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女性心理健康枕边书 > 第35节:从容应对社交--社交心理(9)

第35节:从容应对社交--社交心理(9)

典型案例:

温瑞娜今年34岁,在政府机关工作。她的­性­格开朗,过于热情,在单位人称"宇宙广播站",天上的、地下的、国内的、国外的、单位的、家庭的,没有她不说的事。

一次,单位的一位女事无意中与她说讨厌单位的某某领导。她没有多久就传播说这位女同事受到了某某领导的­性­­骚­扰,领导是­色­狼。闹的全单位人心惶惶的,关系都很紧张。

又一次,一位男同事耷拉个脸着来上班,大家都忙着工作,她凑上去打听。那位男同事数落了妻子和岳母的一大堆不是。温瑞娜听了以后,传播说是因为男同事妻子有了外遇的问题,气得男同事与她几天不说话。而且他的妻子跑到单位来找温瑞娜质问。

还有一次,她听说同事说某某领导被上级纪检部门找去谈话,她把话传播出去,说领导有了严重的问题,要被判刑了。

……

类似这样的事情举不胜举,现在她一上班,单位的人都像避"瘟疫"一样离她远远的,没有人敢与她说话,生怕自己某一天也成为她嘴里的"花边新闻"。

单位没有说话的机会了,她就开始在家里"乱传播",闹的家里亲戚关系也紧张起来,丈夫气的也不爱与她说话了。她感到很苦恼,觉得生不如死。

俗话说得好:"沉默是金。"很多的时候,都是"祸从口出"。所以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要"三思而后行",把住自己的"嘴",决不做长舌­妇­。后来,温瑞娜来看心理医生,医生告诉她患的是典型的"­干­涉癖"心理。

一般来说,有­干­涉癖的人在事业上没有追求,生活中又缺乏正常的心理满足,于是就靠打听、传播和­干­预他人私事和隐私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它对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极为恶劣的影响。

其实,­干­涉癖形成的最大原因首先就是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闲着无事可­干­,于是就靠打听、传播和­干­预别人的私事和隐私来获得病态的心理满足。其次是缺乏道德修养。它的后果是十分恶劣的,不仅对他人不利,更重要的是败坏社会风气,使得人人自危,工作没有安全感,生活没有幸福感。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凡事请摆到桌面上。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这是缺乏道德修养的标志。

可以说­干­涉癖这种心理障碍对人际关系有百害而无一利。许多­干­涉癖满足在人们之间制造矛盾,结果伤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心理专家告诉你--沉默是金

有这么一个故事:

在古代,贾姓人家、李姓人家同住在一个镇子里,而且是邻居。一天,贾姓人家的男主人回家说街头有一个杀人犯,在大街上连续杀了5个人,官府正在抓捕。奇怪的是这个杀人犯长得跟他特别相似,为了避嫌,最好不要出门了,在家安歇几天。李姓人家的女主人爱打听事,耳朵竖起来,隔着墙隐隐约约地听了几句片面的话,认为贾姓人家的男主人是杀人犯,害怕得要命,强烈要求丈夫连夜搬家,李姓男主人莫名其妙地问为什么,她说邻居家是杀人犯。丈夫也胆小怕事,没有主见,糊涂地跟着妻子连夜往城外跑。到了城门口,糊涂的县官抓住了他们,判他们是杀人犯。他们反驳说不是,杀人犯是邻居贾姓人家的男主人。县官摇摇头,武断地说:"我的推理是,肯定不是你们的邻居,就是你们家。如果你们没有杀人,为什么要跑啊?所以说肯定有鬼。否则跑的应该是贾姓人家。"结果,他们稀里糊涂的就掉了脑袋。

虹桥书吧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