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烨抽空去看皇上。
皇上不是谁想看就能看到的,但李春烨与当今皇上有私交,想看就不太难了。早在他还只是裤子都穿不大清楚的皇长孙的时候,他们就熟了。那时候,李春烨常跟魏忠贤一起吹牛、喝酒,偶然会碰到他。他那时候没什么人管,读书没什么心思,常跑出来找魏忠贤玩。他能玩做木工、做泥水,还能玩铁铜,从简单的木偶到流水器,他都能制作。开始时,这个十来岁的皇长孙只是叫李春烨与魏忠贤两个四五十岁的大男人给他当当帮手。有一次,李春烨无意说到,家乡泰宁也有人到京城建过皇宫,他一听就来兴趣,马上追问怎么回事。李春烨说,传说成化年间(1465—1487)建皇宫时,一是正殿内的主梁因为在运输中受磨损,短了五寸;二是内海龙凤桥,从云南运来的汉白玉石梁短了三寸;三是御书房宝石宫灯,有一盏忘了在建筑时挂上,现在房顶太高,没办法补挂。对这三个难题,宫中良匠束手无策,只好发皇榜,向天下求贤。榜到泰宁,挂了几日无人敢揭。有一天,李知县亲自向过往行人解说:“本知县李……木匠……”这时候,刚好有一个姓李的木匠从城门经过,误以为叫唤他,连忙应声。知县听有人应声,一看又挑着锯子、刨刀之类,便认为他揭榜。李木匠说他只会做小木,不会做大木。小木是指家具,大木是指房子。知县以为他吓怕了才反悔,一边劝说一边强行送他上路。途中到一个客栈入宿,店家见是皇命钦差,便叫两个人侧立两边同时用手撩起门帘,恭请进门。晚上入睡,李木匠个头大,而床太小。店家想个办法,在床架两边垫一块短板,再搁床板,加长了床。第二天欢送皇差,店家高挂灯笼,用两个梯子搭成“人”字架,就挂到房顶。李木匠把这三件事记在心里,见了皇上,从容建议:主梁短的问题,只要在梁的两头各加一个龙头,再用龙嘴衔住大梁;石梁短,只要在桥墩上做个雀,用以替代拱形就不怕短;挂宫灯,只要两边搭个“人”字架,再用土将架子逐级垫高即可。皇上听了觉得有理,马上命人照做,果然解决三大难题。皇上大喜,要大加奖赏。李木匠说,他一不要官二不要钱,只要放他回家就行。皇上依了,赐他号称“李斫头”。听完这个故事,朱由校问这李斫头是不是李春烨祖宗。李春烨如实说不知道,但朱由校还是开玩笑称他“斫头世家”。
朱由校有很多奇思妙想,工艺日臻精湛,乒乒乓乓做了七七八八的玩意儿不满足于自我欣赏,也不满足于身边诸人吹捧,还想高山流水觅知音,便命李春烨等人把他制作的木样拿到宫外去卖。李春烨从来没做过买卖,这木样在开始时又不让直说是宫中做的,不容易成交。第一次就带着原物回来,吓得他躲到天黑,还想不出什么法子交差。魏忠贤脑子就灵活了,教他自己垫些钱,就说卖了。碰上这种事,垫些钱也罢,问题是让他看穿撒谎怎么办?魏忠贤说应该不至于,多编几句买主喜欢的话,肯定没事。没想到,朱由校只顾高兴,不仅把“卖”的钱全部赏给李春烨,还另给小费。以后,每次都这样。后来他登基,很快把李春烨调工科,要让“斫头世家”发扬光大。
皇上行踪一般人捕捉不到。李春烨了解皇上,一探听今日没上朝,也不在三大殿工地,就直奔后海。
“‘斫头世家’快过来!”皇上一见李春烨进门,不等他开口便招呼。“朕与厂臣正头疼哪!”
魏忠贤和皇上面对面坐在茶几边喝茶,一只小猫睡在他脚边。这是皇上的工棚,四周木料,中央有一只快要完工的小画舫,茶几就摆在刨花边。李春烨三步并两步奔过去,跪到皇上面前,叩呼万岁。皇上让他平身,魏忠贤起身从边上搬了一张小凳子摆在茶几另一边。
几个月不见,皇上像老了几十岁,二十来岁就像个小老头,一脸菜色,又赤祼着上身,只穿一条裤衩,一只脚架在小椅子上。李春烨想起一则传说:明太祖命人画像,画师写实,惹得大怒,推出问斩。再进来的画师学乖了,画得高大魁梧,红光满面,龙颜大喜,加官又赏钱。宫外之人,谁能料想皇上是这副老农模样?知道内情的,不足为怪。泰昌皇上一登基,不就送了一堆美女,害得不足一月就毙命吗?前些日子,精挑了五十名美女进宫,不把他折腾得几几歪歪才怪呢!李春烨的心不禁颤抖起来。从老家出来的时候就开始构想好,见到皇上要如何如何叙述离开京城以来的心情,现在给这副景象一惊,腹稿乱了。好在猫一样的魏忠贤注意到他带来的小包,垂涎欲滴问:“老弟这回带了什么好吃的?”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