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六,没有通过。
第一次出现这种反常情况,让邓中康始料不及。
惊讶之余邓中康检讨为太仓促,应该找每一位常委先谈心。
常委对董作为的了解仅限于表面,这些人下去得少,了解得不深。常委每次去南集,董作为再忙再累也是全程陪同,给常委们留下了好印象。不排除常委们看在董作为与王嘉驹的关系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十月份省委换届,这六位常委全部要进人大政协,不排除他们闹情绪。总之,这次投票失败责任在自己。
消息传到董作为耳朵里,他为之震惊。一是没想到马老的账邓中康不买,二是没想到邓中康把他安排到*部副部长这个位置上。历届南集地委书记进省城,不是副省长就是常委,最差的也是人大副主任,轮到他就只能有*部副部长这个位置,丢人不说,更不好向全区人民交差。
“小高,打电话给马老。”董作为喊高天泽。
马老即邓中康的老领导马胜利。
电话接通,马老在深圳视察。
再打电话到深圳,马老亲自接的电话。
为了避嫌,高天泽退出董书记办公室。
电话打完后董作为把高天泽喊进办公室:“你去安排一下,马老明天从深圳回北京,顺便路过南集,要在我们这里休息两天,你把住宿和饮食问题安顿好。”
马老来了。
看不出马老是八十多岁的人。他行动敏捷,思路清晰,没有老年病。
高天泽每天带着他四处游逛,一会儿风景区,一会儿企业,一会儿农村。马老坐不住,喜欢室外活动,每到一处都能满足主人要求——写诗题词。马老最喜欢讲他当新四军时与日本人打仗的故事,还讲他“*”时靠边站的遭遇。马老当过两个省的省委书记,邓中康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年轻干部。
晚上董作为来陪马老,送一些个人材料以及南集地区材料,大讲南集变化,特别是他当地委书记后发生的变化。
马老频频点头,称他干得不错。
董作为请马老在邓中康面前再美言几句。
马老欣然答应。告别南集后即去省城会见邓中康。
邓中康不敢马虎这个老上级。
马老把他在南集的见闻讲给邓中康听。
邓中康洗耳恭听,等老领导讲完后,他把董作为的另一面讲给马老听。
马老不吱声。
算是尽了义务。
董作为打电话追到北京,问马老会见邓中康是什么情况。马老不想让他们上下级之间产生误会,只得扯谎,说邓中康去外省考察,没有见上面。
是善意的谎言。
董作为仰天长叹:“天不助我也!”
不久,十三届省委全会如期召开。
会议选举邓中康继续担任省委书记,江山仁、黄量和等三位同志当选省委副书记。十二届省委常委除组织部长留任外,其他常委同志不再担任常委。十四个地市州委书记有五人当选为新一届省委常委。董作为没有列入省委委员候选名单,也就是没有当选省委委员。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家欢乐一家愁(4)
省委全会闭幕。董作为意识到自己的地委书记日子不会太久。地市州委书记不是省委委员的唯有他一人,是下台的迹象。
随着新一届省委班子的产生,邓中康时代开始来临。在新班子里,邓中康是绝对的权威。
新班子第一次常委会就研究干部。
这一次调整干部的幅度比较大,有五个地市州委书记因当选为省委常委留下的空缺需要补齐。董作为也在这次调整之列。会议开始省委组织部分管干部工作的副部长给每位常委提供了一份名单,这份名单是书记会议通过的人事任免方案,也就是邓中康拿出的初盘。董作为在这个方案之列,拟任省委*部副部长,免去其*南集地委书记职务。
会议完全赞成这个方案,全票通过,出奇的顺利。
