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之前已耗尽了人生的运气,自从刘彻开始重用李广利这个窝囊亲戚,以往威风八面、战无不胜的天兵就开始走下坡路。面对当年可以随便捏着玩儿的匈奴人,汉军开始屡战不胜。自太初二年(公元前103年)之后,先是没了浞野侯赵破奴的两万骑兵,后又亡了李陵的五千精锐,至于数次损失在贰师将军李广利手上的将士又何止十万之数?可刘彻就是信了李广利的邪,充分显示了老年人的固执,依然坚持用李广利统兵,结果等待刘彻的只能是一场更为惨痛的失败。
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二月,匈奴人再次入侵五原和酒泉两郡,并杀死了屯守两地的都尉。对于匈奴人的挑衅,刘彻当然不会善罢甘休。三月,刘彻便下令对匈奴进行报复性打击,命李广利率军七万出五原,马通率军四万出酒泉,商丘成率军两万出西河。
面对汉军的大举进攻,匈奴人主动后撤六七百里严阵以待。马通的四万人没有遇到匈奴人的抵抗,出去转了一圈就又回到了酒泉;商丘成的两万人遇到了匈奴的三万多骑兵,但大概是匈奴的统兵李陵心里有愧,和差不多只有自己一半数量的汉军周旋九天,硬是没讨到什么便宜,最后主动撤军;而李广利则又开始了和以往一样愚蠢的征程。
或许是匈奴单于看不起李广利,虽然知道他有七万人,却只命令右大都尉和汉朝降将卫律率五千人去阻击他。想来匈奴的右大都尉和卫律也同样看不起李广利,以区区五千人对七万人,也不事先设好伏击点,准备好滚石、檑木和陷阱,多备些强弓利箭,只草草地埋伏于峡谷两侧。看到李广利的队伍进入峡谷后,他们便从两侧突然杀出,要杀李广利个措手不及。
李广利一开始吓了一跳,但对于训练有素的汉军士兵来说,匈奴这样的伏兵无非就是出来的时间突然一点儿、地方偏一点儿,末了双方还是要近身搏击的。只要近了身,七万人还能怕了你五千人?李广利见匈奴人没有“万箭齐发、矢下如雨”,胆子也大了一回,只命令手下来自属国的两千少数民族骑兵出击和五千匈奴兵接战。
我严重怀疑这两千少数民族骑兵和刘据当时假冒皇帝命令想要调遣的那些驻扎在长水和宣曲两地的少数民族骑兵来自一路,因为他们的战斗力都极其强悍,只两千人就杀得五千匈奴骑兵大败。两千骑兵迎着五千匈奴人,上来就是一阵反冲锋,反倒把匈奴人的阵势冲得七零八落。匈奴右大都尉和卫律眼见势头不对,赶紧丢下数百匈奴人的尸体,带着余部逃之夭夭。
这下李广利来了精神,马上命令大部队挥师北上,死死咬住匈奴败兵不放,一直追到了范夫人城。一路上,汉军如狼入羊群,赶得匈奴人四散奔逃,匈奴的军队没有一支敢靠近跟汉军较量一下。
按以往的经验,到这里李广利就可以吹嘘自己“追亡逐北,大获全胜”,该回家洗洗睡了,可这次李广利的行为出乎所有人的预料,他命令军队继续深入追击。
对!继续深入!李广利这样做并非因为他一夜之间打通了任督二脉,变得天下无敌,也不是被卫青、霍去病附体,更不是他本人洗心革面终于雄起,这完全是他自己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我们知道,李广利是李夫人的哥哥,也是因为李夫人才得以发迹,而他又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丞相刘屈氂的儿子。这下朝廷的大将和丞相便成了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偏偏这两只蚂蚱又都不是什么好货色,凑在一起想来也干不出什么好事。
在李广利出征之前,亲家刘屈氂亲自将他送至渭桥。想当年群臣迎接代王刘恒入主称帝,也不过才到渭桥边等候,这两人一路相送竟也到了渭桥,原因并不是两人情投意合,难舍难分,而是他们在密谋一件大事,需要掩人耳目。
原来,虽然太子刘据已死,但帝国的继承人还没有着落,李广利和刘屈氂为了共同的利益,准备把李夫人的儿子昌邑王刘髆推到太子的位置上。到了渭桥边上,李广利拉着刘屈氂的手低声对他说:“现在陛下老了,身体明显一天不如一天,希望丞相能在我出征的这段时间尽早劝说陛下立昌邑王为太子。只要他做了太子,将来就是皇帝,到那个时候,丞相的地位还有什么可担忧的?”这话正中刘屈氂的下怀,他马上表示十分同意。
历来臣子私下议论立储之事都是大忌,而李广利的脑子也十分不清醒。刘彻向来只是重用他,并不是信任他,哪次他出征的一举一动能逃过刘彻的眼睛?在长安城里商量这事不安全,难道到了长安城外就一定安全了?果然,李广利一走,马上就有一个叫郭穰的官员向刘彻告状:“丞相夫人诅咒皇上,丞相还和将军李广利密谋要立昌邑王做太子。”
这个时候,刘彻虽然还没有公开为太子平反,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后悔之意已生,而刘屈氂在平叛过程中的拙劣表现也已经让刘彻对他感到由衷的失望。现在刘据死了,李广利和刘屈氂居然想打太子之位的主意,是否他们一开始就别有用心?这样一想,刘彻不由得就把刘屈氂看作了导致太子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要除掉他而后快。
不管怎么样,现在既然有人实名举报,刘彻便要一查到底。以刘屈氂的能力和贪生怕死的性格来看,他的家人想来也不是什么口风很紧、能抵死不认的死硬派。果然,刘彻刚把刘屈氂一家抓起来,他们就都认了:诅咒皇上,有;密约立昌邑王做太子,也有。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