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土上进行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导弹原子弹结合“热”试验,其风险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发射日程一天天迫近,东风基地的各项准备工作也进入了最为紧张的阶段。承担这次发射任务的是第一试验部第一大队的二中队,1966年10月3日上午,二中队队长颜振清与技术安全科的王和春组织了一次地下控制室适应性试验。参加试验的几个人走进地下室,从密闭封门开始,在第一个小时内,他们坐下来看书、交谈,感觉还不错。在第二小时里,按照试验内容,他们要尽量多说话、唱歌,也可以叫喊或跳跃。但40分钟之后,大家就感到闷热出汗,气短胸闷,有人还出现了心跳过速的现象。坚持了两个小时后,他们启封了一箱氧气再生发生器,运转了约10分钟,才觉得心肺通畅一些了。
在做适应性试验的同时,颜振清和其他几个人还详细检查了地下控制室的器材准备情况,除专用的接电表、补加控制台、调度单机、送受话器、灯泡和保险丝等都已备齐外,还对应急用的氧气再生发生器、防护用具、射线计量笔等器材都按配套作了申报,也对操作人员万一被困厄在地下室时所需几天的食品、饮水做了计划安排,并准备了五条棉被和两个便桶等。
在“两弹”结合“热”试验前的20天内,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先后进行了三次“冷”试验。10月7日17时31分,在东风基地新建的导弹野战发射场,改进型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载着模拟核弹头拔地而起,朝预定方向飞去。
和以往不同,过去发射时,人们老是提心吊胆,害怕失败,但这次试验,却是故意要它“失败”,并且就怕它不“失败”。
这次发射是专门进行实际检验安全自毁系统的飞行试验。
导弹起飞后,弹上和地面所有的设备全都运转正常,并按预定程序、弹道、时机,在导弹起飞50余秒时,地面安全控制系统发出了炸毁指令信号,只见轰然一声,弹头在先、弹体随后凌空爆炸,弹体残骸碎片噼里啪啦地掉在了几十公里范围内。
从上到下都非常高兴。
试验证明,导弹飞行正常,安全自毁系统可靠。
与此同时,罗布泊弹着区也按正式试验程序进行了合练。
随后,东风基地又成功地进行了两发“冷”试验,发射场区和弹着区都按正式试验程序展开工作,从而进一步检验和完善了“热”试验的各项准备工作。
整个“热”试测试过程中,操作人员精益求精,使每个环节都绝对可靠,每项设备、每个参数都达到了最佳状态。进行弹体内、外检查时,操作员王长山发现弹体内部24号Сhā头第5接点上有一根约5毫米长的小白毛,他怕造成通电接触不良,就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细铁丝挑,都没能取出来,最后用一根猪鬃,费了很大劲才把这根几乎看不见的小白毛挑了出来。钱学森对此极为赞赏,郑重其事地把这根小白毛包裹好,收了起来,“我要带回北京去,这是作风细致最典型的事例,是每一个科技人员都应该受到教育的”。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