这次会议讨论了十七名地级干部,总共用去的时间只有上次讨论调整董作为一个人所需时间的一半。
这才叫天时地利人和。
二十
ぁ《作为还心存侥幸,以为邓中康会在人大政协换届时给他留有一席之地,于是每天盼着“两会”召开。
谁知盼来的是邓中康的约见。这种情形还是第一次,以往都是他主动找对方,这次的例外意味着什么?他在心里打鼓,临出发前田淑琴一再嘱咐,不是副省级位置不要答应。
不过分,南集前几任地委书记都是副省级进省城。
邓中康在办公室等他。还有两个人在邓中康办公室,一个是省委分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黄量和,另一个是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吴家时。
看架势是要动他的表现。
一一握手后董作为坐在沙发上。
邓中康开口,首先肯定他的为人及工作成绩,然后宣布省委的决定……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董作为还是觉得突然,这样的安排既没考虑到历史又没考虑到平衡。从历史的角度讲,南集几任地委书记离任后都是副省级,唯有他平调,还由正职降为副职;从平衡的角度看,同是地委书记,有五名提拔为省委常委,下一次“两会”还有两人要提拔为副省长,三人当人大、政协副主任、副主席,这么多人提拔了,唯有他是多余的?不提不说,还降了,想不通。
董作为说:“如果就这样打发我,南集人民会以为我犯了错误,我自己也感觉脸上无光。”
邓中康说:“这是正常工作调动,至于南集人民怎么想,我们会向他们作解释的。”
他问怎么解释。邓中康说:“如果你认为到*部任副部长脸上无光,那么我们可以给你调换一个位置,譬如到哪个厅当厅长?”
毕竟人家是地委书记,可以作一点让步。
空气凝固。
还是邓中康打破了沉默:“你自己选一个厅。”
这次让步不能不说是一次大的让步。董作为有些心动,好一点厅的厅长不比当副省长差,但是与副省级不是一个档次……想起老伴的嘱咐,想起南集前几任地委书记的安排,他还是不能接受。
“厅长你也不愿意,那么你想干什么?”邓中康有些火了,语气中带有责问。
“想干什么你邓中康清楚!”董作为在心里骂道,“你邓中康不是人,马老跟你讲得很清楚,你装什么糊涂。”
邓中康的确知道他想干什么,可是就是不“中计”。
“我什么都不要,就在南集退休行不行?”董作为说起了气话。
他还不到退休的年龄,又没有犯错误,不要职务是在向省委示威。邓中康不想再说话。
沉默了一会儿,省委副书记黄量和开口:“我看今天的谈话就到此为止吧……董作为同志,你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有什么要求还可以找省委面谈。”
一家欢乐一家愁(5)
谈话不欢而散。
董作为闷闷不乐地上车。
高天泽问他去不去其他地方。这个其他地方是指王嘉驹和潘露霞。
“回去吧!”董作为闭上眼睛。
邓中康向黄量和、吴家时交代,董作为的任职通知暂时不发,免职通知及其他同志的任免通知立即发出去。并交代吴家时,请他安排一名副部长到南集,宣布省委的决定,同时把董作为这几年的工作肯定一下,要强调这次人事调动是正常人事调整,不能让南集人民感觉到董作为同志犯了错误……
董作为前脚回南集,省委组织部大队人马后脚赶到,并把新任专员林汉水一起带到南集。
地委、行署立即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传达。会议仍由董作为主持。省委组织部的同志说,在省委决定没有宣布之前,他还是地委书记。
这是讽刺他?哪有自己主持自己的免职会议?
