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暗战

暗战

霍光病重的时候,刘询还是要做表面工作的。他来到霍光家,亲自嘘寒问暖,祈求大将军的身体能早日好起来,现场还流了泪,表情异常悲痛。当然,刘询心里到底是悲痛还是高兴,旁人就猜不出来了。霍光这时候最后一次为整个霍家的未来争取了地位,他请求从自己的食邑中分出三千户给他的侄孙霍山,让霍山来继承霍去病的香火。

对于霍光最后的要求,刘询是不会反对的。霍光死后,刘询便让霍光的儿子霍禹继承了霍光博陆侯的爵位,又封霍山为乐平侯,后来又封了一个冠阳侯霍云。这样一来,霍家就有了三个侯爷,声势都快赶上当年的卫家了。当然,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这个类比并不是什么好事。

这时候的刘询虽然很想马上拔掉如同扎在自己肉里的刺一般的霍家,但他不能着急,因为他还没有摸清楚霍禹的底细,鬼知道这家伙到底是个二世祖,还是和霍光一样,是个城府极深的人?现在敌我情况不明,刘询还要继续麻痹他们,毕竟已经等了这么多年,也不在乎再多两天。

因此,在给霍光置办丧事的时候,刘询超规格地赐给了霍光很多东西,包括金钱、绣被、衣服、璧珠玑玉衣,还有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以及枞木外臧椁十五具。

这里别的不提,单说璧珠玑玉衣和黄肠题凑这两件东西。

看过盗墓小说的可能知道,所谓璧珠玑玉衣就是我们常说的金缕玉衣,是诸侯王以上的贵族才能享受的玩意儿;题凑是古代的一种丧葬形式,是用木条层层平铺累叠起来,和棺椁的壁板保持垂直,古人认为这样可以保持棺椁内的尸体不腐。在汉代以前,一般的贵族和士大夫也能用题凑,但所用的木头只能为松木或杂木。只有使用剥皮后呈淡黄色的柏木做的题凑,才能称为“黄肠题凑”,这是诸侯王以上的贵族才能享有的权利。到了霍光出殡的时候,刘询不仅亲自到场,还让朝中所有两千石的大臣都要到场祭拜,并允许使用辒凉车运输霍光的灵柩,还特许在车顶盖上了皇室才能使用的黄色布料。

刘询做这一切是为了让周围的人知道,在皇帝看来,霍光的地位至少等同于诸侯王。当然,这主要是给霍家那帮还活着的人看的。

这就是刘询高明的地方。不管怎么说,霍光已经是个死人了,一个死人对自己能有什么威胁,就是给他皇帝一般的身后待遇又怎么样?霍家人要说也只能说他刘询知道霍光劳苦功高,知道感恩。难道霍光还能从棺材里跳出来再威胁他的皇位不成?

但对那些活着的可能威胁到其皇位的霍家人,刘询的表现就不一样了。霍光一死,刘询便不再委政于霍禹,而是开始亲政。不久,刘询便有了动作。

刘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马上立了太子。立太子是国之根本,而且是大臣最不方便干涉和插手的事情。刘询立的太子是许皇后的儿子刘奭,然后他又给以前因为霍光的反对没有封侯的岳父许广汉封了个平恩侯。

对于立太子一事,第一个跳出来大声叫骂的不是霍禹,而是老太太霍显。说来也是,毕竟她的女儿是皇后,现在有了太子,那以后皇后一旦有了儿子又该放在什么位置?骂完后老太太还愤愤不平地绝食抗议,最后气得呕出一口黑血昏了过去。好在家里人抢救及时,霍显才慢慢醒过来。

醒来后霍显依旧骂个不停,说什么刘奭是民间的儿子,怎么能做太子!再看看一旁默不作声的霍禹,老太太自觉指望不上他,就差人给自己的女儿捎话,让她按自己的方法悄悄地做掉太子刘奭。

那么霍显能有什么办法做掉太子呢?其实也不是什么高招,无非就是老办法——下毒。她给霍成君出的主意是请太子吃饭,然后在席间给太子下毒,毒死刘奭之后,自己赶紧生个儿子出来当太子。

你说霍显出的这叫什么主意!不过,这倒很符合霍显的一贯作风,简单、粗暴。她也不想想,即便这样把太子毒死了,接下来怎么收场?现在不是霍光“将军领天下,谁敢言者!”的时代了,难道霍光还能从坟墓里爬出来替她擦屁股不成?!

