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第二十九章 刘询是个好同志 赵充国破芜

第二十九章 刘询是个好同志 赵充国破芜

摆平了巨大的霍家,刘询终于可以开始做一个真正的皇帝了,而他也确实不愧为一个好皇帝。

那么问题就来了:要说刘询是个好皇帝,那这个好皇帝的标准又是什么?

我想,关于这个问题,大家的看法会有不同,但起码有两点是必要的:一是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二是要做得出合适的决断。听得进意见就不会一意孤行,做得了决断就避免了犹豫不决。刘询就是一个既听得进不同意见又做得出决断的皇帝。当然,要是依这个标准的话,刘邦才是西汉最好的那个皇帝。

刘询显然也不差,他很快就要面对一件既要听得进意见又要做得出决断的事情了。

汉朝的北部是匈奴,西边的河湟地区(黄河上游及湟水流域)有羌人。什么是“羌人”呢?传说羌人源于三苗,原本也是农耕民族,奈何生在西北苦寒之地种不出粮食,便逐渐去农耕、化游牧,成了和匈奴人一样的游牧民族。这从他们的称呼里就可以看出来:“羌”者,上“羊”下“人”,谓之牧羊人是也。

同样是游牧民族,一方面,羌人和匈奴人有着类似的习性:崇尚武力。羌人力气大的受人尊敬,勇猛的被人爱戴。在部落中,一个羌人如果战死,就会被同族人敬佩;要是不幸病死,却会为众人所耻笑。羌人的这些特点都和匈奴人类似。另一方面,羌人和匈奴人又极为不同,羌人的爆发力强但持久力弱,擅长山地作战,却短于平地奔驰。

在极长的一段时间里,羌人远没有匈奴人强大,其原因并非人口少,而是因为他们内部极为分裂。羌人以氏族部落的形式聚居,称之为“种”。大种豪强割据一地,相互争斗,小种则只能依附于他人任人宰割。这种情况持续了千年,西羌内部一直没有出现一位如同冒顿单于一般能统一西羌的人物。以往,羌人要想在边境和中原朝廷为敌,必须先解决内部问题,先通过一番讨价还价“解仇合约”,组成一支临时相对稳定的联合军,否则就凭三五个大种,根本掀不起什么波浪。但这种带有临时性质的组合并不牢固,一旦战况进入僵持状态,联合军内部就极易分裂,所以,羌人始终没有成为中原政权的大患。

汉初的时候,羌人大体平静,而到武帝刘彻时期,羌人中的大种曾与匈奴联合攻打汉朝边境。但以匈奴之强大尚且不能在刘彻手上讨好,羌人就更是不济了。结果,刘彻先在河西开拓了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个郡,把羌人和匈奴人隔绝开。后因先零羌和匈奴人勾结攻略金城郡,刘彻又派李息将军率领十万大军横扫黄河以西的地区,将羌人赶出了湟水流域。

之后,羌人老实了好一段时间。直到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因为朝廷派到西羌的使者义渠安国处理外交事务不当,加上羌人性格上的一些原因,本已投降汉朝的先零种首领杨玉联合西羌其他大种豪族,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进攻,不仅打败了屯守的骑都尉义渠安国,而且包围了金城郡的令居县城。

这下刘询不得不应战了,可算来算去,这时朝廷里有能力且了解西羌的将领只有后将军赵充国。虽然当年赵充国率百余勇士击溃匈奴大军的包围时英勇非常,后来也多次出战匈奴且功劳不小,但毕竟岁月不饶人,神爵元年赵充国已经是年逾七旬的老人。让这样的老将上战场,刘询心里首先就没底,便让御史大夫丙吉去向赵充国询问出征西羌的合适人选。

听丙吉说明来意后,赵充国便看透了刘询的意思,马上回答道:“陛下如果要出征西羌,朝廷里没有比老夫更合适的人选了。”

既然赵充国毛遂自荐,刘询就问他有什么计划,需要多少人马。

赵充国倒是自信满满:“人说百闻不如一见,具体的情况要到前线看过才能决定,但只要陛下肯信任老臣,西羌的事情,陛下就不用担心了。”这下刘询放心了,他大笑着答应了赵充国。

得到皇帝的允许后,赵充国火速赶到了金城郡。待到亲自了解敌情之后,针对羌人不善平地作战的特点,除了常规的步兵,赵充国又向刘询要了一万骑兵。

要平定羌人的叛乱,汉军就必须击败羌人的军队,而要击败羌人的军队,当然不会很容易。不过,赵充国的汉军与羌人的军队之间还隔着黄河,怎么安全地渡过黄河才是汉军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在昭宣二帝时期,赵充国确实是朝廷不可多得的将军。总结起来,他指挥作战的特点有三:老成持重,爱护士卒,凡事必谋定而后动。现在,赵充国虽得到了朝廷调派来的一万骑兵,但他没有轻敌,没有随随便便就过黄河去和羌人决战。为了避免过黄河的时候被羌人偷袭,赵充国先派少量人马连夜渡过黄河,并在河边迅速建起一座庞大的军营,然后摆开架势严阵以待,让羌人误以为汉军的大部队已经过河。等到探明敌人的动向后,赵充国才率领大队人马过河。