会上宣布省委决定:桂为民同志任*南集地委书记,免去其南集地区行政公署专员职务;林汉水同志任*南集地委委员、地委副书记、南集地区行政公署专员;免去董作为同志*南集地委书记、委员职务。
董作为只有免职没有任职,不知情者以为他犯了错误。霎时南集到处传播董作为犯了错误,甚至有人说他被抓。更有甚者,说他老婆儿子也被抓了起来,并且在他家抄出几百万。
山雨欲来风满楼,民谣有时是民意,不在意不行。
诅咒有时真的应验,必须提防一点。失去权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自由……
田淑琴有些紧张,她和儿子那三两下手脚谁都知道,过去查不出问题是有人挑担,现在董作为下课了谁还愿当替死鬼?必须作好有东窗事发的准备。
得到消息的朋友、部下和曾经得到好处的人接连不断地来看望安慰董作为,热闹三天后便门可罗雀。再也没有人来陪田淑琴打麻将了,女按摩师也不来为董作为做足疗了……一切都在变,唯有秘书高天泽和司机小丁陪伴左右。
过去他喜欢玩盆景,不少人投其所好送上门,现在没有人送,他也没有心情玩。好在车子还是他专用,没事就到省城找王嘉驹聊天。
见他年纪轻轻无事可干,王嘉驹有些内疚。他大董作为上十岁,中央没有让他退下来的意思,下一届人大主任仍然是他。王嘉驹想让董作为在省人大谋个一官半职,怎奈这一级的人事权在省委,他爱莫能助。
董作为只有唉声叹气,叹过之后觉得自己也值得,他董家世代农民,唯有他当了这么大的官,称得上光宗耀祖,也对得起祖宗……再说,建国以来南集四百多万人口,也就出他这么一位土生土长的地委书记……比不上足比下有余。想通了,从此以后寄情山水,安享晚年。
古时贬谪的官员都是这样做,他也要学古人,要在有生之年把全国玩遍。这是聪明之举,实施起来却有些困难——经费谁来解决?财政部门有规定,因公出差只能报销差旅费,住宿标准每晚四十元,就餐、飞机票自己掏。跑了一趟沿海地区,用去了一万多元,田淑琴心疼,他也心疼,从此取消了出游的念头。
那就去不花钱的地方——到各县市。下台后一直没有去过县市,他很想下去走一回,又怕县市的人不热情,更怕得罪过的干部发难……掐着指头算去算来,董作为认为去同心县没有问题,因为同心县县长周日光是他下台前提拔起来的,应该不会这么快就忘恩负义。
高天泽把电话打到县政府办公室,请他们转告周县长,就说老书记要来视察。 想看书来
一家欢乐一家愁(6)
董作为提着行李包上车。只要一提行李包高天泽就知道他要在那里住几天。
小车到了同心县界,高天泽四处张望;没有人迎接。已经习惯有人边境迎接的场面,突然没有了还适应不过来。要是在职,这个时候最为热闹,警车停在路边,书记、县长一行十几人恭恭敬敬地上前握手;董作为还懒得下车,将手伸出窗外就行了……然后是警车开道,过收费站直达宾馆。
这次只有一根红白相间的木拦杠迎接。小丁交完过路费后红白相间的木杠才向天竖起。
快到县城,高天泽不知道该往何处走,是到宾馆还是去县政府?只得打电话到县政府办公室。
接电话的同志显然不知道董作为要来,问办公室主任,方才知道安排在县林业招待所。
小车在林业招待所门前停下,不见有人迎接。
正在不知所措时,县委副书记张放的小车开到跟前。下车后张放说:“对不起老书记,我来晚了,让您久等了。”
怎么是他,小周呢?他还称周日光县长叫小周。
张放说桂为民书记来了,王书记、周县长在陪他。
看得出,张放把他还当地委书记看待。
董作为有愧于张放,本应该由张放来当县长,民意测验他的得分最高,组织部也考核了他,最后是董作为一票否决了,理由是他年龄偏大。其实张放年龄不算大,现在也只有四十六岁。董作为最清楚,周日光不是年龄优势当选上了县长,而是他把田淑琴的力量调动了起来。
副书记没有当上县长,而连常委都不是的副县长却当上了县长,这在同心县反响很大,真是提拔了一人得罪了一群。
好在张放对这个问题想得开,谁叫他从来不进董作为的家?不了解你又怎么能提你,俗话说得好,知人善用,不知你又怎么用?
