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便是关于米索船长的自由之国的建设与毁坏的故事。虽然有些研究海盗的学者们认为这个故事虚构的成分很大,但丘却是实际存在的人物。
的确,海盗里面有许多自甘堕落者、恶人及精神异常者,但是,不情不愿地成为海盗的人也很多,这一点我们完全理解。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应该非常期盼像是自由之国这样的国家。
当武兹·罗杰兹被任命为新普洛维顿斯岛总督的时候,在新普洛维顿斯岛的海盗当中,曾经有人提议成立海盗共和国马外界对抗。从国家或是既成社会中被赶出来的人们会想要寻求一个安稳的居住地,这一点绝不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不过最后,还是来看看实际存在的海盗汤玛士·丘的结局吧。
之前已经提过丘在北美的罗得岛受到英雄式的欢迎。他靠着手上的财富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但是他的前手下们却一直很想去印度洋。这是因为许多人都因为酒、赌博及玩女人而花掉庞大的积蓄。
丘不得已只好再度前往印度洋。这次他们也遇到了蒙兀儿帝国的宝物船。可是丘在战斗中受到枪伤而死。关于丘的结局,一本有关海盗的书中也有以下的记载:
“敌人的子弹穿过丘的腹部,丘用自己的手压住从腹部流出来的肠子一阵子。一看到他倒下,船员们都恐慌了起来,就这样毫无抵抗地投降了。”
然而海盗的梦是不会破灭的,只要有一群忠诚的拥护者,“自由国度”中所表述的那些就可以得以延续。
海盗们希望建立一种更好的世界哪怕是冒着死亡的危险。虽然很多海盗被送上了绞刑架或者被打败,但是他们曾经的美好愿望不容被否定。
5.“最后一击”
到今天,世界上仍有零星的海盗活动。
现代社会中仍有海盗在几个偏远的海域劫持船只,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海盗行为就不会消失。但是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制度形成的过程中,海盗不再像黄金时代那样成为影响经济和政治的重要因素。
最后,我们要说到就是阿拉伯半岛东部200多公里长的沿海地带,因为这里素有“海盗海岸”之称。
在这里,有很长的时间一直是海盗们的主要据点,而这些海盗直到19世纪初才被彻底消灭。
从古时候起波斯湾就被认为是航海的摇篮。东西方最古老的贸易通路就经过这里。中印贸易、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在阿拉伯半岛交汇在一起,对此5000年前就有所记载。世代居住在波斯湾和阿曼湾沿岸的阿拉伯人起初以打渔和采集珍珠为生,但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完善,他们开始从事更为有利可图的海洋运输业。
早在公元9世纪,马斯喀特的阿拉伯人就开始同遥远的中国、暹罗(泰国旧称)、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
他们通过海路将东方的香料、佐料、丝绸及其他贵重布料运到波斯湾各港口出售。古代埃及人对死者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时必备的没药和香油就是由阿曼人运去的。运到波斯湾各港口的东方货物沿幼发拉底河向上可直达巴比伦城,然后再由骆驼组成的商队穿越茫茫沙漠将货物转运到地中海沿岸,腓尼基人则再从这里通过海路将货物运送到埃及的各个富饶的城市。
大约500年以后,红海才取代了波斯湾在东西方贸易中所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那时候,波斯湾地区的贸易、航海与海上抢劫活动是非常频繁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当时,海盗海岸上生存着一些阿拉伯部落,但基本上只有查瓦锡姆部落从事海上抢劫活动。该部落人口众多,但在16世纪葡萄牙船只穿越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之前,欧洲人对其却一无所知。
“海盗海岸”以海岸线曲折而着称。其间散布的众多海湾和濒海湖是海上船只最为理想的避难所。查瓦锡姆部落的活动中心拉斯一埃尔一海姆斯城是世界奴隶贸易最繁荣的地区之一,19世纪末这里还存在着公开的奴隶贸易。随着主要商路从波斯湾转移到红海,该部落的海盗活动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但是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却使该地区的海盗活动重又猖獗起来。
1763年,东印度公司的下属贸易机构成立,欧洲人在波斯湾地区的贸易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失去了收入来源的当地阿拉伯人由于生计所迫,又开始从事非法贸易和抢劫,继而发展成后来持续几个世纪的公开的海盗活动。
1778年查瓦锡姆海盗的六艘船只袭击了一艘由殖民地经波斯湾向宗主国传递政府公文的英国船。激战了三天之后,该船被海盗俘获。
第二年,他们又接连袭击了两艘英国船。1797年10月,他们又打起了停泊在布什尔港的英国海军舰队的“瓦伊佩尔”号军舰的主意,差点得手。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当地的贸易代表应部落船队头领的请求,命令“瓦伊佩尔”号船长向海盗们出售火药和弹药。可是火药桶刚被搬到海盗船上,海盗们立即就向英国船开了火,而英国人此时却在悠闲地吃着早饭,没有一点防备。
但他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纷纷跑到甲板上接火。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海战,尽管英舰舰长不顾死伤指挥战斗,65名船员中仍有32人伤亡,舰长本人牺牲。
18世纪末,巴林一位族长的四个儿子告别了家乡,在波斯湾水域活动了数年后在霍尔一哈桑湾附近安居下来,并在这里组建了一个海盗集团。当时无论是土耳其政府,还是波斯政府都不具备足够强大的舰队彻底消灭这两股以卡伊斯岛和拉斯一埃尔一海姆斯为主要据点的阿拉伯海盗。
查瓦锡姆海盗在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敌人是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剿匪活动的苏丹·奥玛纳。
1804年9月,由于不堪忍受海盗不断对本国的沿海地区进行侵扰,苏丹成立了一支讨伐队,他亲自乘坐一艘不大的阿拉伯船驶往巴塞达,准备从那里直捣海盗的陆上老巢,另一支小型船队虽然在近岸地区跟随其后,但难以相互照应,这个疏忽却被海盗钻了空子,三艘海盗船突然从一个小海湾中杀出来,不一会儿,苏丹及其手下就全部被杀。
苏丹的死使海盗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随后他们又袭击了一些英国船。马斯喀特人戴维·锡通船长劝说英国政府组织一支讨伐船队,并亲自率队追捕查瓦锡姆海盗。海盗和孟买的英国殖民当局进行了长时间的艰难谈判后,双方于1806年在阿巴斯港签订了协议。
协议规定,海盗将抢劫的英国船只悉数归还,并支付损失赔偿,保证不再侵犯英国船只的利益;英国人则允许他们在苏拉特和孟加拉之间地区与英国海盗进行贸易。但是,等到英国军舰对阿拉伯人不再具有威慑力的时候,他们又于1808年4月对一艘英国军舰“菲里”号发起了攻击。
该舰虽然只装备了6门火炮,却使海盗们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同年,海盗们又袭击了一艘英国驻波斯大使布里杰斯乘坐的、从布什尔返回并有两艘军舰护航的“锡尔弗”号。
当时,海盗们趁着“锡尔弗”号稍稍落后于两艘军舰的机会,突然将其团团围住。英舰格莱姆舰长严格执行孟买当局的指示,在海盗船没有接舷时严禁手下开火。最后,英船上的22名船员全部被打死,格莱姆舰长本人身负重伤后于慌乱之中乘人不备跌入船舱里。
然而,海盗们却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英国的“内雷伊德”号护航舰,刚刚抢到手的“锡尔姆”号及舰长格莱姆都被救回。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