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岐无奈之下只能继续后撤,好在阵型还算完整,能够勉强的整体后移,但是两侧的风弩太过于强劲,长此以往下去,必然会被射穿阵型,到时候风骑一个冲锋,怕是溃散的局面。
大规模军团战役有时候就是如此,由于人数太多了,己方军士根本看不清全局的状况,一旦周围的人开始溃散,很容易被裹挟着逃跑,别说普通的军士了,就连一军统帅的樊岐都有着视角的盲区。
所以有时候人太多不见得是好事,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气势问题,一方能够在气势上远胜另一方,其实已经赢一大半了。
威军现在的问题非常大,己方的骑兵冲不破风骑的封锁线,单独厮杀在一起时,完全落入了下风,压根无法对风军弓弩手进行骚扰,这样导致两翼的弓弩手可以肆无忌惮地射击,箭矢如雨,压制着威军抬不起头来,加上前军不断的后退,整个军士的士气非常低迷。
此时樊岐苦苦等待的援军还远在百里之外,看样子很难对威军做出支援。
樊岐着急上火,数次想要做出改变,两翼的步战想要上前接近风军的弓弩手阵营,但是又怕脱离阵型之后,反被风骑冲击,到时候溃败得更快,所以只能稳固阵型的同时向后撤退,企图降低弓弩手的杀伤力。
但是威军向后退走的时候,风军的弓弩手也在前压,两者之间的距离不增反减,彼此的距离更加接近,这就是方圆阵的坏处,机动性实在是太差了,根本跑不过常规的军士。
褚良已经完全击溃了前军,如今倒卷之事已经形成,樊岐还算理智,下令架枪顶住溃兵!坚决不能让溃兵冲散己方的阵型,否则全完蛋了!
樊岐能够下狠心,不代表着魏军的军士能够下狠心,其中不少军士都是首次踏入沙场,对于他们来讲攻击敌人还能勉强做到,让他们举枪对准自己人捅刺实在是难以做到。
但是不捅刺的话,就会破坏己方阵型的完整性,关键时刻威军弓弩手发挥了作用,射倒了溃散的前军,算是稳住了阵型,不过前线的威军新兵双手不住地在颤抖,看样子被刺激得不轻。
沙场之上就是这么无情,所谓慈不掌兵就是说的这种现象,作为统帅如果放任溃兵冲击阵型的话,会害死更多的军士,唯有举起刀刃对向溃兵,方能保护大军周全。
溃兵没有办法接近己方的阵型,只能向两翼的外围逃散,算是发挥出了残存的价值,吸引了风君弓弩手和风骑的注意力,稍微给予了威军喘息的机会。
现在威骑已经被杀的节节败退,数万骑兵完全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和威力,光是撕碎弓弩手都办不到,更不要说冲击风军的步战。
樊岐一看实在是抗不下去,主动分成三段式防守,也就是所谓的三个圆阵然后互相交错战列,这是最好的防护弓弩手的阵型,并且也能抵抗骑兵的冲击,唯一的缺点就是机动性更慢,之前的方圆阵好歹是环环镶嵌,可以整体移动,现在的阵型根本没有办法整体移动,原因非常的简单,移动的要求比较高,目前的威军没有办法达到要求,如果强行移动的话,怕是无法保证阵型的完整,所谓的圆阵马上会因为移动挤压成长条形,也就是变形的一字长蛇阵,没有办法挡住骑兵和弩箭的攻击。
威军唯一的希望就是退出到营寨之中,奈何营寨距离此地颇远,樊岐认为根本退不回去,况且他们也是诱饵,如果坚持不住的话,怎么给友军争取时间。
不仅樊岐急躁,褚良也是很急躁,这所谓的赵国、韩国联军怎么还不出现!
褚良下令停止射击,检查箭矢的数量,他可不想杀溃威军之后,没有箭矢来攻击赵韩两军。
风国弓弩手倒是射出了不少箭矢,箭袋已经见底,备用的箭袋和箭匣不多,见此情况后,褚良不准备继续射击威军,目前威军可谓是摆烂,这种圆形阵型三段防守,完全就是在消耗箭矢,如果风国只面对威国的话,焉有不射的道理,杀伤力再小,长时间累积下来,还是非常得惊人,问题在于风国要面对北方三国的联军,不能把所有的箭矢全浪费在威军身上。
樊岐看见箭矢稀疏之后,算是松了口气,开始命令威国弓弩手射箭还击,力求保护周围,不让风骑接近中军,同时继续朝着本方的营寨退去。
樊岐有些过于保守,风骑现在所在的方位,基本上不会被箭矢射中,现在的射击完全就是浪费,纯粹就是为了压制风骑的靠近。
褚良继续带着步战朝着威军靠近,樊岐自然不敢让褚良贴身肉搏,之前的一幕历历在目,威军根本顶不住啊!只能继续让弓弩手射击,阻止风军步战靠近。
善去派出了传令兵询问褚良,是否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堵住威军后撤的道路,褚良没有同意,让传令兵告知善去,目前的主要任务乃是牵制敌方的高机动队伍,不用堵住威军后撤的道理,况且也堵不住。
赵虎认为是不是太‘客气’了!目前威军根本顶不住攻击,不如一鼓作气,一口气吃掉威军!应当让两翼的弓弩手继续压制性射击,随后风骑发动冲锋,步战跟随接近,直接击溃威军,随后一路袭杀,尽可能地多斩杀一点敌军。
褚良没有同意的原因很简单,他没有掌握到赵国和韩国军士的动向,如果贸然行动的话,可能会陷入尴尬境地,譬如袭杀的时候,联军突然出现在周围,一场鏖战后的风军,很难继续下一波高强度作战,这样一来的话,风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