听说桂为民也在同心县,董作为想马上回去——道不同不相为谋。
张放尽力挽留,说书记、县长一会儿就来。
与此同时,桂为民也知道董作为来了同心县。中午吃饭时他见同心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都在场,觉得滑稽。这些过去围着董作为转的人,今天全围着他转,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他突然站起来,放开喉咙:“大家听着,我要批评你们,董作为同志也在同心,过去他是你们的老领导,你们不能只顾陪我而冷落了老领导,这样不好嘛!”
众人不知所措,思忖片刻便明白,是桂为民在搞恶作剧。
中饭后其他人去看董作为,唯有县长周日光与桂为民寸步不离。
二十一
桂为民的ρi股刚一坐稳,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吴家时来电话,说省委通过了南集干部调整方案,文件马上就发……他激动地对着话筒一个劲地说:“感谢省委支持,感谢邓书记支持,感谢吴部长支持……”
放下电话他凝视着远方,不由自主地念起毛主席诗词:
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
稍停片刻后桂为民将最后两句又重复了一遍,顿时浑身就是力量……
一家欢乐一家愁(7)
这种感觉一个月前他有过一次,是在省委书记的办公室。
邓中康说出省委的决定后他从沙发上弹起,紧握邓中康的手说:“请省委放心,我一定要把南集搞上去。”
这个动作在邓中康眼里是失态。作为一名中级干部,还是要有一点城府好。
邓中康说:“老桂啊,你的担子很重,南集不能再在你手上停滞不前……”接着话锋一转,“你那种性格要改一改……作为一把手,敢作敢为可以,关键还是要冷静思考、驾驭全局,这就是党的一把手与行政一把手不同之处。”
桂为民接过话头:“邓书记,您的谆谆教导我一定记住,我一定会珍惜好您及省委给我的这次机会,不把南集建设好,我死不瞑目!”
邓中康不喜欢豪言壮语,他自己本是个不善言辞之人,也就讨厌油腔滑调。
“我不听你怎么讲,只看你今后如何干。”邓中康显然不想让他多讲。
谈话结束,桂为民恨不得一步飞回南集。
他要实现远大理想,这个远大理想就是当专员时就想实施的计划,即地改市,把南集地区建成中等城市,实现农业向工业第二次飞跃……
这样他就是南集第一任市委书记,即“开国皇帝”。
现在有这个条件,何愁办不到。
办事在人,事在人为。他意识到人的重要性,也清楚南集班子是董作为留下来的班底,要成事必须先调人。一朝天子一朝臣,新朝不用旧朝人。历史的经验别人用得,他当然也要用。
不能大调整,稳定压倒一切。但有几个位置必须动手术,那就是地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常务副专员、纪委书记、检察长这五个人必须先动,让这些人到地区人大、政协联络组去当副组长。
省委考虑到地区人大政协是派出机构,其班子是联络班子不是工作班子,不宜全部进人大政协。于是将方案做了一点小调整,原地委秘书长进地区人大联络组当副组长,原地区纪委书记进政协联络组当组长,原常务副专员任地委副书记,原组织部长、检察长交流到外地。
省委基本是照他的靶子在打,但是有一个人完全没有按他的意见来,这就是常务副专员刘祠更,不但没让他到人大、政协,还升他任副书记。桂为民摸不清刘祠更有什么路子,到了这把年纪应该退居二线,却还升了一级。
尽管刘祠更升了,桂为民还是比较满意的。不是常务副专员就不能分管财贸,让他去管农业。
剩下来要调整的干部属地委管辖的干部,这个好办,他可以说了算。过去当专员虽然没有管干部,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他还是清楚的。有些人过去不买账可以理解,书记和专员闹矛盾都知道偏向书记一边,维护书记权威也应该。现在他当书记,总算明白了这个道理。
该原谅的一定要原谅,不该原谅的坚决不原谅。有一个人不能原谅,那就是熊世昆。
当上书记后熊世昆来贴过他,请求给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他问熊世昆错在哪里,熊世昆说:“不该太听董作为的话……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您。”
恶心!桂为民觉得熊世昆这种人恶心。
“现在要你检举揭发董作为你干不干?”桂为民问。
“我愿意,我一定把我所知道的情况全部倒出来。”熊世昆只想立功赎罪。
“好吧,我要看你的态度。”桂为民顺水推舟。
熊世昆以为争取到机会,屁颠屁颠地离开。殊不知桂为民是在利用他,即使他表现得再好再出色,桂为民也不会用他。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家欢乐一家愁(8)
还有一个人桂为民也不会原谅,那就是董作为。
当专员时他不止一次地对自己说,不能原谅董作为。恨他是因为他把他当阿斗。
找董作为的岔子很容易,桂为民从抽屉中拿出一摞信,全部是揭发董作为及董作为的老婆、儿子贪赃枉法的事。桂为民相信这都是事实,很快就会大白于天下。
由谁来办?他想到华楚天,这小子几天不见他在干什么?
