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良已经准备多时,各方斥候已经摸排清楚了北方三国的动向,已经获知了三国乃是兵分三路各自进攻,估计又是谁也不服气谁,没有一个合适的统帅,只能被迫兵分三路。
三国也知道这样做有些风险,毕竟单一国家的兵力都没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合拢一处的话,又害怕出现上次的情况,谁也不愿意多死兵,结果全线败退。
褚良丝毫不惧怕三国合拢到一处,其中赵国30万,威国20万,韩国20万,也才70万而已!风军已经达到30万的规模,根本不惧怕!
如今三国分兵更是符合褚良的心意,决定直接集中兵力打溃威国的军士。
赵虎认为没有必要这么冒险,给他10万将士就能击溃20万威军,剩余的20万可由褚良带队击溃韩军,随后双方汇合再次攻击赵国。
褚良没有接受赵虎的提议,认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何况合兵一处的话,能够不惧怕三国的包夹,褚良有些怀疑北方三国的分兵乃是故意为之,就是为了吸引风国攻打其一路,然后剩余的两路包夹。
不过褚良没有丝毫的惧色,这次主动攻击威国,就是要惩罚背信弃义的威国,告知世人没有信用将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风威两国签订同盟协议在先,解决威国被围之局在后,风国可谓是仁至义尽,结果威国反手就撕毁盟约,联合其他诸侯国攻击风国,实在是让人不齿!
威国统帅樊岐也知道威国很危险,实际上樊岐是拒绝联合出兵攻打风国,奈何他只是一名臣子,不能违背大王的意见,并且攻打天子都邑,樊岐更认为愚蠢!威国身为周室诸侯,就算再不满周室,也不能明知兴兵攻打,这种遗臭万年之事,应当由其他诸侯国去干,如若天子犯下大错,那么诛之另立明君还算勉强能说得过去,就算自立为王,也要恰当的理由才行,就这样无缘无故的攻打都邑,杀死天子,实在是有失大义。
樊岐更是知道风军的可怕,风军的威名早已名扬天下,这些年任何诸侯国都在风军手下吃过大亏,六国伐风看似有些美好,实则胜亦是惨胜,况且还有可能战败,这并非是不可能之事。
现在属于骑虎难下,天子也诛杀了,各大诸侯称王称霸,还有不自量力的燕王称帝,周礼早已崩坏。
在樊岐看来目前不能得罪风国,还要牢牢地抱紧风国大腿,方才能保证威国存活下去,不管怎么说,这些年与风国同盟的日子里,风国可没有少给威国擦屁股,就这样的盟友大王还不珍惜,非得与虎谋皮,攻伐风国,实属不智!要知道风国一旦被灭绝,下一个目标不是韩国就是威国,到时候没有盟友的威国,必然无力抵抗,必将国破家亡。
可惜樊岐在庙堂之上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并且威王乾纲独断,根本听不进廷臣的谏言,如今事情已经做出,所谓开弓没有回头箭,樊岐只能尽自己所能,努力带兵征战,其余的事情只能交给天意。
“将军,外围已经侦查到了风军的将士,数量之多,恐怕远超我军!”探马疾驰而来,向樊岐汇报道。
樊岐眉头一皱,风军来围剿威军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如果他是风君的话,也会下令优先攻击威军,不过人数比己方还要多,这着实让樊岐没有想到。
“按照计划,向赵国和韩国发送信号,告知两国即刻前来支援!”樊岐对探马说道。
随后樊岐再次下令变换阵型,由于风军人数较多,樊岐比较保守地采取了方圆阵,皆在稳固阵脚,抗住风军的攻击。
威国探马突围的时候遭受到了风骑的追击,褚良预料到这是一个圈套,三国故意分兵引诱,随后包抄过来形成围剿之事,但是褚良并不会害怕!如果能一战全歼三国联军,那么是最好不过的事情,省得他调兵遣将,布置各种战术,围追堵截联军。
看似风军是落入虎口的羊羔,实则风军才是打虎的猎户!褚良这是故意往圈套里钻,目的很明确,同样对于自身的实力非常笃定,所以才敢做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举动。
赵虎还是有一丝的担心,源自于人数的压力,以及六国早就宣战,肯定暗中做好了各种应对策略,敢于分兵行动,必然想到了会被攻击的情况,所以这是一个圈套,赵虎本意上不赞成这次行动,但是碍于褚良乃是主帅,并且易衡已经下过诏书,要他听从褚良的指挥不得擅自行动,所以赵虎只能听从安排。
褚良没有着急进攻,而是带着骑兵围绕着魏军转了一圈,确定了情况后,心中大概有了一个计划,随后返回到帅营,直接召开了作战会议。
一边在沙盘上标注注意事项,一边下达任务,赵虎对此稍微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此战应当速战速决,免得迟则生变,遭受到联军夹击。
褚良严肃地说道:“赵虎执行军令!”
赵虎连忙唱喏,心想官大一级压死人啊!褚良当然知道有很大的可能性,遭受到联军的夹击,但是他就是要让联军围着他,否则大费周章地过来干什么,直接分给赵虎10万军士,褚良认为赵虎就能够轻易地击溃威军。
并非是瞧不起威军,而是褚良太清楚威军的实力,这东拼西凑的20万军士压根没什么战斗力,威国和韩国都属于凑人数壮声势的性质,打打顺风战,欺负下乡民还可以,真要是短兵相接的时候,瞬间劣势暴露无遗。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