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兵部尚书佚事 > 何以度潇湘 五(1)

何以度潇湘 五(1)

全国一千零四十个驿站,名义上由兵部掌管,实际上过境官员本人及其随从所需的食物、马匹和船轿挑夫等费用,全部由当地负责。邵武地处闽北要道,却不够富裕,地方官员对接待之事感到十分头痛,吃饭能两桌并一桌的尽量并,能省一碗尽量省一碗。这天,李春烨到来,一行五人,和辽东三人并一桌。这是一张八仙桌,只有八个位置,主人搬张短凳塞在一角自己坐,迭声抱歉挤了点。李春烨笑了笑,嘴上说没关系,心里头有点不快,觉得不够面子。卓氏善解人意,将女儿抱在怀里说她要喂饭,腾出一个坐位。

桌上也备了酒,边喝酒边闲聊,这才知道辽东来这人叫罗立,就是邵武人,以前在这里当班军,袁崇焕调辽东时带了去,现在委派他回邵武四县来募兵。为什么要跑这么老远来募兵呢?原来,袁崇焕上疏奏说:兵统于将,惟将识兵。募兵者未必尽识兵律。何况募者一人,统者一人,出关而用者又一人,兵既与将不相熟,危急之时怎么不鼓噪而逃?而由于将不识兵,又怎么按军纪处之?只有求良将,使之分路而募。良将胸富甲兵,既足慑服众志,且平日或有本约之豪杰,临时亦有情义相投。以此将募,即以此将统,仍以此将用之出关破敌,首尾始终合于一人,耳目手足连于一气,才富有战斗力。皇上准奏,于是袁崇焕命若­干­亲信分赴各自家乡募兵。李春烨听了,觉得很有道理,觉得袁崇焕这人确实有些真知灼见。

晚上话比酒多。主人并不想让客人脱了脑袋海喝,罗立公务在身不敢多喝,李春烨想着明天一早赶路也不敢多喝。一到邵武下榻驿站,李春烨就命铺兵连夜出发,给家里送信,说明天清晨上路,天黑前赶到家。届时,家里人会等,不敢耽误。

李春烨早早就寝,但失眠更厉害。如今,景翩翩在他心里安营扎寨了,挥之不去。他索­性­坐灯下读《散花词》,读着那个“回川逆折声潺潺,枕边环泪摧朱颜”的女人,自己也“哀猿一声夜未半,峡峡柔肠寸寸断”了。

景翩翩的诗大都言情,或闺情,或怨情,或誓情,有些诗好懂,有些诗不好懂。字里行间究竟藏着她什么样的心情?他一遍遍咀嚼……

第二天一早赶路。出和平镇,邵武与泰宁交界处的路边有座水口山,叫天符山。这山峦不高,山上新筑起一座宝塔,呈六角形,砖木石混构,别具一格。路过时,卓氏直嚷要上去看看。李春烨拗不过她,嘟哝一声“要赶路啊”,还是要求停了轿。

那塔离路只有一两百步。李自枢跟着走,女儿由李春烨抱着。女儿快三岁了,对这个满目碧绿的山野好奇得很,圆睁了两眼四处看。李春烨被女儿感染了,兴奋起来,让女儿骑到肩上,让她看得更远更多。卓氏瞟了他一眼,嗔道:“等下撒泡尿,让你高哉啦!”

“没关系!”李春烨笑道。“我宝贝女儿撒的,胜似甘霖!”

这塔底门额上­阴­刻着行楷字:“天启元年秋月吉旦聚奎塔赐进士第知邵武县事袁崇焕立。”原来还是袁蛮子的杰作啊!李春烨如逢故友,把六层塔每层门楣上的字辨认个究竟,看那些未署名的字是否也出自袁氏之手。倒是让卓氏等不耐烦,一连三次催他快些赶路,他才恋恋不舍下山。

越往南,卓氏和李自枢就越兴奋。他们都生在北京,几乎没出过京城,没想冬天了,南方还满山青翠,野花野果一丛丛一簇簇,争奇斗妍。卓氏最喜欢的是萱草。那草还有一个更美丽的名字叫“忘忧草”,有一个动听的故事,说是从前有个贤良的女人以欣赏此花来消解等候丈夫长久未归之忧,令人过耳不忘。她在京城家中就有栽种这种花,没想这是长在悬崖上,金灿灿一片又一片。悬崖峭壁本身就好看,多姿多彩。从崇安、邵武到泰宁,有一条长龙样的赤石群静静地卧在那里,像硕大的宫墙,但比宫墙更绚丽,更鲜活。卓氏直嚷道:“要是带了笔墨就好,我就画下来!”

岩洞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深浅不一,但一个个都像隐藏着什么惊人的秘密。一落轿歇息,他们呣子就要指指点点。李自枢问:石头怎么会是红的?是谁染的?怎么会有那么多洞洞?是谁挖的?挖那么多洞做什么?问个没完。李春烨只是简单作答,说那洞用处很多,比如建庙宇,避战乱,读书,等等。进而问:为什么要跑那样空空的洞里头去读书呢?这就一言难尽了,李春烨说:“以后慢慢给你讲吧,现在要赶路。”李自枢兴犹未尽,不肯走。李春烨只好说:“那洞中有‘石伯公’,会把人藏走呢,我们快跑!”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