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跑回了关中,原来守成皋的英布一看刘邦跑路,怎么还敢待在原地等项羽来进攻,马上跟着刘邦跑了,成皋轻易地就被楚军占领。刘邦很清楚荥阳和成皋对他的意义重大,自然是丢不得的,他回到关中后,马上又纠集了一票人马,准备和项羽再战荥阳。
虽然刘邦总是打不过项羽,但好在他手下能人很多,他也善于听别人的意见。这时候,他手下一个叫辕生的谋士给他出主意,辕生说:“您和项羽在荥阳打了这么久,总是吃亏,怎么还想着去荥阳呢?我建议大王这次要打不如出武关打,反正项羽的注意力都在您的身上,您出武关,他肯定会跟着跑到南边来,这样我们坚守在荥阳的士卒就可以得到休整的机会。您再命令已经占领赵国的左丞相韩信去攻打燕国和齐国,这样就相当于我们从北面和西面包围了项羽,他要防备的地方多了,力量就要被分散,那个时候,我们再以逸待劳,一定能够战胜项羽。”
刘邦一听,是这么个道理,而且自己确实没什么其他好办法了,就带着队伍出武关驻扎到宛城。这时候项羽已经快把荥阳城的城墙都刨平了,拿下荥阳指日可待,可一听说刘邦那厮跑到了宛城,他立即抛下唾手可得的荥阳,带着大队人马急匆匆地直奔宛城而来。
刘邦见项羽果然上当了,就一面命令队伍坚壁清野,不和项羽交战,一面派人催促韩信和彭越赶紧行动。彭城之战后,彭越一直在项羽的后方打游击,以“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策略不断骚扰项羽军队的粮道。这次接到刘邦的命令,彭越更是卖力表现,带着他的游击队不仅断了楚军的粮道,还打败了项羽的亲信项声,杀死了将军薛公。项羽一看这情况,不亲自出马是不行了,只好撇下刘邦不管,命令手下一个叫终公的将军守成皋,自己率队去打彭越。
刘邦一看项羽离开了前线,觉得机会难得,也顾不得分散楚军实力的策略,马上率领大队人马进攻成皋。
为什么刘邦不再等一下,准备充足再出击?其实刘邦也没有办法,彭越虽然表现积极,但韩信的大军在赵国一直没动啊。刘邦清楚,彭越怎么会是项羽的对手,如果他现在不趁机占领成皋,等项羽打败了彭越,自己就没什么机会了。
好在项羽虽然天下无敌,但他手下没几个像样的将领,这个终公也一样,就是给楚军将士送终的,完全不是刘邦的对手。刘邦趁着彭越吸引走项羽主力军的机会,迅速挥师北上,轻易打败终公占领了成皋。
正如刘邦所预料的,游击队长彭越在项羽面前不堪一击,项羽很快打败了在楚国后方捣乱的彭越,正准备一口气把彭越赶到海里喂鱼,这时他又接到了成皋被刘邦占领的消息,不得不回师对付刘邦。
项羽被刘邦踢皮球一样调来调去,依项羽的脾气,当时肯定窝了一肚子的火,他心里肯定发誓要一次性彻底解决刘邦。回到前线的项羽准备步步为营,不受刘邦这个香饽饽的诱惑。刘邦不是爱在成皋待着嘛,项羽就让他先待着,自己先拿下荥阳,再拿下成皋,一步步地把他往绝路上赶。
项羽再次来到已经被围困多时的荥阳。这时,荥阳城里的情况极其差,刘邦上次逃跑时,城里已经“绝食”,之后又过了将近一个月,估计连死人都吃得差不多了。这次项羽终于攻破了荥阳,破城时,楚军生擒了荥阳的守将、刘邦的御史大夫周苛。
项羽对这个在刘邦出逃后,在绝境中依然坚守了荥阳一个月的将领充满了兴趣。他要搞清楚,为什么刘邦带兵打仗不如自己、对士兵的爱护不如自己、身上那股英勇豪迈之气也不如自己,像纪信、周苛这样的人却甘心为刘邦卖命。自己的手下如英布、范增这样的人却接二连三地离开自己?于是项羽命人将周苛押解到自己面前,对他说:“如果你肯投到我的帐下,我就任命你做上将军,封三万户,怎么样?”
周苛鄙夷地看了项羽一眼:“哼!不如你投降我们汉国吧,我们也可以给你高官厚禄,你小子可不是我们的对手。”
项羽哪受得了别人对自己冷嘲热讽,想也不想就又命人支起他平时煮人的大锅,把周苛给煮了。自始至终,项羽从周苛的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嘲弄和不屑,没有看到恐惧和惊慌失措。我们很难想象,用大锅煮活人是一种什么样的场景,即便煮熟了周苛,项羽也没能找到他要的答案。
项羽不理解,也想不通,为什么他们为了刘邦宁可从容赴死也不投降。正如同他不理解天下无敌的自己最后为什么会失败一样。刘邦和项羽成败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他们自身,从后来的事情上我们可以看出,刘邦也是个疑心病很重的人,但眼下刘邦知道自己不如项羽勇武,所以他懂得团结身边能征善战的勇士;知道自己不如项羽善战,所以他懂得利用身边有智慧的谋士。而项羽自己太强大了,所以他看不起别人,他太自负了,所以他不相信别人。他不懂得权力斗争在某些时候也需要隐忍,需要妥协,需要退让。但这不能全怪罪于项羽,毕竟刘邦比他大了二十多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刘邦吃过的盐比项羽吃过的米还多。项羽二十四岁起兵,二十七岁就做了天下诸侯的盟主,唯一有能力且能让项羽甘心听命的项梁又早早地死了。项梁的死可以说是项羽最大的损失,它让项羽失去了人生的导师,失去了指引,致使高高在上的项羽越来越偏执。终于,项羽的霸业在自己一次次支起的大锅里被煮得七零八落。
没办法,年轻人终究还是年轻。
项羽可不会想这么多,他拿下荥阳以后又包围了成皋。这次刘邦学精了,看着项羽的大军围拢过来,再看看自己手下已经没有第二个纪信,干脆不再与项羽纠缠,直接带着自己的车夫夏侯婴跑掉了。
可能大家读着读着就觉得奇怪了,刘邦几次都把自己的队伍抛下不管,只顾自己逃命,这算什么本事?其实对将领来说,逃跑也是一个技术活儿,甚至是一个成功的将领必须掌握的技能。下面我们用一点儿时间简单地讨论下在战场上为什么要逃跑,以及如何才能快速成功地逃跑。
在战场上逃跑,无非两种情况:一种是因为胆怯,另一种是为了保命。所谓胆怯的逃跑,是双方胜负未分时,一方因为怕死而临阵脱逃,士兵逃跑称为逃兵,将领逃跑可以称为逃将。这种情况下的逃跑者被抓到,按军法是要被砍头的,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如果胜负已定,而你只是一个无名小卒,既没有悬赏可拿,又没有身负重要机密,逃跑是否成功只是个人的事情,对整个大局没有影响,这种情况也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我们要讨论的是,作为一个将领,如何在败局已定的时候适时恰当地逃跑以便保住性命,毕竟留得命在才能图谋再起,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