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退位让贤 > 第三百五十七章 草民之危与朝廷大事!圣旨!

第三百五十七章 草民之危与朝廷大事!圣旨!

然而,尽管言语平实,字里行间所饱含的绝望与哀求之情,却如汹涌浪潮,扑面而来。

加之此信是以血书写就,虽时隔已久,可当杨士奇展开信件时,仍隐隐能嗅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淡淡血腥之气,令人触目惊心。

杨士奇缓缓闭上双眼,脸上满是沉痛之色,长长地叹了口气。

随后,他小心翼翼地将信折好,轻轻放入怀中,转身便欲离去。

就在这时,刚才那名曾怒发冲冠的御史开口了:“杨大人,且慢一步。”

杨士奇闻言,停下脚步,缓缓转头,目光如炬般望向此人。

只见那御史抬手拱手,微微躬身作揖,说道:“我大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每日里发生的各类案件数不胜数。”

“这封血书求救,所讲述的不过是远在海外发生之事。”

“朝廷早有明文再三提醒,百姓若前往海外,必将面临种种风险,一切后果需自行承担。”

“如今这些人遭人哄骗,被囚禁为奴,陷入困境,实乃咎由自取。”

“朝廷又怎能为了区区几个草民,便兴师动众,派大军远赴海外进行营救呢?”

“杨大人对这件事的关切,恐怕有些太过吧?”

说到这里,那御史脸色一沉,话锋一转,语气愈发凝重。

“方才下官呈交给杨大人的那封信,其中内容乃是诽谤朝廷、诋毁圣上,这才是关乎大明江山社稷的真正大事。”

“这段时日以来,诸多狂悖书生纷纷向都察院投寄书信,谈及梁国公在女真推行分田地、改税制之事。”

“他们对此大肆叫好,还强烈要求在我大明境内也实施此策,妄议朝政!”

“为达目的,这些人不惜造谣生事,编造出大明饿殍遍野、民不聊生的荒谬谣言。”

“恶意诽谤朝廷,诋毁圣上的圣明。”

“如今,在圣上的英明治理下,我大明蒸蒸日上,百姓生活安定富足,收入大幅增长,正迈向一个前所未有的太平盛世!”

“远征草原、女真的战事,亦大获全胜,朝廷即将为此举办盛大庆典。”

“值此盛世辉煌之际,又怎能容忍这些逆贼口出狂言,造谣生事,损害陛下的圣誉呢?”

“此等歪风邪气绝不可助长。”

“若朝廷对此听之任之,只会引得更多人效仿追随。”

“当下之时,必须杀鸡儆猴,对那些写信的书生予以严惩,狠狠打压这股不正之风。”

“让他们知道,朝政不可随意妄议,朝廷的威严不容诽谤,陛下的圣誉更不容诋毁”

那御史越说越激动,情绪愈发高涨,胸膛剧烈起伏。

深吸一口气后,又接着说道:“杨大人,主忧臣辱,主辱臣死!”

“那封侮辱圣上的信,您觉得可暂且搁置,容后再议。”

“可这一封无关紧要,朝廷亦无法处理的求救信,您却视若珍宝,当作天大的事来对待。”

“人命固然关天,可那些人自己行事不谨慎,遭人哄骗至海外,所有后果理应由他们自行承担,又与我大明朝廷何干?”

“朝廷又岂能为他们而出兵?”

“陛下的圣誉,才是我等臣子应当誓死捍卫的。”

“杨大人,您身为政务大臣、左都御史,陛下的亲近之臣,难道真的分不清孰轻孰重吗?”

“还是说,杨大人对陛下的忠心已然有所动摇,竟觉得陛下的圣誉也无足轻重了呢?”