等汉军过了黄河,羌人才发觉上当,就派出数十精锐骑兵来到汉军营前晃荡。一看对方只来了几十人,赵充国手下的将士纷纷请命,要出击打一仗。

将士们的请求也有道理,行军打仗讲究旗开得胜,只要得胜,哪怕出动一万人来碾轧这几十人也无不可。管它大胜还是小胜,先胜一阵对提升士气很重要。

但赵充国的头脑很清醒,他告诫手下的将士说:“我们这次出征西羌,目的是全歼对手,所以切忌贪图蝇头小利。我们的队伍刚刚过了黄河,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而我仔细观察过羌人这支小部队,这是一支精锐的骑兵。对付这样一支骑兵,人少了不一定打得过,而出动大部队则是杀鸡用牛刀,并不划算,况且我们也不能确定这是不是诱饵,专钓我们上钩的。”然后,赵充国下令加固营寨,让将士原地休息,并不理会扬长而去的羌人骑兵。

等到夜色降临,羌人的骑兵退去,赵充国派出侦察兵到前面两山夹水、利于埋伏的四望陿中侦察,结果并没有发现羌人的军队。赵充国于是便命令军队连夜启程,占领了位于黄河上游的落都山。

到了落都,赵充国的心算是放下了一半。他很得意地召集手下的校尉,对他们说:“我说羌人脑子不行吧,这下还有人怀疑吗?如果他们派个三五千人守住四望陿,我们怎么能到这里?现在我们到了落都,那些羌人恐怕再难有什么作为了。”

手下的校尉们这时对赵充国心悦诚服,可赵充国得意归得意,并没有忘形。虽然占据了有利地形,可在作战上,他依然十分小心谨慎,平时常派侦察兵侦察羌人的动向,一旦遇到羌人挑阵就谨守不出,每天只给士兵们最好的伙食蓄养气力。

羌人一看拿赵充国的军队没办法,就派出游骑兵去断他们的粮道,企图逼赵充国出来决战。面对这种情况,赵充国早有准备,他事先已经让自己的儿子中郎将赵卬率一支由期门、羽林和胡人组成的精锐骑兵在令居城中等待策应。赵卬一看自己老子的粮道被断了,赶紧上书朝廷,皇帝随即下诏让他带兵连同骁骑都尉和金城郡的军队一起去肃清敌兵。很快,赵充国的粮道便恢复了。

这下局势好像又陷入了僵持,而这种僵持是羌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不久他们自己就吵了起来,他们相互指责对方:“让你别反别反,你偏要反,结果惹得朝廷派赵将军前来,这人年纪大,又善用兵,现在好了,你就是想决一死战也做不到了!”当然,这个锅谁也不愿意背,但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越没人愿意背锅,集体就越容易分裂。

罕羌和开羌的首领叫靡当儿,在赵充国出征之前,最先得知先零羌反叛消息的他曾经派兄弟雕库来给汉朝报信,却被金城郡的都尉抓了起来。这时赵充国下令把雕库放回去。放回去前,赵充国亲自对雕库说:“你前来报信是有功无过的,现在天子的大兵前来,只是征讨那些有罪的人,不主张造反的人最好不要自取灭亡。你现在可以回去了,麻烦回去告诉所有的羌人,陛下已经下诏说得很清楚了,现在给大家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即便是参与了反叛的,只要能及时悔改并捕获叛党,一律既往不咎。如果能斩杀有罪头领的,斩杀大种的头领赏钱四十万,斩杀中种的头领赏十五万,斩杀小种的头领赏两万,斩杀其他叛党也各有赏赐。”

这时羌人内部已经出现分裂,而雕库回到自己的部落一宣传,分裂的联合军更是几近瓦解。虽然还未开始进行激烈的战斗,但战争的结果已经注定。从此时开始直到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五月,赵充国大获全胜期间,战场上并没有特别值得记述的事情,倒是赵充国和皇帝的几番书面对话,体现了他过人的战略意识和博大的胸襟。

尽管当时赵充国表现得自信满满,刘询心里却是没底的。虽然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汉使冯奉世曾发动西域多国联军一万五千余人一举攻破投靠匈奴的莎车国,杀了莎车王并传首长安,一时间威震西域,但莎车国的事情是冯奉世临时自作主张,刘询事前毫不知情。因此,这次出征是他亲政之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对外战争,即便刘询政治天赋过人,但想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刘询的紧张表现在除了派出赵充国,他还陆陆续续地往西羌附近调派了大量军队,共有六万人之多。这时,酒泉郡的太守辛武贤上书皇帝,说他愿意率一万骑兵携三十天的口粮,从张掖和酒泉两地出发,夹击开羌和罕羌,即便不能全歼对手,也能打击对方并掠夺一些牲口和妇女,等来年春天再来一次,羌人恐怕就只能投降了。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