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督促孩子制定目标时,不仅要了解孩子,还要尊重孩子。为了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家长可让孩子一起参与制定目标,从而激发孩子的奋斗欲望,并发现其自身的价值。如果实现了目标,孩子便会有自豪感;如果没有达到目标,孩子则会自觉分析原因,想办法补救。
家长要学会运用“门槛效应”,督促孩子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心理学家费里德曼等人曾经做过的一项研究证明,让人们先接受较小的要求,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这一效应启示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先让孩子制定一个较小的目标,然后再提出更大的要求。孩子实现了小目标,便会有动力和激|情面对下一个目标,进而朝着预定的长远目标迈进。比如,孩子一上初中或高中,就根据他原来的学习基础考虑每学年每学期的目标,继而再制定一个三年规划。
家长学历低没关系(2)
我们要切记,目标要合理要具体。家长在给孩子制定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定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如果孩子这次考试只考了40分,家长强求孩子下次考试能得到90分是不现实的。
心理学家分析,人的积极性不仅仅来源于实现目标的价值,更取决于实现目标的概率。然而,在现实教育当中,一些家长总是觉得,在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时,如果把目标设置得高一些,孩子暂时实现不了,也可以达到一个离目标不太远的程度。有了这种心理,家长常常不切实际地把孩子的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定得过高。如果目标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很可能会导致孩子不断冲击目标却又不断失败的结果,这对孩子的自信心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当然,家长也不应将孩子的目标设置过低,否则不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要知道“法乎其上,取其中;法乎其中,取其下”的道理。
另外,目标设置得越是详细,孩子在努力的时候就越有方向。比如,家长让孩子“赶快将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做完”的效果要比“你要好好学习”的效果有用得多。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