他的声音一句比一句高亢,到最后,已如雷霆般在都察院大堂内回响。

都察院大堂之内,一片死寂,静谧得连根针掉落地面都能清晰听见。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那名口若悬河、振振有词的御史身上。

不少人眼神中,隐隐流露出惊恐与不安。

依照朝廷的典章规制,杨士奇身为左都御史,执掌都察院,官阶品级远超普通御史。

然而,他却并非这些御史的直属上司。

因为按规定,都察院的御史们,皆是独立的。

彼此之间并无明确的上下级之分。

这是为了确保御史上书言事之时,能够免受上级的干扰与掣肘。

御史看似不参与朝堂实际事务的管理,但其所拥有的权力,却大得超乎想象。

其中,最为关键的一项权力,便是“风闻奏事”。

所谓“风闻奏事”,指的是御史但凡听闻某个传言,即可将其写进奏章之中,呈递给皇帝。

无需任何确凿证据,也不必向皇帝以及朝廷百官说明,消息源自何处、是谁告知的。

之所以赋予御史这般权力,是鉴于官场的实际情况。

诸多官场事务,往往极为隐秘。

要获取确切的犯罪证据,难如登天,时常只能听闻一些小道消息。

但许多传闻,大多都惊人地准确。

比如某某官员出入青楼,挥金如土:某某高官之子横行霸道,强抢民女为妾;某某权贵子弟当街纵马狂奔,惊扰百姓……

诸如此类之事,总能在街头巷尾的流言蜚语中有所耳闻。

而且,十有八九,确有其事。

然而,若要追究证据,那实在抱歉,拿不出来。

甚至,若朝廷不兴师动众,派遣大员深入调查,仅仅依靠应天府或是刑部敷衍了事地查探一番,大概率会得出“查无此事,纯属荒诞不实之言”的结论。

这就好比后世某个县市,社会上盛传某某某是黑恶势力的头目。

可若要平民百姓拿出证据,证明他是黑老大,那百他们也只能无奈地摊开双手,确实拿不出来!

但这事儿难道是假的吗?

不,绝大多数情况下,传言中的黑老大,还真就是当地的黑老大,

真得不能再真了!

朝廷赋予御史“风闻奏事”的权力,正是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御史只要听到风声,便能上书朝廷,奏明此事。

理论上,哪怕皇帝亲自询问消息来源,御史也有权拒绝回答。

这是朝廷典制中,明确赋予御史的特殊“权力”。

此规定的制定,意在制衡皇帝身边的亲信大臣。

防止他们在案件开始便施加压力,导致案件无法正常办理。

如果涉及到皇亲国戚,连皇帝都会碍于人情面子,不得不开口。

此时,朝廷的典制,就能成为皇帝最好的借口和“挡箭牌”!

不过,“风闻奏事”之后,朝廷若置之不理,不予追查,那便罢了。

若认真展开调查,却毫无所获,御史依旧要为此承担责任。

只是不会被判定为污蔑之罪,处罚相对从轻,多为降职贬官。

正因为御史拥有如此特殊的权力,所以都察院的御史不能有上级领导。

否则,整个都察院极有可能沦为一言堂,彻底丧失监督朝廷百官的初衷与意义。

刚才杨士奇对那名将求救血书置之不理的御史,也仅仅是出言厉声斥责,并没有将其革职查办。

就是因为他并没有当场将其拿下的权力。

要将其定罪,还要将事情上奏皇帝,由皇帝定夺。

然而,尽管杨士奇并非御史们的顶头上司,但他身为左都御史,乃是都察院的实际领头人。

又身兼政务大臣之职,深受陛下的信任与倚重。

在普通御史眼中,杨士奇威严赫赫,威势极盛。

众人平日里都对他敬畏有加,等闲之人绝不敢轻易与之为敌。

如今,这名御史竟公然站出来,言辞激烈地斥责杨士奇,自然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大堂内气氛瞬间紧张到了极点。

杨士奇双眼微微眯起,目光如利刃般冷冷地盯着他,正要开口回应。

就在这时,大堂外突然传来一道清脆嘹亮的声音:

“圣旨到!”

……

(https://www.vxqianqian.cc/2262/2262444/11368229.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