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国崛起俄罗斯 > 3、我是俄国人

3、我是俄国人

沙皇尼古拉一世叫人向她讲明她将会因此失去一切,甚至不能与别的到西伯利亚陪伴丈夫的十二月党人ℚi子那样享受某种宽大待遇。可她依然要追寻着爱人的足迹到西伯利亚。

沙皇虽然愤怒不已,却也为这位法国女郎所打动,破例批准了她的结婚申请。当唐狄到达西伯利亚时,当地的官员以未接到沙皇命令为由,不许她见伊瓦谢夫。于是她在到处是流放犯人的小镇上打听爱人的消息。

据说她遇见了一个流放强盗,他为她的经历大受感动,于是替这对忠贞的爱人传递书信,不顾风雪,不顾疲倦。

爱情(6)

终于唐狄得到了许可证,他们结了婚,面对漫长而暗无天日的苦役犯生活,她始终没有后悔,也没有怨言。几年后,苦役改为永久流放,虽然处境稍好了些,可恶劣的气候和苦难的生活沉重地压垮了妻子,她倒了下去。一年后,她的丈夫随她而去。

这对爱人留下的诗文中那浓烈的情感,曾使那些检查犯人书信的铁石心肠的检查官也为之动容、哭泣。

同样的故事有很多,十二月党人贵族出身的妻子或是情人们,许多都枯萎在这片冰天雪地中。

作为俄国第一代革命者,十二月党人的影响极为深远。他们对理想的执着和庄严的死亡极大震动了俄罗斯的灵魂,在俄罗斯民族­性­格中永远打下了理想主义的烙印。

理想在一代代知识分子身上传承,理想也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尊敬。

在十二月党人起义后,沙皇召见普希金,说:“那个时候如果你在彼得堡,你会怎么做?”

普希金说:“我肯定会参加起义。”

1837年2月10日,普希金去世。沙皇政府压低葬礼的规模,排斥民众参加。但民众却歌咏着《自由颂》络绎不绝地去向普希金告别,普希金的一位朋友问一个泪流满面的老人是不是普希金的亲人,老人回答:“不是,但我是俄国人”。

理想在一代代知识分子身上传承,理想也得到了俄罗斯人民的尊敬。

列宁评论:“十二月党人唤醒了赫尔岑,赫尔岑展开了革命鼓动。响应、扩大、巩固和加强这种革命鼓动的,是平民知识分子革命家,从车尔尼雪夫斯基到民意党的英雄。”

三十年后,又一位沿着十二月党人的足迹前行的思想巨人写道:“我当时只有14岁,隐没在人群中,就在那里,在那个被血淋淋的仪式玷污了的圣坛前面,我发誓要替那些被处死刑的人报仇,要跟这个皇位、跟这个圣坛、跟这些大炮战斗到底。”

他叫赫尔岑,出身大贵族之家。年青时,老师总训斥他说:“您不会有出息的。”

但当他把这些决心告诉老师时,老师们很惊奇:“我的确以为您不会有出息,不过您那高尚的感情会挽救您。”“但愿这些感情在您身上成熟并且巩固下来。”

这种对十二月党人理想的普遍认同,不仅在赫尔岑身上成熟并巩固下来,也在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俄国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身上巩固下来,更在一代代苦求救国之路的俄罗斯知识分子身上巩固下来。

正如赫尔岑身后有查哈琳娜,车尔尼雪夫斯基身后有奥尔加,在这些知识分子身后都有一位与十二月党人ℚi子一样,愿意陪爱人流放天涯的俄罗斯姑娘。她们慰藉了俄罗斯英雄的灵魂。在她们身上,体现了一个民族对自己最优秀分子的呵护。

俄罗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民而伟大,也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民而幸运。他们是俄罗斯崛起的基石。

普希金之后的历代的知识分子大都视人民的福祉和国家的命运为已任,前赴后继地为苦难俄罗斯寻找新的道路。他们的名字是赫尔岑,是陀斯妥耶夫斯基,是屠格涅夫,是托尔斯泰,是列宁……

面对俄罗斯知识分子对俄罗斯道路的探寻,历代沙皇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俄罗斯命运的­操­控。

在此后一百年的时间里,俄罗斯的道路落入一个怪圈,每当俄国打败仗后,沙皇会自上而下地施行改革,但为了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改革无法彻底,于是若­干­年后再次沦于困境。

俄国的现代化道路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前行。改革在经济、科技、教育领域进行,完全不触动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这成为俄国历代沙皇改革的一个特点。

改革(1)

1855年,一位沙皇死了,他死得不那么体面,他是尼古拉一世,他饮毒自尽。原因是与英法联军的战争连连失利,尼古拉认为无法保持自己作为沙皇的尊严,只好一死雪耻。这场战争为什么会失利?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