母亲智商如此,女儿又能好到哪儿去?霍成君真就准备请太子吃饭,然后当面给太子下毒。好在,有了之前的教训,刘询早已对太子做了全方位的保护。他安排了信得过的宫女做保姆,时刻跟在太子身边,不管太子吃什么东西,哪怕只是一碗水、一口饭,保姆都要先尝过才能给太子。

霍成君好几次请太子吃饭,保姆都尽职尽责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害得霍成君屡次想动手都没有机会,最后只好作罢。霍成君的反常举动反倒引起了刘询的注意。虽然刘询没有抓到确凿的证据,但以他的聪明大概也能猜出皇后有不轨的图谋,这下他就更防备这个皇后了。

霍成君或许从未想过,霍光在时刘询表现出来的宠爱和百依百顺都只是假象而已,戒备、疏远和不信任,其实才是刘询对她的态度。这样一来,霍成君除非敢当面拿出刀子行刺,否则绝没有机会害死太子。

既然霍禹对立太子一事没有反应,刘询就打算继续行动,下一步他要架空做尚书的霍山。

尚书在当时并不是一个品级很高的职位,但它有着特别的权力。当年刘询为了麻痹霍光,曾经宣布所有的奏折必须先送给霍光过目,之后再送达御前。当时大臣们给皇帝的奏折,同样的内容都要写一正一副两份,且两份都要先交到尚书那里,副本由尚书先过目,其实就是给霍光先看。如果霍光觉得你说的这事还行,他就把正本再上奏给皇帝;如果你写的东西不合适,不好意思,正本也一起没收。这就保证了皇帝看到的东西都是他霍家想让皇帝知道的,而谁对霍家有意见,霍光也能第一时间知道,有点儿把皇帝变相软禁的意思。霍光死了以后,霍山领了尚书一职,职责就是先读这个副本。如今刘询要收回权力,就不能让这种情况继续,而且一旦霍家有过激反应,刘询也好圆场。毕竟皇帝都亲政了,连先看个奏折的权力都没有吗?于是,刘询宣布从今往后大臣和百姓有事可以直接向皇帝上奏,不必再经过尚书。

这其实已经是一个要逐渐处理霍家的信号。要是霍光还在,搞不好又要再鼓捣个千八百条罪状废掉皇帝了,可霍禹的反应呢?他仅仅是不爽而已。这下子,刘询逐渐摸清楚霍禹到底有几斤几两了,并逐渐开始大张旗鼓地行动。

又过了几个月,刘询把霍禹升为和霍光地位一样的大司马大将军。讽刺的是,他给大将军霍禹的头冠却是与以往的大将军冠不同的小冠,而且没给他大将军的印,实际上就是收缴了他的军权。同时,刘询把霍光的大女婿长乐卫尉邓广汉升为没有军权的少府,把二女婿骑都尉赵平外放屯兵,同样也收了他骑都尉的印,将霍光的小女婿未央卫尉范明友升为没有实权的光禄勋,并将其他之前受封的霍家亲戚子弟一律外放到外面做太守。

刘询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霍禹即便再迟钝,这时候也该有反应了吧?他果然有,霍禹这次感到非常不爽,非常不爽的表现是宣布罢工,干脆称病不上班了。由此看来,霍禹的智商大概都遗传自霍显吧。

一看霍禹不上班了,也不知道他在背地里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刘询就派了个人去他家打探消息,顺带着忽悠一下霍禹。刘询派去的这个人是以前霍光的长史,叫任宣。任宣接了皇帝的命令后,便到霍禹家问候。

一阵没有营养的寒暄过后,任宣装作很是关切地问:“大将军得的到底是什么病?”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