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国崛起俄罗斯 > 1、皇帝正在死去

1、皇帝正在死去

不过,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尽量不去触动专制制度和农奴制,这是俄罗斯历代沙皇共同特点,他们尽可能向西方学习先进文化,在经济、教育领域倡导改革,但同时也尽可能维护农奴制和专制帝制。如果逼不得已,至少也要保有专制帝制。

俄罗斯的现代化道路就这样背负着过于沉重的包袱前行。正如1866年,亚历山大二世的亲近大臣乌鲁耶夫在日记中记载了自己对沙皇圣旨的理解,他写道:“现在我们的原则和思想一如既往:我们立足于维护政权。”

1892年莫斯科工商业界领袖莫罗佐夫满怀感激地说:“君主的恩惠在提高20%的关税中升高了。”其实提高关税只是新任财政大臣维特的一项政策。

“建立自己的工业,这不仅仅是经济任务,而且是政治任务。”与前任只注重某一方面的财政问题不同,维特明确把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作为主要任务,通过铁路建设带动重金属和燃料工业的发展,并用增加间接税和吸引国际资本的方式筹集资金。

维特体制为俄国工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在他任内,煤产量增加2倍,钢铁产量增加4倍,铁路里程增加87%,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达。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俄国的工业基础已经建立,缩短了与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并在较大程度上摆脱了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在欧洲的尴尬处境,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

现代化使俄罗斯迎来了“白银时代”。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激进主义思想,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思想纷纷出现,它还催生了现代社会两大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为现代化的深入发展和彻底推翻旧政治制度,做好了政治力量的准备工作。

拉伊夫认为:真正的现代化必须是自发的、连锁反应式的社会蜕变,是其本身规范的建立和意志的表现。

俄国现代化近程中,沙皇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他把推行现代化当成摆脱统治危机的手段。这也决定了俄国现代化是在保存和维持专制制度基础之上的现代化,主要是经济领域的现代化。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泥足(1)

1870年,一位年青的画家来到伏尔加河畔,他看到一群纤夫呼喊着悲怆的号子,艰难着拖着大船前行。这位叫列宾的画家被眼前的情景深深打动,用3年时间完成了一幅作品,他本人也没想到这幅作品会成为世界画廊中的珍宝。

这幅画的­色­调充满了贫穷、饥饿和辛酸的影子,这是俄罗斯底层人民的写照。正是这一群帝国的奴隶,牵引着苦难的俄罗斯缓慢前进。

1、每一天都是黑夜!是漆黑的黑夜!

这个时候,农奴制改革已过去了十年。但“被解放的农奴们”仍然在苦难里挣扎。

土地只够糊口,人身不再被束缚,但农村公社依然固执地约束着人们。农村没有形成工业的庞大市场,即使到了20世纪初也没有太大的改变。

1903年一位经济学家建议:“农民的小屋是最好的市场”,主张开拓国内市场。

这引起企业家们的嘲讽,“梦想将我们的冶金业生产束缚在马掌、铁车轴和马口铁的需求上,这完全不是面对现实的人的想法。”

什么是俄国的现实呢?

用俄国企业家们的话表述就是“在俄国居民极狭小的需求方式下,官方是产品最主要的需要者,所有的工业部门都要采取措施取得官方的援助和在具备官方定货的条件下生产。”

到20世纪初,俄国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6,工业总产值只占国民经济的41%,俄国基本上还是一个依靠出口谷物换取国外工业品的农业国。

俄国资产阶级把企业前途与沙皇政府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是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封建文化传统的表现,也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不彻底的结果,这为俄国现代化之路设置了难以克服的重重障碍。

与农民命运一致的是工人所受的严重剥削:16小时工作日、低工资、童工、恶劣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我们就像被锁着的狗,一辈子被幽禁在无知和恐怖之中,没有一点点出路!——我们什么都不知道!我们对什么都害怕!我们的生活就是黑夜,每一天都是黑夜!是漆黑的黑夜!”这是高尔基笔下的俄罗斯人民生活状态。

在列宾画这幅俄罗斯人民群体像的时候,不知是否听到了伏尔加河畔传来的一声嘹亮哭泣。一个婴儿诞生了,他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这个名字也许让人觉得陌生。他有另外一个名字:列宁。