华楚天来了。现在他跟桂为民很随便,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随便得就像哥们。
“桂书记,我不敢打搅您,咱们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远。”华楚天说。
虽说是笑话,却是弦外有音。
“你小子这是说的什么话。”桂为民故作指责。他知道华楚天在玩欲擒故纵的把戏。
华楚天的公安处处长还没有到位,他不能白干一场。
桂为民没有忘记这件事,只是计划跟不上变化,眼前急于要办的事就是找董作为违法犯罪的证据。由谁去找?其他人他不敢信任,唯有华楚天是最佳人选。他想让华楚天到检察院任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括号正县级。
“不行,桂书记,我交警支队是个肥缺,让我到检察院去当个副职说不过去。”华楚天不加考虑地予以拒绝。
桂为民知道华楚天嫌职务小了。
“楚天,”他开始隐去其姓直呼其名,以示他们之间关系不一般,“检察长是副地级干部,等你干几年正县级副检再提拔不迟……反贪局这个位置太重要了,现在需要你到这个位置上建功立业。”
华楚天只想当公安处处长,也舍不得离开交警支队这个肥缺。见桂为民决心已定,他也不好推脱,但有一个附加条件,就是交警支队队长人选必须由他推荐。
桂为民满口答应。
华楚天很快到检察院报到。
检察长是外地交流干部,对南集情况不熟。华楚天是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兼反贪局局长,加之还有地委书记是他背后靠山,他成了检察院的实权派人物。
二十二
“小孙,通知纪委黄文洁书记到我办公室。”桂为民让秘书小孙打电话。
小孙刚上岗不久,人很老实,不多言不多语。
纪委办公楼与地委办公楼只有几步之隔。
黄文洁很快就到桂为民办公室。
黄文洁是桂为民在南集唯一的同学。桂为民到南集后,黄文洁为了孩子工作的事找过桂为民。在攀谈中,他们才知道彼此是大学同学。黄文洁当时在南集师专当教授。桂为民当上书记后,地委班子需要配一名女干部,最好是高级知识分子,于是黄文洁便被选进了班子。
黄文洁没有从政经历及经验,教了三十年书,突然要她改当纪委书记,她有些为难。省委组织部及省纪委的领导鼓励她,说纪委书记的首要条件是正直和廉洁,而不是从政经历及经验;这两点她都具备。
“什么事?桂书记。”黄文洁人进门话出口。当教授时她见到桂为民叫他老同学,现在人在官场,以职务相称更恰当。
桂为民递给她一摞信,说:“你们纪委把这个事给我查清楚……里面还有省委邓中康书记转来的批件,我们还要向省委作专题汇报。”
黄文洁粗略地翻了一下,见全部都是告董作为的信,马上感到为难,因为董作为是正地级干部,地区纪委没有这个权限。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正地级干部应由省纪委负责立案查处。
