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底下怎么吹嘘都无所谓,庙堂之上还在那恬不知耻的吹捧,就让易衡很反感了。
毕竟这可不是什么小事,一军统帅关乎麾下数万将士的性命,更是关乎风国数百万黎民的安危,哪能轻而易举地乱挂帅。
考虑到不能过多地打击世家积极性,既然礼威君想要自己的儿子出人头地,建功立业的话,易衡愿意给秦鋆一个机会。
易衡也不想把人看扁,说不定这几年秦鋆有所长进,已经达到了独当一面的程度,自己身为国君,自然要知人善用,哪能扼杀忠良贤能。
礼威君秦深并没有参加廷议,非是没有资格,而是秦深最近抱恙在身,所以没有出现在殿堂之上。
秦深就是典型的自己不行,非要崽行的类型,自己既不擅长御射,也不擅长策对,但是没办法祖上积德,继承了礼威君的爵位,最近利用这些年积攒的家底,对于自己的儿子秦鋆大力栽培,倾尽全力的支持。
最后易衡让秦鋆作为张燕的副将,辅助张燕,秦鋆收到诏书后自然是大喜,立马快马加鞭赶赴都城。
张燕正在等待颜霄的到来,同时还有军士、粮草的到来,易衡对于楚军还是非常重视,准备先让张燕率军10万前往巴郡,如若遇见阻碍的话,马上会调集军士支援张燕,给予张燕的命令很简单,如果不行的话就撤退,风国可以丢弃巴郡,但是不能让楚国拿的太舒服!
本意上易衡都想放弃巴郡了,风国打了太多年的仗,连年征战将士疲惫不堪,制定的国策乃是屯田十年,休养生息,等到下一代人口成长为壮年,可惜天不遂人愿,各大诸侯国不想让风国休养,接连不断的找事进攻风国。
张燕率军10万浩浩荡荡地前往了巴郡,途中张燕就按照地图制作好了作战计划。
所谓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不论如何楚国攻打巴郡一定要补给,哪怕从水路运输粮草,也得靠岸找地方卸下粮草让陆军补给,所以能够卸载的地方就那么几处。
张燕能够发现,楚军统帅自然也能想到,所以为了确保粮草的安全,在卸载点都是派出了先锋队,想要据点修筑,造成大量的营寨和战壕,以此来防御风军的攻击和骚扰,并且据点周围的河道上还有大量的楼船,可以与据点遥相呼应,形成完美的射击弧线,只要箭矢充足,就能毫无危险的持续射击下去。
楚军想得很周到,问题在于风国会让楚军安然无忧地修建下去吗?答案显而易见,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同样关闻率领的军士来到了楚国境内,针对楚国村寨和县城发动了攻击。
关闻牢记自己的使命,杀伤为辅,骚扰为主,要牵扯楚国的精力,令其不敢肆无忌惮地进攻巴郡。
并且风国的使者小队已经到达了齐国,正在全力地游说齐王,以及齐国的高官贵族,准备联合齐国进攻楚国。
楚王也不含糊,同样派出使者小队,游说各大诸侯国,想要联合进攻风国。
风楚两国都在行动,想要依靠各种手段,不断地削减对方的实力,增加对方的压力。
各大诸侯国也不傻,不论是风国还是楚国,皆是大国强国,军士无数,疆域宽广,哪有这么容易吞灭,特别是风国,麾下的将士如狼似虎,相当的凶狠和强悍,各大诸侯国都在风国手上吃了大亏,现在根本不敢轻易进攻。
特别是赵国,一直坚持休养政策,要恶狠狠地屯田十几年,才敢继续发动战争,对于其他诸侯国的挑唆和游说置之不理,一门心思地闭关锁国休养。
威国察觉到了风国的威胁,但是又不敢全面开战,彻底撕破脸皮,属于又想当又想立的典范,表面上答应与楚国合作,背地里依然与风国有着大量的商贸往来。
易衡对于威国不收宝钞之事,自然是非常气愤,威王找了个理由,说什么其他诸侯国强力威压,威国为了确保自身国民安全,不得不屈服,但是明面上不收,暗地里依然可以少量地接受宝钞。
威国从明面转向暗地之后,宝钞的接收数量大幅度减少,好在威国民间对于风国的宝钞认可度极高,依然在流通使用,算是没有浪费黄以默建设钱庄的心血。
除了燕国之外,包括楚国在内,宝钞依然在黑市里流通,黄以默预估大概有3000万的流通量,并且这是一笔无保证的面额,由于各大诸侯国发布的国书,名义上宝钞除了在风国之内,其他诸侯国都可以不用兑换,这也进一步降低了黄以默的风险。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