝宫。
寝宫之中,成宗眉宇间仍旧是悲戚之色,见了三人,沉声道:
“三位爱卿有何要事?朕自失梓潼之后,实无心思朝政。三位爱卿若能商量商量自把事办了,便自去办吧。”
李秋歌闻言,暗自皱眉:我们三人,一是外戚,一管兵马,一掌钱财,能一起找皇帝商量的,必定是军国大事。若是这等大事我们商商量量就给办了,恐怕也离谋朝篡位不远了。若在太祖当政之时,我们三人联袂而来就有结党营私之嫌,如今你却叫我们三个自去商量,莫非嫌江山坐得太稳么?
她这里胡思乱想,那里成宗摆手就要让三人退下。王琦和曹飞却都看向李秋歌,让她说话。李秋歌心中又暗骂曹飞:王大人是我请来的,不说话也就罢了。如今明明商量的是救你儿子的事情,却要我来开口。
不过自己的东征大计到底是从曹仲玉身上突破,于是她也不和曹飞计较,轻声对成宗道:
“自娘娘薨逝之后,万岁对娘娘的种种思念小臣俱看在眼中,十分感动。可陛下现在哀毁伤身,想必娘娘在天之灵也不得安息。亡人已矣,依臣愚见,陛下与其空自嗟叹,不如为娘娘做些未竟之事吧。”
成宗点头:
“是了,燕燕说要把妹妹许配与你的,朕现在下旨可好?”
这句话差点把李秋歌气乐了nAd2(稳了稳心神,李秋歌答道:
“如今侯府是国丧家丧两重丧,怎能谈及婚嫁。臣说的,是曹国舅曹仲玉的事情。娘娘弥留之际言道,放心不下的是国舅,却只求万岁饶国舅一次,闭口不提剿匪。这乃是娘娘对您的一腔爱意,可万岁就由着国舅被困翠微山么?”
成宗这才想起,自家小舅子曹仲玉还被困在翠微山。
“不是发了二路大军去救?”
李秋歌摇摇头,跪下请罪:
“臣有罪!二路大军兵败返京,还带来了草寇兰永贞书信。”
说罢把书信承上。成宗三眼两眼看完,拍桌大怒: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飞卿,再发三路大军,朕誓灭翠微山!”
成宗发怒,李秋歌仍跪在地上,曹飞和王琦也只好双双跪倒,口称万岁息怒。成宗摆摆手,让三人站起。李秋歌道:
“陛下,如今朝廷缺少良将,故而臣以为再次发兵还是一个结果。翠微山只能智取,不能强攻。”
“那依飞卿之所见呢?”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翠微山匪寇两次言明,所求者是为欧阳敏德平反。我们何不顺势而为……”
李秋歌话未说完,那边曹飞便按耐不住,抢道:
“欧阳敏德叛国,怎可为其平反?”
李秋歌道:“侯爷稍安勿躁,下官之意并非为欧阳敏德平反,而是组织二次东征。”
成宗问:“剿匪尚无人才,如何能够征东?”
李秋歌道:“所谓无人,乃是朝堂之上无人nAd3(想我大安,物阜民丰、人杰地灵,定有诸多人才未逢其会、没于民间。故而,万岁若能张榜招贤,开恩科武试,则必有天下英才前来,何愁东征无人?”
成宗摇头:“武试三年一次,从未断过,怎会有英才未入朝堂?”
李秋歌道:“所以此次恩科必要与往年不同。不再囿于身份,不分三教九流俱可参加,哪怕有罪之人,只要取得功名也可恕其无罪。如此武试,还怕招不到英雄么?”
成宗点头就要应允,曹飞却道:
“不妥!其他可赦,欧阳敏德一案不可赦!”
李秋歌早知他要从中作梗,佯装叹气,道:
“不赦叛国案相关人等,如何救得曹国舅?”
成宗与曹飞均感不解:
“这与国舅有何相干?”
李秋歌道:“翠微山草寇口口声声要为欧阳敏德平反,自然是与欧阳家有关的。朝廷开科取士乃是派往前线东征,这正是救欧阳敏德的好机会。他们岂能放过?岂会不来京都应试?我们在京都布防,只等兰永贞到来便可将其一举擒获。到时候或是走马换将换回国舅,或是派兵征剿平了翠微山,都是轻而易举。”
曹飞虽想一直压着欧阳敏德一案,但到底儿子重要,不得不退一步:
“别人能赦,可欧阳云灏不能赦。万一他得了兵权,与其父内外勾结,岂不是放虎归山,危及我大安。”
此时成宗与曹飞是一般想法,也点了点头。李秋歌见就差最后一步,咬咬牙,冲成宗跪下,道:
“小臣以为,欧阳敏德投敌一事未必是真!且不说其投敌并未有真凭实据,只是阁部大臣”依常理“之推断。只请万岁思考一事:若欧阳敏德果然投降暹罗,暹罗能给欧阳什么?除非让欧阳敏德作暹罗国主,否则无论许其何位,都不及安南都督的权势、名利、地位。再者,欧阳敏德只有欧阳云灏一点血脉,他去投敌却将云灏留在大安,莫非为了暹罗不知名的爵位就要断子绝孙么?因此,臣以为欧阳敏德只是战败,不会投敌。若欧阳云灏得了东征将帅之位,必会为了给其父雪耻而舍生忘死,力战暹罗。”
成宗又觉得李秋歌所言不差,曹飞道:
“这也不过是柳尚书臆测而已!万一欧阳云灏果然同其父一样投敌,这个责任柳尚书担得起吗!”
李秋歌跪下向成宗重重磕了一个头,朗声道:
“臣愿以项上头颅保他!”
曹飞也跪下叩头:
“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成宗见一个是丈人,一个是妹夫,二人又各有道理,一时难以抉择。正犹豫着,王琦突然奏道:
“陛下,无论赦不赦欧阳云灏,无论武试开是不开,无论翠微山匪寇剿是不剿,也无论二路东征军派是不派,与暹罗必要有个结果了。”说着,递上一本奏章,接着道:
“东北战事是个无底洞,一日不结,便要一日投银子。国库就算撑得过明年,也绝撑不过后年了。还请万岁决断!”说完也跪了下来。
三个大臣,两件大事,都要自己抉择,成宗只觉得头大如斗,在龙书案前走来走去,反复看了三人几遍。终于盯着李秋歌下定了决心:
“开武试!东征!两件事都由飞卿负责,你就作武试主考!”
------题外话------
明夷为周易六十四卦之中的第三十六卦。上坤下离为“明夷卦”,有外晦内明、晦而转明之义。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