桂为民说她太呆板,喇叭不响调头吹——从他儿子、老婆入手。
黄文洁还是脑子转不过弯,说他儿子是个体户,又不是党员,不是纪委查处的对象……他们只能查田淑琴。
桂为民在心里说她幼稚,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这点小事还不好通融?转念一想,她刚入政界,不知道什么叫灵活机动也能理解。
桂为民帮她分析,说这个案是连案、窝案,是一家人的事,查董作为和董家也是为了查田淑琴,不是越权。
听他这么一解释,黄文洁觉得有几分道理,于是信心十足地离开。
桂为民却因她没了信心,如此呆板之人怎么能委以重任?他又想起华楚天。
见到华楚天,桂为民把熊世昆的举报信给他:“想尽一切办法,从财政局这个工程寻找突破口,把董家的问题公布天下。”
华楚天欣然领命。既然桂为民要他当打狗棍,他不能不干出一点成绩来。
布置完毕后,桂为民还是觉得不踏实……不能说黄文洁的话没有道理,董作为是正厅级干部,要查他必须由省纪委出面才行。他打通邓中康的电话,把自己想法告诉了邓中康。
上次省委调查组在南集调查个把月没有搞出名堂,现在又要派调查组,这样做行不行?邓中康怕调查组多了影响了南集的稳定。
桂为民认为此时非彼时,因为南集换了书记,告状的人也就没有了畏惧。
的确如此,自从董作为下台后,告他的信如雪片般纷至沓来……
必须给南集人民有个交代,邓中康决定再派调查组。
这次省委不是单独成立调查组,而是组成省、地两级联合调查组,人员以省纪委为主,地区纪委抽调骨干配合。组长是省纪委常委兼审理室主任江丽娟,副组长是黄文洁;两个都是女人。
调查组进驻南集当天,董作为就知道桂为民要动真格的了。这年头的干部没有多少人过得硬,只要认真调查,多多少少都有问题。
董作为自信自己没有大问题,就怕老婆有问题。
高天泽也替董作为捏了一把汗。
过堂(1)
查案不在乎时间长短,只需与当事人唇枪舌剑两个回合,就知道当事人有没有问题,问题有多大。
二十三
熊世昆的举报信充当了检察院的引路人。
华楚天在财政局办公大楼的工地上找到福建老板马良。
马良问清对方来意后想给董家打个电话,号只拨了一半,手机便被华楚天收缴。马良意识到来者不善……自从董作为下台后他就没有平静过,总有大难临头的预感。
这一天终于来了。
马良来不及收拾行李便被华楚天带到反贪局。
华楚天亲自过堂,问他在南集经手了多少工程,赚了多少钱,结识了哪些朋友……
看似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但字字千钧。
马良同董家的关系有目共睹,华楚天也知道,也就不隐瞒。
华楚天问他是什么时候认识董家的。他说是四年前经朋友介绍认识的。华楚天问他结识董家有什么目的。他说想在南集找一个后台,因为董的父亲是地委书记。
华楚天站了起来:“你们认识后干了一些什么事?”
