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九爷定期找唐承欢谈话,时有关怀之语。唐承欢虽知他心口不一,但好话听得多了,却也不由自主淡了对他的恶感。入秋时,被唐门强逼而来的穷少年们不大不小的闹了一场,又是唐九爷出面好言相劝,暂时息了众怒。不过此后领头的几名穷少年陆续莫名其妙的失了踪,再也没有人看见过。
唐冷也开始亲自向他传授医术。唐承欢渐有城府,既不问何时方能学习用毒,也不问秦宝儿的消息,只管一心学艺。师徒间除了医理问答,绝无多余的话。唐冷博学多识,又严以律己,令他暗地里佩服不已。
唐承欢悟性极佳,数月之后,已能提出让唐冷须思索后才能回答的问题。如此过了一年半,唐冷只要出诊,总把他带在身旁,先让他拿捏病人是何病症、如何行药,然后再指出有误之处。到后来指点愈少,几乎均由唐承欢自拿主意。
唐冷出诊的对象只有两种,武林豪强或者高官人家,尤以官宦人家为主。唐承欢跟着他行医,见识了各种各样的宋朝官员,其中最引起他注意的,则是彭山县令上有皇帝御赐“清明廉洁”金匾、下有当地乡绅联名进献“一心为民”牌坊的清官齐振元了。
这位县太爷官职虽小,但美名远扬。有一次身患重疾,遍寻名医不见好转,最后托人来请唐冷出马。唐冷二话不说,带上唐承欢连夜出诊。
唐承欢第一次见到这位齐县令的时候,见他双目深陷、印堂发暗、身子嬴弱,当是积劳之疾,正待上前替他把脉细查,却被唐冷叫去门外等候。他从不违逆师傅的吩咐,也不多嘴询问原因,应声出去等着,过了好久才见唐冷走出来。
唐冷瞧了他一眼,破例解释道:“齐大人是有名的清官,病因自然是积劳成疾。这病关键须得将养,对提高你的医术帮助不大!”唐承欢点头称是,心头却想:“假若每个官儿都象这位县太爷一般廉洁爱民,这世上又怎会有那么多的乞丐和穷苦人家了?”他听多了百姓暗地里议论宋朝官员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事,对这难得一见的清官也就特别有了尊敬和好感。
此时唐承欢已年近十五,在这年的夏天里猛然长高了个子,唐义给他准备的服饰也改为成年男子的冠袍。他这几年以来白天尽在屋子里习文学医,早晚练功时又没有太阳照晒,肤色略显有些苍白,但却因此透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唐门内外不论男女,看见他时都会忍不住多看上几眼。后来唐门中的下人们私下调笑时有个谜语:“有时看来如冰,有时瞧着似玉,男子见了想哭,女子见不着想哭……”说的就是他!
也是这一年,唐九爷开始传他刀法。唐九爷的刀法迥异别家,首先就是他用的刀,只有一尺七寸长,比常见的大刀短得多,比常见的匕首稍长,既可如刀般劈砍,又能如匕首般突刺,变化莫测;其次是招式,步法进一退十,几乎全在退避中进攻,进那一步虚实结合,但主要作用是挑衅诱敌,退那十步才是真正的杀着。唐九爷虽然长得圆胖,但两手灵动如蛇,一套刀法练完,看似风浪不惊,却已足以令他心下惊服。
唐承欢练了足足一年,才将这套刀法学全,期间多有感悟,觉得这套刀法在许多地方,竟与暗器的“巧打”功夫有相似相通之处。唐九一直未告诉他这套刀法的名称,直到他练完了整套刀法之后,才告诉他刀法名曰“败中求”,专门用来对付比自己武功高强的对手。
唐承欢稍一思索,已明其理。对敌时一旦碰上比自己武功高强的对手,硬对硬必然会被对方压制住,唯一的胜利机会便在“出奇制胜”上。而“败中求”这套刀法无论招式步法或刀的形制皆未离开一个“奇”字,因此自己才会觉得与“巧打”的“巧”颇有相似之感。奇巧原本向不分家!
又是一日清晨,他在“飞天小楼”里练完功夫,凭栏眺望,无意间低头瞧去,只见池水中倒映着一名身材修长的翩翩少年。他微微一怔,虽说一直觉得自己不断在成长,却没料到已长得这般高大了,寻思:“小娘和苏叔叔只怕料想不到我竟然千里迢迢来到了唐门,这几年他们音讯全无,多半不会寻到这里来了;我如今这身高,只怕也比铃儿高出许多了吧!却不知这几年来,她都吃了些怎样的苦头?”顿时心里发了慌,掏出彤铃儿的玉佩注目凝视,心思走马灯似的转个不停:“武术一途,艺无止境,我要练到何时才是尽头?不,不,我等得,铃儿流落在外可等不得!”
此时同门的唐成器、唐益芝等人已经常随着唐门弟子在江湖上走动,尤其唐成器还博得了个“唐门虎少”的名头。唐承欢虽未与小辈师弟、师妹们深交,却也知道他们每个人的武功强弱,自量可胜得唐成器,再也抑制不住早日找到彤铃儿,救她脱离苦海的冲动。当即已打定主意,是该离开唐门的时候了!
最好的txt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