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书包网

收藏备用网址www.dier22.com不迷路
繁体版 简体版
第二书包网 > 大汉帝国全史(共五册) > 外戚对外戚

外戚对外戚

汉成帝刘骜无后是件让太后王政君和王家抓狂的事情。虽然刘骜立了定陶王刘欣做太子,可那只是权宜之计,毕竟刘欣不是王政君的亲孙子。王政君心里或许并不乐意,她未尝没有拿刘欣暂时过渡,等刘骜有了儿子便另立太子的想法。可在赵氏姐妹的控制下,刘骜始终没有完成传承香火的任务,而刘骜的猝死也打乱了王家的计划。公元前7年,十九岁的刘欣当了皇帝,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摆在了王政君和王莽的面前——刘欣也有自己的母亲、祖母和外戚集团。

这下后宫就要乱了,赵飞燕成了太后,王政君成了太皇太后,可让刘欣将母亲丁氏和祖母傅氏置于何地呢?而且,刘欣的母亲丁氏还好说,其祖母傅氏是元帝刘奭的昭仪,此女非寻常妃子,当年就是她一手促成了刘欣做太子的事情,目的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做主东宫。想来此人也是极有心思和计谋之辈,如今她的目的已然达到,这样的人安肯屈居别人之下?

果然,等刘欣坐稳了皇位,朝中就发生了所谓的“尊号之争”。

先出手的是太皇太后王政君。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四月,安葬了刘骜后,刘欣继位,王政君下的第一道诏令就是让傅氏和丁氏到宫外居住,每十天来一次未央宫。

傅氏也不是那么好摆布的,王政君的这个诏令摆明了是要把她们两人从政治中心踢出去。可还没等傅氏有所表示,这事先引起了皇帝的不满。刘欣找来当时的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他首先问孔光:“你觉得朕的祖母定陶共王太后应当住在哪里呢?”

孔光知道傅氏性格刚强、暴躁,而且心里有很多花花肠子,如果让她住得离皇帝太近,日子久了势必会生出事端来,就建议在他处另外给傅氏造新的宫殿。这个答案显然不合刘欣的心思,他又问了何武同样的问题。

何武是个直愣的书呆子,只知按规矩行事,他说:“以往太后的居所都在东宫(指在未央宫以东),可现在东宫有主了,那就让傅氏住与东宫相对的西宫。”这话合了刘欣的心思,他也不问王政君的意见,直接下诏让丁氏和傅氏住进了西宫。

过了几天,高昌侯董宏上书,提议说现在的定陶太后,就是傅氏,也应该称为帝太后,还举了当年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异人的例子:异人的生母是夏姬,但他后来认了华阳夫人为母,这才得了秦国的继承权。等到异人称王时,便把夏姬和华阳夫人都尊为太后。

董宏平时也就是个不显山不露水、混吃等死的角色,此时居然主动跳出来搅浑了后宫的这池水,我猜测,他大概是得了傅氏的授意才如此大胆的。董宏的提议立即遭到了大司马王莽和左将军师丹的反对,他们抓住了董宏提议中的一个大漏洞——拿亡秦的太后做比较,说这是对圣朝的大不敬,故此应当查办董宏。

刘欣虽刚当皇帝,可这不代表他不懂得朝廷的形势。以太皇太后王政君为依靠,二十多年来,王家人五任大司马,现在满朝文武除了几个自己的亲戚,其余的要么姓王,要么是王家的亲戚,要么就是王家的门生,剩下跟王家沾不上边的大概也在王家的淫威下成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患者,而自己一个刚上来做皇帝的,确实没能力对抗这样强大的势力。因此,刘欣做出裁决:把董宏贬为庶人。

刘欣的决定严重地刺激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定陶太后傅氏。此人虽说在谋立刘欣做太子一事上表现出了一定的城府和谋略,但可惜道行不够深。她觉得自己的孙子现在是皇帝了,那么自己的优势很大,就应当做太后,为此甚至要挟刘欣一定要马上解决她的尊号问题。这让刘欣左右为难,自己初来乍到,怎么能搬得动王家这块大石呢?好在,这时王政君主动替刘欣解围,同意下诏尊已故的定陶恭王为恭皇,并以此为依据尊傅氏为恭皇太后,丁氏为恭皇后。

这下后宫就出现了四个太后:太皇太后王政君、皇太后赵飞燕、恭皇太后傅氏、恭皇后丁氏。一下出来四个难伺候的主,搞得宫女们都头大。事情表面上的起因是刘欣的母亲和祖母的身份问题,然而,深究起来又并非那么简单:这其实是一场原来的王家外戚与新来的傅家及丁家外戚的斗争。

眼下乍一看后宫局势好像是势均力敌的二对二,仔细看却是一对三——刘欣能做皇帝,本就是因为皇太后赵飞燕生不出儿子,而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赵飞燕明显地在向傅氏靠拢,这也是她在妹妹赵合德死后仍然能活着的重要原因。

有人可能觉得,王政君这不是老了脑子糊涂了吗,给自己弄这么一个棘手的对头?其实,这才是老太太的智慧所在,她知道现在新的皇帝有新的外家,而这些外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必将得势。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几年王家已在朝中站稳脚跟,可现在和对方正面对抗并不合适,为今之计只有保存有生力量以图日后再做计较。尤其是在王莽试探过这个所谓的恭皇太后之后,王政君更加意识到王家现在应该隐忍退让。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