1905年,俄罗斯和日本在中国的领土上大打出手的时候,“革命正在战线后面的俄国内部传播开来。”

1月22日是一个星期天。清晨,彼得堡风雪交加。

15万工人和家属扶老携幼,前往冬宫和平请愿。他们举着请愿书、圣像和沙皇尼古拉二世的画像,唱着东正教祷告歌,请求实行代议制议会、免费教育、八小时工作制、增加工资、改善工作条件。

但是抚慰手无寸铁者美好愿望的不是笑脸,而是枪弹和铁蹄。数百名请愿者死伤在彼得堡街头。

流血的星期日打破了沙皇“仁慈小父亲”的传统形象,人民被愤怒了。

沙皇尼古拉二世素有“血腥沙皇”之称,因为在1894年他登基加冕之日,数千名百姓在广场上自相践踏而死。

在1897年俄国人口调查表上,尼古拉二世的名字下赫然写着:“姓名:罗曼诺夫·尼·亚,等级:全俄国皇帝,主要职业:俄国土地的主人,副业:地主”。在皇后的名下同样写着:姓名:罗曼诺娃·亚历山德拉·费多罗芙娜。母语:德语。主要职业:俄国土地的女主人。

列宁说:“无产阶级在一天中所受到的革命教育,是他们在暗淡、平常的、受压制的生活中几日几年都不能受到的。”

泥足(2)

在布尔什维克指引下,世界目睹了整个俄罗斯民族举行罢工的非凡景象:工人建立苏维埃、领导革命,农民夺取地产,大学生走出教室举行示威,黑海舰队的水兵发动兵变,少数民族要求自治……

自由派贵族大臣维特说:“整个俄国都对现状,即对政府和现存制度不满。大家都不同程度上自觉地,甚至是不自觉地要求变革。”

沙皇让步了,他颁布了《十月宣言》,允诺给予言论、出版和###的自由。

孟什维克和资产阶级政党喜出望外,认为专制制度已不复存在,俄国已进入立宪国家行列。

但这只是缓兵之计,沙皇政府很快便腾出手脚,在英法各国支持下,发动反扑。

有“俄国俾斯麦”之称的斯托雷平提出“先安定,后改革”的口号,把行刑队和战地军事法庭派往俄国各地,大肆逮捕和屠杀进步人士,行刑队的绞索被戏称为“斯托雷平的领带”。

在彼得保罗要塞,有一间囚室,1905年一位囚犯被关进来。他是因为写革命传单被捕,当他1906年出狱之后,迅速完成了一部经典名著——《母亲》。他的名字俄语意思是“最大的痛苦”,中文音译叫马克西姆·高尔基。

1906年的俄罗斯母亲的确生活在痛苦之中。仅仅上半年,就有7万多人未经审讯而被逮捕、流放和监禁。革命失败了。

这场革命在俄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列宁说:“没有1905年的‘总演习’,就不可能有1917年10月革命的胜利”。

2、自己在自己的死刑判决书上画了押。

这场革命另一个作用,是迫使沙皇政府进行最后的自我拯救。

总理大臣斯托雷平上任。与他在政治上的表现相反,在经济上他却发起了“最激进”的改革。

改革核心是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第一次承认农民可以拥有土地私有权,并使土地真正进入流通领域。先后有1600 万俄亩土地真正回到农民手中,有240 多万户农民从村社退出,自主经营。300 多万农民或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或加入移民大军。

列宁认为:这一行动成为“在不废除整个地主土地占有制的条件下,可以打开的最后一个汽门。”

与1900年相比,1913俄国煤产量增长121%,棉花加工量增长62%,出口总额增长112%,国民收入增长,人均粮食产量达历史最高值。到1914年,俄国成为世界第六贸易大国,第四工业大国。

斯托雷平在1909年夸口说:“假如给俄国20年的国内外和平,你就会认不出俄国了。”

但历史没有给俄国这个机会,这也许是俄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缕余晖,像所有气数已尽的王朝一样,俄国并没有因斯托雷平的出现而摆脱覆灭的命运。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