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彼得堡涅瓦河边,有一艘世界知名的战舰。这是一艘创造了历史的战舰,它的名字是阿芙乐尔。89年以来,它的炮口一直指向冬宫。
1917年11月7日,随着它发出的一声怒吼,俄罗斯人民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
不过,这声炮响险些被否决,历史的这一页也差点没翻过去。
1917年2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进行了四年,俄国人民困苦不堪。彼得格勒的工人、士兵发动起义,推翻了统治俄国300余年的罗曼诺夫沙皇王朝,双头鹰国徽黯然坠落。
此时,俄国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国两政。一个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一个是工兵代表苏维埃。后者握有实权,却自愿让出权柄,甘居次要地位。
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让俄国人民失望了。临时政府虽然隔三岔五颁布一些改革法令,但是雷声大、雨点小,很少兑现承诺。
人民厌恶战争,渴望和平、面包、土地;临时政府对世界大战的热情却丝毫不逊于沙皇政府,对土地改革则提不起什么兴趣。
临时政府与人民之间的鸿沟日复一日地扩大。
怎么办?
正如19世纪俄国历史学家索洛维约夫的名言:“人民已经起床了,准备上路,但在等待什么人——等待着领袖,领袖出现了。”
1917年4月16日晚,成千上万的工人、士兵汇集在彼得格勒芬兰车站,等待着领袖归来。
从国外归来的列宁被千百双手举到一辆装甲车上,探照灯从各个地方射出光线,集中在他身上。列宁发表了他回到俄罗斯的第一次演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万岁”,第二天,他发表《四月提纲》,指出临时政府所进行的战争,仍然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要想结束战争,就必须将 “全部权力归苏维埃”。
列宁的话在苏维埃内部引起争论,以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为代表的许多人认为在短短的时间里进行第二次革命是不可能的,应该允许临时政府继续执政,以苏维埃对其实施监督,督促它改革。
此时的布尔什维克其实是一个非常小的政党,它的党员数量很少,政治影响也不大,拥护者主要是一些产业工人。因此,列宁夺取政权的主张在苏维埃内部,特别是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看来是非常不切实际而可笑的。
1917年6月16日,全俄工兵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讨论临时政府问题。
孟什维克的代表策烈铁里认为没有一个政党愿意为国家命运承担责任,他说:“在俄国没有一个政党会说:把政权交给我们手里,走开吧,让我们来代替你们的位置,这样的政党在俄国是没有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新途(3)
在一片赞同声中一个声音异军突起:“有!有这样一个党,我们的党随时都准备夺取全部政权。”
是列宁让历史在这里凝固了一下,但是随后爆发出来的是满堂哄笑。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控制大会,通过了支持临时政府的决议。
其实,即使在布尔什维克内部,也只有很少人支持列宁的主张,在斯大林和加米涅夫主办的《真理报》上,对临时政府的态度也是摇摆不定,以妥协居多。
这也许就是历史的魅力,在历史没有揭开它的面纱时,能够把握历史并坚定走向未来的只是少数人,在历史的关节点大多数人都是盲目的,焦急地等待着揭盅的那一刻,并通过嘲笑那些目光独到者来证明自己并不那么迟钝。
随着时光的推移,历史证明了列宁的眼光。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