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黑龙江的黑河市乘船到对岸俄罗斯阿穆尔州首府,参加“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两日游”城市的译名实在太长,大多中国人简称它“布市”,否则十有八九要荒腔走板的,什么“布拉戈维和渴死”,让人以为是在说相声
据说过去到该市去旅游,还真有“渴死”的感觉,因为俄罗斯的宾馆是没有热水瓶的,更没有备什么“热得快”,喝不上开水可是家常便饭现在有所改观,中国游客云集的“友谊”宾馆里,各楼层服务员都会烧上一壶开水,放在值班室的门口,多少满足中国客人泡茶或热饮的要求而宾馆提供的俄罗斯餐饭,则汤水多多,当可以一解旅游之渴首先是各大餐桌上都有一大瓶的碳酸饮料,与“雪碧”相似,口感稍稍特殊一点,瓶子的贴纸上画着两个剖开的大梨子问了导游,得知上面的俄语是“梨饮料”前苏联的《喀秋莎》抒情唱道“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我记得儿时的课文《米丘林》里面有“米丘林梨”甜美而诱人的描述,还想起刚刚在参观布市郊区一个普通农家的庭院时,好几株大树上挂满了青皮小梨有些游客不大喜欢这款“俄罗斯雪碧”,而我则拼命喝,机会难得,畅饮的感觉真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用餐的时候有热红茶供应,随手朝那身材臃肿的俄罗斯女招待招招手,她就会慢悠悠地提着茶壶摇过来但那茶水与你所期待的肯定不同,是甜的,你别无选择于是我会想起前苏联的老电影《列宁在1918》,押运粮食的瓦西里同志在工作汇报时因为饥饿和疲惫而突然晕倒,列宁着急地招呼秘书给他泡一杯热茶,并特别交代“一定要放糖!”
甜的和咸的携手相约似乎是俄餐的特点之一:冰激凌和鳕鱼块冷静对视,烤酥饼与鸡肉丁相映成趣至于盘子里叠得高高的白面包,用手颁了一块放到口里,哈,不甜也不咸,是淡的,比较干硬,但越嚼越有味,于是连吃两块每人的小盘里还有黄瓜红肠熏肉西红柿,每种都是薄薄的两片,这下叉子有了用超若尝试着与面包夹着吃,则别有风味
出场最频繁的明星是土豆,当入座铺着雪白餐布的长桌,第一件事往往就是拿起勺子,从一口扁锅往自己的圆盘里盛土豆汤或土豆红菜汤,外国影视里最常见的吃饭镜头,于是让我有些进入摄影棚的感觉还有就是土豆烧牛肉,40年前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一道“苏修”“政治名菜”,名气太大了也不好,期望了40年才得以开口一尝,难免有所落差反倒是作为主食的土豆泥,一团粘呼呼的扣在平扁的瓷盘上,边上加了几丁红烧牛肉,浓稠的汤汁溅了些许在泥中,口感滑顺,味道似乎也就美了不少,“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撇开政治意义不谈,单就美食论事,还多少有点歪打正着
我们在布市游览,当年捣鼓“土豆烧牛肉”的赫鲁晓夫似乎早被人们遗忘,然而无所不在的是列宁:尽管三色旗取代了“镰刀斧头大红旗”,但该市有“列宁区”,有“列宁广场”,还有“列宁铜像”,且不止一尊呢,都高高耸立着在列宁区参观阿穆尔州博物馆的时候,同样可以感受到很多列宁斯大林以及前苏联的足迹,各式的红军军旗和红军的服装及二战时的武器,特别是卫国战争的宣传画《祖国在召唤》,这些我早在苏联邮票和电影里耳熟能详了,博物馆的陈列其实是“放大的邮票”,或走出《这里黎明静悄悄》罢了……
看完了肚子也饿了,我们就回到友谊宾馆用俄餐,入乡随俗,我竭力吃它个津津有味,前后共计四顿,早中晚大同小异,且顿顿有红茶,那热的红茶,那《列宁在1918》里加了糖的红茶现在回味起来,游历布拉戈维申斯克市似乎就是在品饮一杯红茶,一杯可以一解怀旧之渴的俄罗斯红茶,这样说好像是,又不仅仅是,或似是而非,因为红茶的历史比俄罗斯的十月革命史还要长得很多……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