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来的大多是亡命之徒,既然亡命,估计对生活质量也没多大要求,一日有两顿饭吃,睡觉的时候有一席之地,想必就足够了。可即便如此,几百人吃穿住行的花销也不是破落的刘家能支撑得起的。
要解决经济问题,无上法宝无非四个字:开源节流。刘縯也并非不知道钱的重要性,可树立仗义疏财的名声和挣钱这两件事对他来说是鱼和熊掌,刘縯分身乏术,自然无法兼得。既然开源不成,刘縯只好尽量节流。起初,他的想法是省省就好,反正皮草是衣,麻草不也是衣吗?宁可自己粗茶淡饭,实在不行,就光喝凉白开,也得保证宾客的需求。可当宾客越来越多,刘縯拼命地从口袋里掏,从牙缝中挤,都没法儿多挤出一个子儿,保证宾客明天的伙食时,他不得不另寻办法。要知道这些人本就是没了活路才投到他这儿来的亡命徒,如果在这里活不下去,他们无非恢复原来亡命徒的身份而已。当然,他们在亡命的过程中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可就谁都说不准了。
这个时候情况已经很急,能用的办法其实不多,说白了无非两条路:
第一,减少宾客的数量。比如赔几句好话,连哄带骗地把一些人送走,或者趁夜黑风高,几闷棍下去随便敲晕几个,然后往野地里一丢,权当失踪人口处理。这个办法虽然简单、方便,但刘縯显然是不屑为之的,因为这事一旦做了,那他刘伯升在道上的名号也就毁了。往小了说,几年的辛苦付出白费了;往长远看,自己将来的宏图伟业也将付之东流。
既然此路不通,刘縯只好走第二条路:尽快弄一笔钱。既然是弄快钱,那无非靠坑蒙拐骗。可他刘家在舂陵巴掌大的地方也算是大家族,在这一亩三分地上,谁不认识谁呀?要刘縯去坑蒙拐骗,一来不好使,二来他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
那诸位就问了:还有办法吗?
有,就是劫道。
于是,在某天傍晚时分,刘縯带着几个口风紧、信得过的宾客,乔装打扮一番之后,悄然离开舂陵,往南阳偏远的官道走去。
抢劫毕竟是犯禁的勾当,即便没人追查,作为心存良知的当事人,心里这关总是很难过去的。于是,一路上刘縯在心里默默地为自己辩解:自己这么做只是权宜之计,将来必十倍、百倍地报答这个社会。毕竟日后他是要做一番大事、为天下百姓出头的人,等他成了大人物,必定会给天下带来太平安康,如刘邦的故事。
咦?如高祖刘邦?对了,当年高皇帝在芒砀山落草的时候,不也曾面临如此窘境吗?然后他做了什么事情?!
一想到这里,刘縯豁然开朗,觉得自己似乎与高皇帝在精神上达成一致,原来自己今日要做之事,是自己必将通往伟大道路的一个预示罢了。
想到这里,刘縯一舒心中愧疚,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迈去:“今日吾取之于民,日后必将千万倍还之于民。”
尽管有些无奈,可刘縯大概还是有自己的准则和底线的,那就是不搞人命案,主要靠拳脚加恐吓。如果对方坚持反抗,拿匕首在他们手脚处肉多的地方划几道口子,吓唬吓唬就得了,尽量不杀人。一天之后,一脸兴奋的刘縯跟几个宾客怀里揣着一袋子金银细软偷偷地回到舂陵,而南阳郡守的案头则多了一桩无头公案。
对于刘縯这样的人而言,只要不涉及人命,抢劫和偷情一类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感受可能差不多:第一次做的时候内心总会按捺不住地激动、兴奋,感官上的直接刺激远大于内心良知所受的谴责;复而为之,快感减半;如是再三,习以为常。到了后来,兴致索然的刘縯对此类事情完全失去了兴趣。一来府上的库房已然充裕,节省一点儿便足以支持数年;二来这种事情做得太多,不免容易露出马脚,实在不符合自己替天行道的定位;这第三嘛,自己手下那些宾客大多数不都是干这个的能手吗?实在不行就让他们上,万一被抓了,自己可以假装不知情,顶多就是个监管不严的罪名。
这种没本钱的买卖,刘縯就这样背地里断断续续地一直从天凤年间干到地皇年间,其间虽然有几次被官府怀疑上,但最终没被拿到真凭实据。地皇二年、三年,荆州连续闹饥荒,南阳一带更是重灾区,刘府上的几百宾客靠清汤寡水尚能支撑,但总有几个嘴里淡出鸟来的时不时要出去打打牙祭,于是他们便自发或是经过刘縯默许,出去劫道。
虽然大家以前都是亡命徒,可能也没少做过类似的事情,但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于是,某天有人终于被官府抓了个现行。尽管宾客们仗着人多且手段强横,硬是干翻了几个吏员逃掉,可人已被周围眼尖的认了出来,就是舂陵刘縯的手下!
先是扰乱社会治安,现在又暴力抗法,这下刘縯毫无疑问地被当地官府定性为地下黑恶势力。按寻常惯例,刘縯和他的宾客们只要蛰伏一段时间,再托些人情关系上下活动,然后徐图变化,事情自然会大事化小。可不巧的是,这时一些地方官员已经认定刘縯是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欲穷究其党羽,深挖其罪行,将之一网打尽。
要对付一个庞大的地下势力,应该怎么做?看过现代警匪片或者黑帮片的诸位或许都知道,越想让主犯授首,越是不能直捣黄龙,否则多半徒劳无功。得从主犯的身边人下手,搜集证据,削弱其势力,震慑其心神,一步步地抽丝剥茧,让其无可抵赖,无路可逃。
这个套路显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因为两千多年前的古人已将这一套玩得很溜。现在官府要拿刘縯,就必须先从刘縯身边最亲近的人下手。依着蔡阳县长官的看法,刘縯身边的人谁最容易成为突破口?
想都不用想,就是那个爱种地的刘秀。庄稼人嘛,肯定老实巴交的,经不起吓唬,铁定就是他了。
于是乎,蔡阳县的官吏们当即准备去舂陵缉拿刘秀。好在刘縯消息灵通,立刻让刘秀跑路,又通知门下宾客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保持冷静。来势汹汹的官吏们显然早有准备,到了刘家不打招呼就直扑刘秀的卧室,没想到扑了个空。官吏们还不死心,又里里外外地把刘家甚至整个舂陵的每一个犄角旮旯都翻了个遍,还是没见着刘秀的影子。
等官吏们消停下来,刘縯才假装惊慌失措地上前询问:“各位爷,所为何来?”
“哼!”为首的官吏显然不屑于回答问题,只用眼睛上下打量了刘縯一番,一甩手带着人离开了。
“大人慢走,有空常来!”刘縯一脸假笑地跟官吏们道别。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刘縯收起了嬉皮笑脸,取而代之的是嘴角的一丝冷笑。同时他也意识到,自己在舂陵的日子大概就要到头了!
(https://www.vxqianqian.cc/4428/4428977/32164172.html)
www.vxqianqian.cc。m.vxqianqian.cc
一秒记住www点dier22点com,最新小说等你来