马良说:“合伙做了两笔生意。”
“什么生意?”华楚天问。
马良说:“这是商业秘密,无可奉告。”
涉及到实质性问题,马良马上闭口不谈或兜圈子……
上午的谈话不欢而散。
到了吃中饭的时候,法警给马良端来了一碗米饭和一碗白菜,马良吃了两口便没了食欲。吃惯了大鱼大肉的人吃不惯这种“牢饭”,他要请客,请办案检察官一起上餐馆。没有人理他。不吃就拉倒,铁门被重重地关上。进入了午睡时间,却没有床,只能坐在凳子上打盹。闭上眼睛就想起董家会来救他……董家说过,只要坚持十二个小时不说,检察院就得放人。
下午没有人讯问,法警给了他几张材料纸和一支圆珠笔,让他写交代。
他把上午交代的又写了一遍,没有新内容。
晚饭后讯问再次开始。
换了几名不认识的检察官,说话口气强硬,态度十分恶劣。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多年的检察实践让他们摸索出了一套讯问嫌疑人的经验,那就是因人而异——对待政府官员一类的犯罪嫌疑人,检察官的态度一般都温和,并且重证据,明大义,因为这类人懂法;对待老板这类犯罪嫌疑人,他们态度强硬,不给喘息机会,因为老板钱多法律知识少。
马良除了董家教的两招外,法律知识贫乏得可怜,检察官态度一变他就乱了方寸。
检察官让他挺胸收腹立正贴在墙上。
他不敢不做,怕挨打。进过检察院的朋友说过,那个地方不是人待的地方,稍不配合就挨打……好汉不吃眼前亏,听话的人不至于挨打。
不是人人都挨打,有时是虚张声势。自从最高检察院出台七条硬性措施之后,检察官不敢打人,但是可以吓唬人。尽管吓唬人也是不对的,但是办案总得要有一点手段,脸色不好也是出于案情的需要。办案就是斗智斗勇,虚虚实实。
检察官向马良出示熊世昆的举报信。
马良没有想到熊世昆会举报他,稍后一想也许有诈,可能是检察官施展的诡计。
检察官没有告诉他内容,但是信封上的字体对他来说再熟悉不过。
不知道内容也就想试探虚实,他从无关紧要的讲起。
检察官看破他的伎俩,不等他把话说完就说他不老实。如此反复,还是泄露出一点实质性的东西——为揽建财政局办公大楼工程,他在董家的引荐下送给熊世昆五万元。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超过了十二小时,马良没有见到董家的增援“部队”,仍被检察院送进拘留所。 txt小说上传分享
过堂(2)
华楚天立即把案情向桂为民作了汇报。
桂为民精神为之一振,要华楚天到他家中详细汇报。
消息同时传到了董家父子耳朵。
怎么办?田淑琴乱了方寸,她怕检察院抄家。
董作为狠狠地训了她一顿,说她成不了大气候。
这一次她虚心接受。
董作为打电话请司法局郑顾申副局长到他家,说要咨询法律知识。郑顾申虽有顾虑,但是不能不来。他是在董作为的过问下才被提拔当上副局长的。
郑顾申把《刑法》第392条原文背出:向国家工作人员介绍贿赂,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介绍贿赂人在被起诉前主动交代介绍贿赂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董作为点了点头。现在还来得及,只要儿子主动交代,董家就可以免于处罚……可是检察院不会一了百了,反而会变本加厉……联想到省、地纪委联合调查组在南集的活动,他知道来者不善,更知道有些人不会就此罢休……他没有想到,人离开了政治舞台,想过清静的日子都不行……树欲静而风不止,搞政治犹如走江湖,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退出江湖更会有杀身之祸。
二十四
熊世昆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打垮了自己。
检察院乘胜追击,连夜抄了他的家,把他带进检察院。
熊世昆这才大梦方醒,桂为民不仅要打倒他,还要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
虽说他当财政局长多年,但是法律知识贫乏得跟马良差不多。他的一生没有受过多少挫折,并且始终处在别人求他的位置上,怎能经得起“一吓二诈三丢手”?好在一比一没有证据,检察院也没有办法,那么他要赌一把。
说服了自己那么就咬紧牙关,不承认收钱。
这时也就没谁认得你是财政局长,检察官用上了车轮战术,轮番讯问,不准睡觉。再大的官进了检察院也是犯罪嫌疑人,并且背后有一个更大的官在支持检察院。检察官都知道这层关系,所以对犯罪嫌疑人不计后果——查出问题有功,查不出问题要挨批评。
谁不想立功?
