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兵部尚书佚事 > 何以渡潇湘 九(1)

何以渡潇湘 九(1)

上午,雨下得淅淅沥沥,李春烨还是打算到江日彩家走走。回来几天了,天天忙着福堂的事,亲朋好友都没去走走。有些人找上门,也没空多坐坐。其他人也罢,江日彩家不去说不过去。今天上午,刚好没要紧事,要赶紧走。不然,说不定又冒出个什么事来,走都走不开。吃了饭,拿了伞,正要撑开的时候,却有两个后生挤一把伞连奔带跑直往他家大门冲来。他收了伞,闪了闪,让两个后生跳上屋檐台阶。

“爷爷……爷爷!”后生收了伞,发现李春烨,先后叫道。李春烨愣了,认不出是谁。“我们是英仂的弟仂!”

英仂是江英,江日彩的四女儿,李春烨的三媳­妇­。李春烨连忙赔笑:“舅仂啊,大亲哟!厅上坐!厅上坐!”

按规矩,双方得跟小孩称呼,也就是江英的两个弟弟跟她儿子称李春烨为爷爷,李春烨得跟她儿子称他们为舅舅。说“大亲”,那是赔罪。李春烨进而说:“孩儿长得快。后生认老的易,老的认后生难啊!我又很少在家,莫怪!莫怪哟!外婆身子可好?”

“好哩!”其中一个后生答道。他们两个像双胞胎样难分仲伯。“她说,等爷爷安闲下来,请爷爷过去吃餐饭。”

“好哩好哩——!我刚刚正想过去你家哩!”李春烨说着说着发觉这话真的跟假的一样了,索­性­不说,改而泡茶,并教导两位后生。“茶叶要好,烧水也非常讲究。苏轼说,水刚开时泛起蟹眼大的气泡,再过一会儿就有鱼眼那么大,发出松涛一般的声音。水开到这种时候最好。茶叶要在水中浮悬转动,像轻飘的雪花一样……”

“我们是粗人,哪有那么多讲究。口渴起来,乞丐摸到银子样的……”

“你们两个,认真看来还是有区别啊!”

声音更亮的抢先说:“我更小,小一岁多,叫江复,更贪玩,晒更黑。他是我哥,叫江豫。”

岂止更黑!满脸痘痘,跟丹霞岩一样没点儿光滑。江豫点了点头,表示对江复的说法认同。他急切说:“爷爷,我们找您有事。”

“哦——,快说!”李春烨忙着听,忘了斟茶。

江豫、江复兄弟找上门来,是为着修鬲岭路的事。这事说来话长,但李春烨一经点题就明了。

福建开发很迟,唐以前乏善可陈。泰宁也一样,到五代时王审之入闽,还“榛芜垣野,烟火仅百家”,到北宋“民户三万,岁出赋万缗”。宋时,人文也昌盛,出了叶祖洽、邹应龙两个状元,还有二十多名进士,令人刮目相看。然而,这以后一蹶不振。整个元代,没一个进士,只出几个举人。进入大明,没什么改观。究竟为什么呢?如何才能重振泰宁科举?泰宁人,包括来泰宁做官的都伤透了脑筋。原来,县学明伦堂建在礼殿之东。洪武年间(1368—1398),知县定定觉得它太破烂,重建于礼殿之北。而这受地势限制,殿堂呈相压之象,檐宇相蔽,显得昏冥郁塞。正统年间(1436—1449),教谕李卓认为学宫位置不行,坏了泰宁科考的风水。于是,号召全县集资,在旧址重建明伦堂。可这并不济事,此后八十年仍无进士,仅四名举人。嘉靖年间(1522—1566),邵武知府潘旦也为泰宁着急,找出问题在于学宫位置不对,该迁个好地方。哪地方好呢?城里城外寻一遍,他相中秀峰连叠、绿水环绕的蓦湖坳。有人异议,说那附近是乱坟场。潘知府斥责道:“我们都是孔圣人的弟子,道义在肩,正气堂堂,还怕鬼吗?鬼怕我们才是!”学宫坚持迁蓦湖坳。哪料蓦湖坳也不争气,此后十年连举人都没一个。监察御史、代巡按白贲到泰宁视察,县教谕凌瀚诉苦说:“蓦湖坳那鬼地方,宫墙颓芜,四处丛冢厉窟,夜半鬼哭,哪是读书之地!”白御史深有同感,说:“坟墓妖气,难以攘却。孟母教子,尚回避陵冢。如今育才之地,圣贤之宫,怎么能挤在秽毒之间呢?”于是,召集全县富户出资,将学宫迁至城北天王寺,还增建文庙、尊经阁、启圣堂、敬一亭、­射­圃和讲堂斋舍,应有尽有。可惜,此招也不灵,此后十余年仍然无人中举。诸生江一龙、李汤臣等人上书,请求将学宫迁回炉峰山旧址,知县不敢耽误全县子弟的前程,自己带头捐了俸禄,一应迁回。但此举也不奏效,此后五六十年仍然举人也不见。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