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离省委书记的到点年龄还差一岁,下得有点不情不愿。
邓中康当上书记后从工作稳定性和连续性出发,基本上没有改变王嘉驹的工作思路,但没有照搬照套。两个人虽说在年龄上相差只有六七岁,但是在性格上、思想上完全是两代人。王嘉驹有工农干部敢打敢拼的性格,办事果断,雷厉风行;邓中康属于学者型干部,办事谨慎有原则。正由于性格互补,中央才决定王嘉驹留任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王嘉驹从省委书记位置上退下来后一时难以适应,过去每天忙上忙下总是在忙碌,现在除了每个月一次例会外,其他日子基本是无事可干,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只能用在看报看文件上……见邓中康的讲话越来越“离谱”,越来越与自己背道而驰,他就有想法,特别是他过去颇为得意的口号再也没有人提起,王嘉驹感到自己的时代已经久远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突发事故(5)
下来干部最注重这些,自古英雄谁服输?他发起“反攻”……
邓中康这才意识到尊重不够、沟通不够,想上门“负荆请罪”却没有机会,也是王嘉驹根本不给他机会。于是两人隔阂越来越深,误会越来越多,到了半公开的程度。以后是不能见面,见面就有火药味,群众有目共睹。
四
邓中康、王嘉驹相继来到中央巡视组下榻的紫湖宾馆。
李组长亲自为他俩倒茶水。李组长是国务院某部刚刚退下来的部长,也曾当过省委书记,跟他俩也不陌生,具备当调和人的资格。
邓中康今晚的姿态很高,首先检讨自己对王嘉驹汇报不够、交流不够、尊重不够、听取意见不够,请求王嘉驹从全省工作大局出发谅解他、帮助他,捐弃前嫌重归于好。
应该说他的心是诚的,可是王嘉驹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有话要说,要把肚子里的话全掏出来……讲到激动处他还站起来。
这个动作是他当省委书记时人们从电视上看得最多的动作。
李组长见王嘉驹火药味很浓,想缓和一下气氛又怕惹他生气——不能不谨慎,早就听说过他的厉害,果然名不虚传。
邓中康对王嘉驹的批评全领了,但是有一件事必须讲清楚,那就是王嘉驹的前任秘书贪污公款一事要作说明。
贪污犯罪应该抓,王嘉驹也支持。可在办案过程中,王嘉驹发现势头不对,有人想借机寻找突破口意欲打倒他。就在这个时候新华社记者写了一篇文章,点了王嘉驹大名。王嘉驹火了,认为这篇文章幕后有人指使。文章登出来后王嘉驹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他不恨这个记者而是恨死了幕后的策划者。幸亏后来中央有明确结论——王嘉驹秘书犯罪与王嘉驹本人无关,此事才算平息……
听话听音,邓中康隐约感到王嘉驹刚才的话有所指,似乎他就是那个幕后的策划者。
天地良心,他没有干过这种事。
李组长说没有就好,何况老书记也没有指名道姓,只是说出来心情好受些,叫他不要放在心上。
两个人点头称是。
三个人开始聊起家常,顿时话题轻松许多,气氛也随和起来。
老年人最关心的话题是身体健康。
李组长说北京现在最流行的一句口头禅——只要有个好身体,抵得上一个副总理。
王嘉驹说他现在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以身体健康为中心,潇洒一点,糊涂一点。
邓中康说他现在太累,真想好好休息一个星期……
三个人不知不觉聊到深夜十一点。
李组长起身送客。
邓中康有些意犹未尽。今晚数他收获最大,铲除了与老书记多年的疙瘩。起身时他突然想起一件事,如果现在不跟老书记通气,恐怕日后又要发生误会。
是这回事,上午上班时江山仁省长拿着南集行署雪灾报告找邓中康,说这次南集农贸市场倒塌事故损失惨重,作为地委书记的董作为不但不及时上报,还想隐瞒事故,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邓中康想起早晨接到一个电话,举报倒塌的农贸市场建筑商是董作为的儿子。
能打进这个电话的人不会是一般人。
邓中康已收到一大摞状告董作为的信,反映最多的是董作为的儿子垄断南集建筑市场的问题。为此邓中康还找过董作为到省委谈过话,重申中纪委在建筑承包问题上的态度。董作为当面给他表态,说回去一定教育好儿子,让儿子退出南集建筑市场……
不想问题来了,邓中康问江山仁怎么样处理此事。江山仁说虽然是儿子问题,但是老子要负责任。邓中康赞成他的观点,如果老子不当地委书记那么儿子就揽不到工程,既然儿子不想退出建筑市场那么就得动老子的位置。两人商量,决定让董作为到省委*部担任副部长。
突发事故(6)
“这样对待作为同志不公平,”王嘉驹指着邓中康,“我问你,作为同志犯了什么错误?在农贸市场倒塌事故中他有多大责任?”