熊世昆坚持不住,想美美睡上一觉,即使是站着睡也可以。
不行!不承认受贿就甭想睡觉。
熊世昆提醒检察官,说他们这样做是违法的。
华楚天说只要不打人,延长一点留置时间怕什么。
熊世昆实在熬不住,提出要见华楚天。
华楚天怕露面,因为熊世昆在台上时对他不薄,无论他在交警队还是在检察院,只要他华楚天伸手要钱,熊世昆多少能解决一些,并且对交警支队的罚没收入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他们去发糊……但是不亲自上阵不行,也没有可供他选择的余地,如果姑念熊世昆的老感情,那么他就完不成桂为民的任务。
华楚天站到熊世昆的面前,熊世昆求他让他好好睡一觉。
他说行,不过不是现在,承认受贿后就可以。
他想骂华楚天“扯出蛋了不认人”,却没有底气——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最终还是承认收了马良五万元。
检察官让他美美睡上一觉。
华楚天马上电话告捷。
桂为民要他乘胜追击,要把熊世昆同董作为父子相互勾结的内幕深挖细查。
熊世昆在美梦中被检察官叫醒。
第二回合的审讯开始。
这个时候之所以叫审讯,是因为检察院的逮捕通知单已经开好了,就放在华楚天桌上。
华楚天还是没有亲自参加审讯。
这一轮审讯主题很明确,就是查熊世昆与董作为父子的经济利益关系,具体地说:一是受贿的五万元是马良的还是董家的?在这项工程承包中,董家有多少红利;二是潘露霞给了熊世昆及董作为多少回扣或者说是红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过堂(3)
熊世昆没有想到还要查他与潘露霞的往来。他想说没有,可是两百万房改资金拨到潘露霞的账上没有好处费别人不相信,好在有刘祠更签过字,要找就找刘祠更或者潘露霞。
潘露霞早就不知去向。董作为下台后潘露霞意识到待在南集没有好下场,于是卷走资金逃跑,留下了一块推平的土地……临走时她给熊世昆打了一个电话,说她在海南做生意。
熊世昆恨这个女人无情无义,说走就走,怎么一点留恋都没有?
熊世昆得到的好处就是潘露霞的身体。也给了他两万元现金,不过被他退回去了。他觉得收了她的钱太庸俗了。之后潘露霞送了一套名牌西服,他还是不要。潘露霞说董作为、高天泽都有,他这才收下。潘露霞还向他许诺,等商品房建成后送他两套,另加10%的分红……
这些话都可以跟检察官讲,顺便还自我表扬了一番廉洁。
案情迅速反馈到桂为民桌上。
桂为民单独约见了江丽娟,谈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是南集地委的想法——请求省纪委迅速对董作为实行“双规”,从潘露霞身上寻找突破口。
江丽娟说条件成熟,不过省纪委还没有这个权力,得向省委打报告,经省委同意后方能实施。
桂为民下令检察院立即捉拿潘露霞。
同时请董家进检察院。
第一个接见董家的人是华楚天。
时过境迁,昔日的哥们如今一个是座上宾,一个是阶下囚。
“华哥!”他故意不称华楚天的职务,“平日是我招待你,这一次到了你的地盘你得把我招待好。”董家露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华楚天真想揍他一顿,怎奈昔日的交情太好拿不下面子,还知道董家讲义气,服软不服硬……还知道桂为民搞董家不是目的,主要是想出董作为的洋相。
“华哥,你们是不是搞错了,我一名私营老板,又不是国家工作人员,请我到检察院来干什么?”董家居然先审起华楚天。
“董家,注意一点形象。”华楚天强忍心头怒火,“要正确认识自己,现在谁也保不了你……”
“我要谁保?”董家不等华楚天把话讲完,“我没有犯法,谁敢把我怎么样?……我董家做生意靠的是朋友,靠的是义气……那些狗眼看人低的人我最瞧不起。”
华楚天知道董家在骂他,可是不便发作,只能大人不计小人过,不与这种人一般见识。
“董家,我好心提醒你不听,那好,我不问你,会有人问你。”华楚天说完扬长而去。
董家在检察院的表现犹如王朔的一本书名——我是流氓我怕谁?
0 0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