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战国风云 > 198 同一政策,高下立见

198 同一政策,高下立见

风君越想越气,直接下诏令废除易衡所有的风国爵位,收回所有赐予的田地和宅邸。

米暠没有发言没有反对,默认中常侍秦珲拟好了诏令,直接派使者传递诏令,并附上了一封信件。

易衡收到诏令之后,依然叩谢了风君的‘圣恩’,表示自己会戒骄戒躁,努力反省,拆开了米暠的书信,发现米暠没有严厉的批评他,而是劝解他凡是过犹不及,在渠国为臣也要考虑身为风人的事实情况,所实行的政令不能过于惊世骇俗,毕竟渠国一直属于‘蛮夷’的范畴,切莫因为一些原因,刻意的趋奉,导致遭到世人的唾弃。

易衡并没有回信,也没有在意米暠的话语,他并不在乎世人怎么看,只要有利于人民和社稷即可,目前来看的话,节用节葬的政令,符合现在渠国的现状,特别对于老百姓来讲,这是有利的一件事情,所以易衡会坚持下去,哪怕被剥夺了爵位。

墨矩同样非常的高兴,因为易衡采取了他的谏言,开始实行了新政,易衡也主动召见了墨矩,想要给墨矩一个大夫的官职。

墨矩对于官职和爵位并不在乎,只是想实现心中的抱负,立马又向易衡进言,应当实行禁乐的政令。

易衡并没有采纳墨矩的谏言,说道:“禁乐与禁酒令一样,表面上为了限制浪费的情况,实际上治标不治本,禁是没法禁止的,存在是有他的道理,禁乐不现实,不能因噎废食。”

墨矩没有继续谏言,而是按照易衡的安排,开始参与朝会,渠君公子丹依然是无精打采,对于易衡和廷臣讨论的政务,皆是不发表意见,哪怕是易衡询问公子丹,公子丹依然是打哈哈,没有发表明确的建议,只会一句,一切以丞相的意思为主。

墨矩全程旁观,没有发表意见,一直在观察着廷臣,文琼同样在观察着墨矩,对于易衡的安排,文琼略微有些不满,认为墨矩这种‘异类’,没有驱逐出境,已经算是仁慈了,居然还要加官进爵,实在是太过于宽厚。

易衡本着墨矩是一个人才,这才让墨矩留在渠国,并没有完全重用墨矩,毕竟墨矩的谏言过于大胆,哪怕是易衡也不敢全面实施。

渠国现在的工坊非常齐全,但是铁矿石依然稀缺,易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过只打造了1万副盔甲,以及3万铁质武器,这已经是极限了,铁矿石最多的国家乃是赵国,但是赵国并不愿意大规模出售,这是有钱也难以买到的稀缺资源。

各大诸侯国依然大规模装备青铜武器,包括所谓的铁质铠甲,实际上含铁量严重不足,易衡现在没有办法全面装备军士,只能让禁军优先装备铁质武器,其他人则还是以青铜武器为主。

此时筱风郡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郡守典玮提高了女性的税赋,根据风国的律法,女子未出嫁前,需要每年缴纳税钱,本来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各个诸侯国都存在这样的税项,这是为了提高国内人口的一种方法,但是典玮加得太多了,足足翻了3倍!这完全就是逼着未出嫁的女子结婚,并且取消了年龄的上限,以前按照规定,女子超过15岁未出嫁的话,每年需要缴纳税钱直到30岁,超过30岁之后,国家不会再征收税钱,但是典玮取消了年龄的上限,意味着未出嫁的话,一直都要缴纳税钱,并且为了所谓的提高婚嫁率,针对20岁以上的女性,采取了‘配对’的形式,强行让女子出嫁。

最关键的一点在于风君同意了典玮的提议,让筱风郡提前开始实行新政策,如果成效极好的话,准备全国范围内推行。

易衡知道后非常的不理解,为了提高生育率,的确可以采取一部分的政策来辅助,但是这种强行的方式,极容易引起民众的反感,最过分的一点在于20岁之后,父母已经失去了自己女儿嫁人的权利,所有权已经移交给了官府,虽说限制到了20岁,从当时的婚嫁年龄来看,留足了时间给父母,但是依然非常的不好。

典玮自认为这个政策能够快速提升人口,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由于大量的增加税赋,导致很多女子宁愿选择‘远嫁’,也不愿意与郡内通婚,大量的人口反倒是流失到了渠国。

因为易衡之前的政令已经允许了渠风两国通婚,并且这个政令刚好得到了丞相府与君上的批准,所以当典玮发觉不对劲的时候,已经为时晚矣。

本来筱风郡的农户还在犹豫,如今被典玮一顿操作之后,彻底死心,开始以嫁女的名义,举家迁移到了渠国境内。

于是乎渠国迎来一阵人口增长,并且筱风郡的民女并非全部嫁给草原部落,而是嫁给渠国的普通人。

为此催生出一条产业链,黄以默以商队安全作为借口,聘请一部分青壮年作为护卫,这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这些青壮年进入商队之后,凭借着商队的关碟进入到渠国后,根本不愿意回到风国,随后筱风郡的适龄女子又嫁过去,女方的父母最后总能找到一些理由,譬如参加婚礼为由,自然要入境到渠国境内,如此充分的理由,边关人员根本没办法阻止,只能放任过去。

这样一番操作下来,完成了乾坤大挪移,人口和财富快速的向渠国倾斜。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