邓中康被问哑了口。
董作为是王嘉驹一手提拔起来的干部,并且私交甚好。王嘉驹重感情,只要跟他好上就是朋友,就从一而终,除非你被他看穿识破,不然就是终身朋友。
王嘉驹下台后,地委书记这个层次的就只有董作为经常来看他,其他地市州委书记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可是这些人知道他与现任书记关系不和后,怕受牵连、怕影响前途,就不来看他这个老书记。
“这个农贸市场是他儿子承建的,当地群众议论纷纷。”邓中康想通过解释来挽救来之不易的友好气氛。
王嘉驹将右手在胸前舞动一下,问对方调查了没有?他说毛主席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群众议论就不得了、就乱了套、就当群众尾巴,那还要咱们干部干什么?
要不是看在李组长的面子上他还要骂人。
李组长不愿看到今晚的努力付之东流,于是对邓中康说:“这种事是省委管的事,与王主任没有多大联系,我看你们慎重决定就是。”
这无疑是在提醒王嘉驹,干部问题人大主任不要过多Сhā手,人大的职责是在省委的领导下,监督一府两院。
王嘉驹立即意识到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这不是有意所为,而是当主角时间长了再当配角有点不大适应,稍不留神就滑到主角的位置上。他说:“干部问题由你们省委决定,用不着和我商量,也不用给我通气,我不干扰。”
五
桂为民这两天的心情特别好,似乎又有好日子来临了。
自从交流到南集后他就是好戏连台。交流之前他的职务是副专员,到南集后任地委副书记分管农业。从副专员到副书记,虽说级别没有升,但是职务明显升了一截。副专员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要想对大政方针有决策权就必须进党委班子。
如今,他不仅是地委委员,还是副书记。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到南集不久行署专员就被调到省政府工作,专员的乌纱帽自然而然地落到了他的头上。
专员竞争很激烈,副地级干部都有条件争取。桂为民有两大优势:一是外地交流干部,在省委组织部挂过号;二是副书记,职务比其地委委员、副专员要硬。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争取到了董作为的支持。
董作为当地委书记之前也是分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尚不亲帽子亲,找到了共同语言就找到了上门的理由,请教也好攀近也好,反正越走越亲。开始他喊董书记,稍后喊书记,再之后喊大哥,谦虚得就像徒弟见了师傅。不仅如此,还喊董作为的爱人田淑琴叫大姐,一举一动就像一家人似的,博得董家上上下下不把他当外人看待。
有些人看不惯,认为肉麻。党内应互称同志,他却称大哥,明显有江湖色彩。
微言传到董作为耳朵里,董作为说江湖义气不是坏事,比起那些弯弯绕绕的人要好得多……
专员虽然由省委决定,但是作为地委书记的董作为有建议权,并且他的意见很重要。从相容性出发,董作为更希望找一个能够驾驭的人当专员。
桂为民是外地人,在本地没有建立自己的班底,当选后一定听话。其他班子成员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很难动。
于是,任命书很快就下达了。
桂为民到南集只半年时间就当上专员,许多人不服,认为是董作为在起作用,纷纷抱怨董作为不公。
突发事故(7)
提拔一人得罪一群,董作为也有点得不偿失。
