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之假,起于骗子;中度之假,起于牟利;广泛之假,起于文化。
不错,还是回到那个平静的学术判断:中国文化严重缺少证伪机制。
正因为是千年机制,实在无可奈何。即使我们天天见假而恨,见假而怒,见假而泣,却仍然不知如何从根本上整治。当然也能看到一些整治措施,但对这些措施的长久效能,却还心存怀疑。
那么,我们能做一些什么呢?
我想,既然主因在于文化,那也不妨从文化上说说它。有效无效,大效小效,那就顾不到了。
我曾反复论述,一切文化的最后成果是集体人格,而中华民族对集体人格的选择是君子之道。但是,正是在君子之道的伟大结构中,羼杂了大量的虚假和伪诈。
“伪君子”,在中国语文中是一个常见词语。而且,一见这个词语,多数中国人都会联想起一张张生动的脸庞,一个个鲜活的身影。
但是,当“伪君子”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恶名,它又有可能成为一枚石块任意丢掷,伤及不该伤害的人。在我看来,仅仅是只求其表,只求其名,还算不上“伪君子”;一直想做君子而修炼不够,处处露怯,也算不上“伪君子”。只要不是故意作假,一切向往君子的企图都应该鼓励。我注意到了,随意地把别人称作“伪君子”的人,自己究竟是什么人,倒是特别应该存疑。
我会在下文中列举出一些已经被法律认定为罪犯的“伪君子”,借以说明,在哪些方面,君子最容易被“伪”;在哪些方面,君子最不应该被“伪”。
(https://www.vxqianqian.cc/4427/4427934/25227704.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