农贸市场倒塌后,董作为的威信一落千丈,官员要看他笑话,老百姓骂他是昏官、贪官,与此同时桂为民的声望却如日中天。
省委派出两支调查组进驻南集,一支负责调查农贸市场倒塌事故,另一支负责调查董作为儿子垄断建筑市场内幕。江山仁省长也来到南集,带来省委、省政府对雪灾的慰问,发放救济金三百万元。
江山仁在南集只待了五个小时,开了一个简短会议,中饭后同桂为民单独谈了一个多小时。
董作为不知道他们秘密会晤过。下午两点,他与桂为民一道送其离境。
桂为民在省长那里得到明确消息,因此心情特别爽。他打电话叫财政局长熊世昆来他家。
不一会儿熊世昆敲门而入。
熊世昆是董作为力排众议提拔起来的局长,虽然位尊权重,又有董作为做靠山,但是见到桂为民却犹如老鼠见了猫。
桂为民训他就像训儿子,从不留情面。
熊世昆不是胆小,而是能力太差,局党组成员多数不愿跟他合作,他快成了孤家寡人。不过他不在乎人多人少,反正权力在他手中,在桂为民面前他胆小如鼠,在单位可是唯我独尊。
可是尊了几天便再也尊不起来了,他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都被人如实汇报给了桂为民。桂为民强调,财政属政府职能部门,而不是党委职能部门,每笔拨款开支都必须经由他同意。
这无疑是把熊世昆给驾空了。
有时董作为想用钱,熊世昆却找不到渠道,少不了挨训。
书记、专员都训他,熊世昆不像是财神爷,倒像是作孽局长。
熊世昆战战兢兢地走进桂为民书房,问专员老人家有什么指示。
桂为民盯着他半天,突然冒出一句:“知道省委派调查组来南集吗?”
他说知道,是两个调查组。桂为民接着问他有什么想法。他说欢迎,还说南集歪风邪气太严重,需要整一整。桂为民问他南集有哪些歪风邪气,他却一时答不上口。桂为民把脸一垮,说他诋毁南集。他连忙说不敢不敢。桂为民质问他歪风邪气指的是什么?他说有人垄断建筑市场。
要的就是这句话!
桂为民问他为什么不配合调查组。他不承认不配合,因为调查组还没有找他。桂为民说不主动就是不配合。他问怎么样才算主动。
桂为民说:“你们财政局在建的办公大楼是谁承包的?难道不是董作为的儿子?……你说,你收了他多少贿金?”
熊世昆说他一分钱都没有收,建筑商只是个福建人。桂为民说他不老实。熊世昆以为对方又掌握了证据,顿时没有了底气。
每次挨批评对方都有证据,殊不知这一次例外。
熊世昆说他没有收钱,只是喝了几瓶好酒。
桂为民说:“你给我绕……我看你能不能绕过去?”
熊世昆沉默片刻后承认建筑队是福建人,承包商是董作为的儿子董家。
桂为民点头,夸他还算老实。熊世昆再次重申没有收钱……他想撇清却是此地无银三百两,就凭他这句话桂为民就可以断定:他收了钱。
不过桂为民现在的目标不是他而是董作为,所以他暂且放了熊世昆,要他回去办两件事:第一,立即把工程停下来,何日开工等候行署的意见;第二,主动向省委调查组如实反映工程承包内幕。
他想讲难处,桂为民说:“我要看你的态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即使董作为不在南集,你还是可以当你的财政局长。” 想看书来
突发事故(8)
最后一句话很有吸引力,同时还窥探到了内情,那就是他桂为民要当书记!
熊世昆屁颠屁颠地离开。
桂为民好不惬意,他对自己说:“董作为呀董作为,你用人只知道听话,殊不知这种草包会坏了你的大事。”
他大概忘记了自己也是董作为提拔起来的干部,就是没有忘记他也不会把自己归类为草包型人才。
桂为民对自己一直都还算满意,坚持认为自己是人才,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该提!早就应该提!
没有提拔到位,不是他的错,而是没有伯乐。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